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党内和谐是我们党对长期以来强调的政治统一和组织团结的修正。周恩来生前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党内和谐,但他一生追求党内和谐。他的党内和谐理念主要表现在:坚持“贵和”,实事求是;坚持党内斗争应着重解决思想问题;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相忍为党,忍辱负重。他的党内和谐理念和实践,对于新时期切实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姜言 《现代企业教育》2009,(10):113-113
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建设要一起抓,这是我们党一贯的方针,它反映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建设一起抓,对于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继续顺利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卓越领导者,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他提出了要坚持实事求是、重视科学技术和协调发展等许多思想深邃的观点.今天,重温周恩来的经济思想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江泽民同志辩证地继承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 ,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形成了一整套内容丰富而又合乎时局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追溯这些思想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 ,对于深刻理解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联系 ,努力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20,(1):71-7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在新时代对中国民族工作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指导。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保持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政治稳定、领土完整都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高各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更好地构建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所做出的贡献是:以加强领导中国革命的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始终强调全党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执政本领;执政党要坚决防止和反对腐败;保持和提高党员质量是执政党建设的紧迫任务;反对各种反党分裂活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但是,他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也存在一些失误。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清醒的认识;用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图解中国的现实,损害了党的执政资源和执政基础;对“以党治国”带来的危害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生哲学.体现的是一种整体主义思想,蕴含着一定的辩证法因素,对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和团结,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积极意义,它强调高尚的精神境界,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和理想人格的塑造,中国人生哲学在人类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学思想。周恩来人学思想突出地体现在:在人的本质属性上,坚持人的社会实践性;在人的价值地位上,坚持人的历史主体性;在人的价值目标上,坚持人的发展全面性;在人的价值完善上,坚持人的自觉能动性。研究周恩来的人学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周恩来的党内关怀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渊源,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为历史背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内关怀思想.这一思想强调从政治上、思想上、精神上、物质生活上、人身安全上等各方面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全方位的关怀.周恩来的党内关怀思想具有科学性、全面性、无私性和实践性的特征.研究周恩来党内关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党内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是杰出的无产阶级艺理论家,他的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革命实践、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艺民族化思想是周恩来艺思想的重要部分。重新学习周恩来关于艺民族化的观点,对于建设和繁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传统和合思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但学界有一种倾向,即外在地对待传统和合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的关系。和合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得到认可,而对和合思想与中国历史发展之间关联的探讨不够深入。未来应加强探讨和合思想的本来内涵、它与中国历史发展之间的真实关联以及和合思想将在哪些方面、以什么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之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唯物辩证法、整体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实质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理由是: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有着坚实而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三、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制度保证;四、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有力证明;五、反腐倡廉,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严峻考验。六、坚持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从性恶论出发,创立了“隆礼重法”的德法并举的治国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对荀子的“礼”、“法”思想的阐释,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至今不泯的对于我国行政文化建设的现代启示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道德基础,解决人心向背问题是关键。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巩固、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必须从多方面奠定党长期执政的道德合理性基础,必须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只有全面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增强党执政的道德合理性,才能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在新时期,面临新的环境和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对维护社会主义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论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启迪人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人,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重要手段是“两手抓”。  相似文献   

17.
孔国军 《高教论坛》2006,(1):141-142
“和谐”不是没有矛盾,而是矛盾双方的“协合”或“和解”,并以尊重矛盾的差异性、独立性及多样性为前提。和谐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在儒家和道家的学说中也体现这种思想。儒家讲究人际关系的和谐,道家讲求自然关系的和谐。而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执政理念,引起学术界广泛的探讨,本文主要就构建“和谐社会”所需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的“素质和谐”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西和谐社会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各自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在中国,从孔子提出“大同社会”理想,到孙中山提出“天下为公”的和谐社会思想,再到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在西方,从柏拉图提出《理想国》的蓝图,到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再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和谐社会观,也基本经历了三个时期。相比较而言,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最高成果,是中国孔子提出的“大同社会”理想;近代和谐社会思想的最高成果,是在西方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现代和谐社会思想的最高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古今中外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在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已经饱含了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其主要内容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发展才是硬道理”、“压倒一切的是稳定”、“使我们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要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路径选择至关重要,其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前提,而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坚持党的领导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