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观当下”被作为机械的作文套路教授给学生,因滥用而成套路,这一现象的确需要批判,但也不能因此否定其建构论证的意义。梳理把握“应当如此,实非如此,故要如何解决”这样一种富有推演意味的三段式逻辑论证结构,也就厘清了“反观当下”在“应实要”论证链条中的必然逻辑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陶望龄是明代馆阁成员中,较早对拟古主义不满,并对其公开展开批判的人。他同袁宗道、黄平倩一起,“汰除王、李结习”,“以清新自持”,在公安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陶望龄与当时进步思想家李贽交往颇深,并深受其影响。同时,他与“公安三袁”交谊笃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3.
福泽谕吉(1835—1901)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他的启蒙教育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文明理论”、“实学理论”与“和谐发展理论”是其启蒙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构成了福泽启蒙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核心精髓和基本观点。福泽谕吉的启蒙教育思想不仅批判了当时日本的封建教育的观点和方式,指明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而且在理论上为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惠娟 《教育评论》2024,(1):157-162
在学习观方面,王充基于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立场,否定“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主张“学之乃知”、不学不知,强调学习过程的学、思、行三统一的原则,将能够独立思考、具有批判思维和实际才能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其以“实知”“效验”为主要议题的学习观,对学校教育发展回归理性定位和经世致用的实学价值有引领变革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多普勒效应是物理学在声、光学研究中的一大发现.然而,它体现的主客体相关连的基本格局及其相互作用的具体展开,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认识论意义.本文就效应所引发的认识主体的感性心理动势,由该动势推向的理性逻辑建构,以及两种认知形式作为历史过程的展开,作了由“内”至“外”、由“微观’”到“宏观”的阐释,并从中对惯常理解的所谓“现象”和“本质”给予新的界说.本文最后以主客体“相互作用”这一逻辑的始终点,从总体上对认识主体反映过程的基本逻辑机制加以剖析,指明主体所把握的“客观实在”的相对性质.  相似文献   

6.
逻辑起点是学科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法学理论体系的“受教育权”逻辑起点论,是在逻辑起点理论元研究基础上抽象出来的,通过与逻辑起点内在规定性的一一印证,以论证其作为教育法学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适切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以义变应:“后王”与“先王”的历史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荀子既言“法先王”,又言“法后王”,遭到后世批判。然考察诸家所论,均未得荀子本意。借用荀子自己的话来概括其本意,就是“以义变应”、“以义制事”,即后王以先王成功治国的普适性理念,来应对当时错综复杂的形势,化普适性理念为具体政治实践,从而造福生民。  相似文献   

8.
图尔敏的论证逻辑理论是在逻辑学发展到当代,因其重点针对形式逻辑的局限性进行批判,而诞生的一种具有革命性的理论。它的诞生,拓宽了逻辑实践和逻辑运用的范围,丰富了逻辑实践和逻辑运用的功能,引领当代逻辑学术向逻辑实践转向,图尔敏论证模型作为其重要研究成果,也让我们在科学研究领域得到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它的革命性就在于以“现实的人”的社会历史性生存为其生存论的逻辑起点和归宿,从而积极扬弃了黑格尔哲学将人的理性无限扩展后而丧失了本真的人、变为抽象的自我意识的荒谬,并对黑格尔哲学以绝对理念为逻辑起点的错误颠倒进行激烈的批判和颠覆。本文力图从马克思生存论的角度来阐释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现实的理论根基,充分论证“现实的人”的社会历史性生存是马克思生存论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阐述了残疾人观理论中的“代价论”和葛新斌基于哲学人类学提出的“三观”,即“缺陷观”“补偿观”以及“价值观”,并对这两个理论的论证逻辑进行了批判;在此批判的基础上,避开两个理论对新残疾人观论证上的薄弱之处,从人道主义的视角对新残疾人观进行了全新的论证,强调了新残疾人观作为人道主义精神的组成部分,间接反映了人类的类本质是必须坚持的.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华南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卓炯同志的论文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已于一九八一年十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论文集共收有论文三十篇,其中“文化大革命”前写的十五篇(已发表的六篇),“文化大革命”后写的十五篇(已发表的十二篇),共三十万字.另有“前言”和“后记”.“前言”是一九六一年底写的.当时作者应一家出版社之约,准备出版一本小册子,后来由于搞政治运动,作者的理论观点受到“批判”,书出不成了,文章还留着,现在才见诸读者,整整二十年!  相似文献   

12.
制度伦理优先于个人德性伦理是西方道德哲学探讨的主题,古典亚里士多德主义在德性伦理的基础上对其作了论证,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也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对其作出了证明。然而他们都只是在形而上学的视阈下替制度伦理的优先性寻找理论支持,这是罗尔斯所不能同意的。罗尔斯从道德发生论的角度为制度伦理优先性的合理性重新作了论证,从而克服了道德形而上学传统的缺陷,这对于反思与批判个人伦理原则至上论和制度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野草》的写作意图、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的说,主要是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有的说,主要是对自己心境和思想中矛盾的解剖、思索和批判;有的说,认为仅仅“面向内心”和仅仅“面向世界”都不对,《野草》的每一篇都是既有面对现实世界的斗争也有面向内心进行自我批判;有的说,主导思想倾向是积极地战斗、讽刺和批判;有的说,苦闷、仿徨、颓唐的情绪是这本散文诗的主调.还有其它说法,有代表性的是这几种.我们是赞成主要表现作者自己内心世界这种看法的.这不仅由散文诗这种文体的功能和特点所决定,散文诗是心灵的歌,它不侧重于描绘客观世界,而强调用形象直接象征自我内心世界;更重要的是从综合各篇的主题、题材和表现方法中可以看出:《野草》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内容的确有别于鲁迅杂文的针砭时弊和小说的再现现实.这个集子虽然也有一些篇章尖锐地攻击时弊,但更主要的用意还在表现作者求索的愿望、斗争的豪情、思想矛盾的解剖以及由现实触发的感想,等等,换一句话说,更主要的是表露自己内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_中体西用_与洋务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史学界流行的“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等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放在洋务和维新两个时期来考察,“中体西用”主要是作为“夷夏之辨”的对立物而出现和发展的.它是一种新的文化观,超出洋务活动的范围.它以“体用”的方式谋求中西文化的结合,虽有很大局限,但当时的主要意义是为引进西学开辟道路,以求得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更新.“中体西用”与维新思想之间有重要区别,但在维新时期基本上保持了一致性;个别人曾利用“中体西用”来抵制维新派,不能因此就把这一观念与维新思想完全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5.
人性论,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曾被中国先哲当着论证合理良好政治生活的逻辑起点,即使其遭遇着现实的理性批判;天理观,一个类似康德道德哲学命题,从.纯粹理性"角度一举颠覆先秦思想家对王道的向往情结,把"理"作为一个衡量批判现实政治的利嚣,为理想的应然美好政治生活(新王道)给出了新的逻辑上的真正起点.  相似文献   

16.
契诃夫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出色的戏剧革新家.契诃夫不仅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戏剧创作上也是独具一格的.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开始了戏剧创作,当时正是俄国革命前十年,蓬勃的革命运动给他以积极的影响;窒息沉闷的社会现实,使他深刻地了解了沙皇统治下的社会真相,从时代的气息中预感到大变动即将来临的动向.这时的戏剧界,状况也极其恶劣,国外的一些剧院已经堕落成“欧洲的妓院”,在俄国,停滞、庸俗的思想影响在戏剧界特别强烈,剧院里充斥着迎合小市民趣味的低级戏剧.对一切庸俗习气,因循守旧和扼杀艺术的死板公式深恶痛绝的契诃夫,敏锐地察觉到这些,决心以自己的剧作来改变这种半死不活的沉闷局面.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重要作用,历来被有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所肯定。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荀卿就曾提出了“隆师”的主张,他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他把尊师同尊君,尊重天地运行的自然规律相提并论。唐代大思想家韩愈在他的《师论》中。以“人非生而知之”这一前提,肯定了“古之学者必有师”,强调了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晚年设想,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结论性观点,也是其社会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质疑”或“反思”这一设想的若干观点展开了论辩,并着重对马克思晚年设想的本义、其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客观依据、实现条件以及深藏其中的多线发展的历史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释和论证,强调了这个理论对理解马克思的历史观和观照现实社会主义的产生和特点的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第一次提出“仁政”,并发展成一个完整的封建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孟子的”仁政”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今天我们批判地吸收和继承这一思想的合理内核,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的《古诗评选》以对传统诗歌法则的批判和重视建构为主要目的,因而对代表性诗人的分析重点在于该诗人所代表的诗歌范型和诗美理想,也非常注重确立各诗体创作的“元音”.但由于王夫之持诗歌退化观和遵循文体互参“以高行卑”的规则,其对“诗则”的批判与重建总体效果不大.但其注重对基本概念的思辨以及系统论证,仍然是他有别于其他人论断式的诗话、诗选、诗评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