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以乙醇和水作为提取溶剂,用微波炉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浓度进行测定,采用单因数测定和正交实验得出金银花中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测定波长选择324nm,实验表明,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最佳微波提取条件为:以浓度为80%的乙醇做为提取溶剂,加醇量为金银花4倍量,微波处理时间为60S,水浴提取温度为70℃,提取水的用量为金银花15倍量,提取时间为50min。得出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为8.3379mg·g^-1。  相似文献   

2.
HPLC法测定四地产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四地产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并与对照药材相比,探讨绿原酸含量测定作为鉴定金银花品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HPLC对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YWG-C18(250mm×4.6,10μm),紫外检测波长为327nm,流动相为0.4%磷酸水溶液、乙腈.结果:对照药材中绿原酸含量为25.84mg.g-1,山东省为24.10 mg.g-1,河北省为24.48 mg.g-1,河南省为23.10 mg.g-1,安徽省为22.08 mg.g-1.结论: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测定可以作为判定金银花药材品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四地产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四地产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并与对照药材相比,探讨绿原酸含量测定作为鉴定金银花品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HPLC对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YWG-C18(250mm×4.6,10μm),紫外检测波长为327nm,流动相为0.4%磷酸水溶液、乙腈.结果:对照药材中绿原酸含量为25.84mg.g-1,山东省为24.10 mg.g-1,河北省为24.48 mg.g-1,河南省为23.10 mg.g-1,安徽省为22.08 mg.g-1.结论: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测定可以作为判定金银花药材品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比较了罗田金银花和大地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含量,发现罗田县的两种金银花叶中绿原酸含量均较高,而罗田金银花叶相当于花中绿原酸含量的2.5倍,为罗田金银花花茎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索氏提取法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方法和工艺,通过不同溶剂浓度、pH值、虹吸次数3个因素对绿原酸提取效果的研究,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70%、pH为4、虹吸次数为5。本方法工艺简单,提取条件易控制,提取率高,可为进一步研究利用金银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溶剂提以金银花中绿原酸类物质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60%的乙醇是一种较好的提取溶剂。醇沉法在一定范围内可提高提取物中的绿原酸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的破壁方法对金银花中挥发油和绿原酸提取的影响。方法采取温差破壁技术、酶法破壁、低温超音速气流破壁技术和低温高频振动破壁技术,以破壁率、挥发油和绿原酸的得率作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破壁方法;比较最佳破壁方法提取挥发油和绿原酸与传统不破壁水提技术的提取效果。结果经过低温高频振动破壁后金银花的破壁率以及挥发油和绿原酸的得率最高;且与传统不破壁水提相比,挥发油得率提高了3倍,绿原酸提高将近1倍。结论植物破壁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金银花资源的利用率,所得产品质量好。  相似文献   

8.
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及其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银花的花、茎、叶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金银花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并用所得绿原酸对时令果蔬进行保鲜处理,以研究其对果蔬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从金银花的花和叶中提取其绿原酸的最佳浸提条件:浸提温度60℃,提取时间60min,料液比1:25,乙醇浓度60%.茎中绿原酸的提取最佳浸提条件:浸提温度60℃,提取时间45min,液料比1:25,乙醇浓度60%.保鲜实验结果表明:绿原酸对贡梨、红富士鲜切片都有保鲜效果.对圣女果的保鲜作用差.  相似文献   

9.
金银花的有效成分及其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奇 《考试周刊》2008,(20):213-214
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总结,对金银花的分布、药用价值及化学成分作了详细的阐述:对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绿原酸作了介绍,并对绿原酸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作了描述和对比,为工业上绿原酸的制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观赏金银花为原料,利用超声波强化提取绿原酸化合物.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超声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观赏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40 min.在上述最佳条件下,绿原酸的提取量为36.72 mg/g.  相似文献   

11.
藜蒿绿原酸的提取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藜蒿绿原酸的提取工艺、含量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甲畔浸提法提取藜蒿绿原酸,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其含量,通过正交试验探索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以硫代巴比妥钠法研究绿原酸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在最佳提取工艺(甲醇浓度75%、料液比1∶25、温度70℃、pH 3.0)下藜篙绿原酸的含量为0.98%;在0....  相似文献   

12.
根据李子果实成分和干制温度条件,设置果糖、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反应体系,探讨不同浓度绿原酸在不同pH环境下对5-羟甲基糠醛(HMF)及其中间产物3-脱氧奥苏糖(3-DG)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原酸影响HMF和3-DG形成,且受pH的影响。当pH为2.80、3.70时,添加绿原酸抑制HMF和3-DG的形成,pH越低,抑制率越高。当pH为4.70、5.70时,添加绿原酸显著促进HMF的形成,pH越高,促进率越高,产生的3-DG越多,但在同一pH下绿原酸对3-DG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当pH为6.0时,高剂量(42μmol/mL)的绿原酸显著增加HMF的形成速率,在90℃下反应48 h后,HMF的产生量增加了1.14倍。可以得出结论:在低pH值下,果糖倾向通过果糖呋喃阳离子途径形成HMF,绿原酸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3-DG的形成而降低HMF含量;在高pH值下,果糖主要通过3-DG途径生成HMF,绿原酸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3-DG转化为HMF而提高HMF含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乙醇浓度、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金银花提取液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该方法不需要绿原酸标准物。结果表明,乙醇的浓度对绿原酸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金银花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提取工艺,并建立两者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方法:设计三水平四因素的正交试验,筛选最佳提取条件,并以此条件处理不同产地的金银花,用HPLC测定其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50%的乙醇35mL在70℃下回流提取1h;0.5%冰醋酸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0nm,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线性方程Y=1×106x-8067和Y=4×106X-119017,线性区间为:0.2-1.6ug和O.22-2.21ug,回归系数r值为0。9999和0.9997;精密度、稳定性、回收率试验结果均良好;五个产地的金银花有四个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高于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15.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饮料中功能性成分绿原酸的分析方法,并考察了流通领域常见20种茶饮料产品中功效成份绿原酸的含量情况。结果表明,绿原酸在2~8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4%~99.4%,变异系数为1.5%~1.9%,方法检测限为0.5μg/mL。本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茶饮料中绿原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采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接骨草的绿原酸含量,为接骨草合理利用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接骨草全草及不同部位的绿原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花、叶、果、全草、茎和根状茎,并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精密度实验、重复性实验、稳定性实验、加样回收实验等方法学考察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接骨草绿原酸含量效果好,稳定性强,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川滇桤木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VenusilXBP-C.。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8:92),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24nm,柱温25℃。结果:绿原酸在0.1088μg-1.08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8%,RSD=0.77%(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稳定性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川滇桤木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