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峰 《现代情报》2011,31(3):103-107
分析了当前领域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领域公共知识门户的概念,阐述了引入网格技术的必要性,基于OGSA规范的提出了领域公共知识门户的体系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领域公共知识服务门户平台,实现跨组织信息系统集成及信息和知识的共享。最后探讨领域平台的知识服务机制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组织核心竞争力与网络式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述组织核心竞争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核心竞争力特征的分析中引出作为其基础的核心知识,并将其定义为网络式知识.网络式知识具有支撑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性,因而成为核心竞争力进化的动力源泉.组织要维持其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发现、维护并合理应用网络式知识.  相似文献   

3.
公共科技创新平台运行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得到迅速发展,平台的创建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探索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内在运行机理,对于促进平台建设和提升平台的运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三螺旋理论为基础,从创新链的视角出发,揭示了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组织性质,阐述了平台中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和政府三方的角色定位.在此基础上对平台创新过程中三大部门之间相互影响的知识"洪流"的产生、平台内知识的流动和溢出及其与创新的关系作了具体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平台运行效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知识的粘性、知识转移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引进了知识粘性这样一个概念,主要讨论了知识转移与知识粘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指出。知识粘性一词更恰当地反映了知识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程度,而个体对知识进行"私有化"的动机构成了影响粘度的主要因素。知识粘性的存在会减低知识转移当中的流动性,阻碍知识的有效转移,从而降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知识粘性成因的研究,提出了组织可以从建立的知识交流和共享平台、信任体系以及激励机制三个方面着手,降低知识的粘度,实现更有效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的网络式创新能力及其集体学习机制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蔡宁  吴结兵 《科研管理》2005,26(4):22-28,21
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集群持续的创新能力。通过组织问的互动实现知识的产生、传递与积累是集群中创新所具有的新特点,这种称之为网络式创新的创新模式,其基础是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其实现途径是集体学习机制。在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框架下,本文将产业集群内的学习行为做了自觉性与结构性的划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知识、学习与网络式创新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分析了集体学习的主要过程及其基础。据此文章试图阐释一种更为系统和动态的网络式创新能力评价和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ITKT)是组织内隐性知识转移的主要方式,直接关系到组织核心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依据知识特性和转移具体方式两个维度,将知识转移划分为正式显性知识转移、非正式显性知识转移、正式隐性知识转移和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4种类型,比较了它们的特征。分别从个体间、个体与团队间、个体与组织间、团队间、团队与组织间5个视角,分真隐性知识和伪隐性知识两种情况,考察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机理,建立了过程模型,提出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7.
王娟茹  赵嵩正 《情报杂志》2006,25(11):37-38,41
学习是组织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阐述了组织学习的涵义,分析了组织学习中的知识类型和层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组织学习的知识转移模型,并探讨了组织学习过程中促进知识转移的平台一场。  相似文献   

8.
如何实现知识创新增值已经成为企业是否能够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在对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根据知识价值增值在于实现知识创造与转移的基本规律,初步分析了虚拟研发组织的知识流动与整合机制,并针对我国虚拟研发组织的发展实际,从政府角度提出了实现我国虚拟研发组织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共产品的R&D过程是产品创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比较了公共产品R&D过程中,政府参与知识转移的两种模式,这对我们研究公共产品的创新问题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技术转移过程中的知识粘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转移的核心是知识转移,在技术转移过程中,知识粘性是影响知识转移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技术转移与知识转移的关联出发,结合技术转移主体、知识客体和知识转移机制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知识粘性阻碍组织间知识有效转移的成因,并进一步提出制度层面与组织层面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