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此所产生的茶文化也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其它传统文化互相渗透,体现出我国文化的古老与博大精深。随着社会的发展,茶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普及,茶文化也由此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给茶文化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手法,为茶馆形象设计和宣传活动开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可以说,完善茶馆形象理念和设计理念十分必要和重要。文章以基于茶文化视觉元素在茶馆形象设计应用探索为研究对象,通过结合茶文化视觉元素的具体内涵进行茶文化视觉元素在茶馆形象设计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思路来进行相关分析,希望为现代茶馆的形象设计提供借鉴,也由此可以促进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婺源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文化作为一种有潜力的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结合的实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十几年来,茶文化的加入丰富了旅游文化的内涵,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为茶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在详细阐述了婺源茶文化的历史发展后,剖析了茶文化旅游发展对婺源县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具体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学连 《科教文汇》2009,(15):58-58,75
茶文化是中国古老而传统的历史文化,它内容丰富,形武多样,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大学校园中开展茶文化学习与教育,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历史与人文知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品德的完善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综合技能。因此,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茶文化学习和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文化是中国古老而传统的历史文化,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大学校园中开展茶文化学习与教育,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历史与人文知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品德的完善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综合技能。因此,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茶文化学习和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张利 《科教文汇》2009,(26):235-235
中日两国在茶文化上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介绍中日两国茶文化的历史,让我们了解到中日在历史上就有友好往来。日本在受到我国茶文化的深远影响下,发展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茶道。同时,提倡我们应该学习和保护我国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十分受尊崇,其廉、美、和、静的品质滋养着人们自省、养廉、修德,将茶的品质和茶文化融入党建工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不但能丰富活动形式,同时也能为理论研究提供一条新的路径。从传统文化中撷取茶文化,并将其与党建结合,是以点带面的一种尝试、一种实践,二者相互补充,通过对茶文化的倡导与学习释放党员的生机活力,在促进优秀文化传播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师生精神品质,进而有效地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李洪潮  杨新丽  崔明昆 《资源科学》2010,32(6):1072-1076
茶作为一种经济植物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因为茶起源中国,更因为中国各民族在茶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研究茶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茶文化及其变迁对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理州宾川县一个白族村寨——大罗村为例,研究了白族茶文化在待客、婚礼和祭祀方面的变迁。结果表明:①今天蜚声海内外的白族“三道茶”最早起源于长辈对晚辈的嘱托而不是待客。随着时代的变迁,白族茶文化在待客方面经历了一个从繁琐到简化的变迁,这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不断丧失;②白族的聘礼和婚礼中茶的应用,象征着新人对爱情的坚贞,隐喻着妇女从一而终的道德观念以及多子多福,家族繁盛的愿望,而新婚夫妇敬“三道茶”则表达了新人对长辈的感激。如今的白族婚礼中的茶文化几乎消失殆尽;③茶在祭祀亡灵、本主、祖先和土地神中象征祭祀对象的永恒和死而复生,及其对人们的庇护。虽然村寨中祭祀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恢复,但其中的茶文化内涵在进一步淡化。从大罗村白族茶文化的变迁中折射出当代民族文化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丧失,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茶作为一种经济植物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因为茶起源中国,更因为中国各民族在茶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研究茶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茶文化及其变迁对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理州宾川县一个白族村寨——大罗村为例,研究了白族茶文化在待客、婚礼和祭祀方面的变迁。结果表明:①今天蜚声海内外的白族"三道茶"最早起源于长辈对晚辈的嘱托而不是待客。随着时代的变迁,白族茶文化在待客方面经历了一个从繁琐到简化的变迁,这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不断丧失;②白族的聘礼和婚礼中茶的应用,象征着新人对爱情的坚贞,隐喻着妇女从一而终的道德观念以及多子多福,家族繁盛的愿望,而新婚夫妇敬"三道茶"则表达了新人对长辈的感激。如今的白族婚礼中的茶文化几乎消失殆尽;③茶在祭祀亡灵、本主、祖先和土地神中象征祭祀对象的永恒和死而复生,及其对人们的庇护。虽然村寨中祭祀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恢复,但其中的茶文化内涵在进一步淡化。从大罗村白族茶文化的变迁中折射出当代民族文化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丧失,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文化因素内涵,并通过对中国的茶文化与英国的pub(酒吧)文化对比,分析了中英文化习俗的差异;阐明了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及如何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安徽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晓鹏  王晶亮 《科教文汇》2011,(18):204-205
本文以安徽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资源条件为背景,分析了安徽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现有旅游产品的归纳,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从多行业联手,增加产品文化内涵,设计主题特色旅游线路,引入创意理念,培育茶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方胜红  郝晓质  贾卓  桑吉 《科教文汇》2014,(31):127-128
藏茶,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早已成为西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之一。雅安藏茶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和时代发展,雅安的藏茶产业和文化得到了相应发展,但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产业发展内劲儿不足,文化知名度以及政府支持力度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开展的茶文化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发掘云南茶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内涵,弘扬民族茶文化,提升、发展茶叶产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依托农业院校独有的学科与专业,营造高品位的“农”文化氛围,创新素质教育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爱农意识和知农动力。笔者对“茶十德”、茶艺师职业道德等中国茶文化理念传播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探索以茶艺技能和茶道精神等茶文化为载体,促进农业院校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14.
王群益  王燕 《科教文汇》2011,(1):160-161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也是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作为教学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探索并制订为不同专业"量身订教"的英语教学方案。本文以2009级茶文化专业为试点班级,就如何提高本岗位英语应用技能进行了教学尝试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蔡丽玲  赵惠明 《科技通报》2003,19(3):252-255
通过对红茶菌在绿茶甘蔗汁培养液中生长过程的观察与测定,探讨了培养液的组成、温度、供氧方式、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该菌生长的影响,得出了较佳的培养液配方为0.5%绿茶+40%甘蔗汁+1%鸡蛋清,较佳的培养条件为pH自然,10层纱布封口,30℃静置培养7天.实验结果表明在红茶菌培养液中用天然甘蔗汁代替蔗糖,用绿茶代替红茶,能明显增加菌膜厚度和菌液清香味.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合理饮茶引起健康危害的各种现象、机理及预防对策等进行了文献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绿茶多酚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明富  杨贤强 《科技通报》1992,8(4):204-208
对荷瘤小鼠喂服一定剂量(每千克体重喂40mg、80mg和120mg)的绿茶多酚后,测定其对移植性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对EAC重量的抑制率分别为65.3%、51.0%和48.7%;对S180的抑制率为66.3%、68.5%和59.8%;对EAC细胞增殖数抑制率为81.4%、77.0%和50.5%.同时测得三个试验组EAC鼠的胸腺细胞增加率为248.2%、69.6%和44.6%;脾细胞增殖率为13.5%、61.5%和22.9%;对S180鼠的胸腺细胞增加率为200.7%、73.9%和138.0%;脾细胞增加率为34.4%、31.1%和20.0%.实验结果表明:茶多酚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来抑制体内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张威  王林 《科教文汇》2014,(29):95-96
建安贡茶在中国贡茶史上处于极为重要的阶段,就其内涵而言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安这一区域,另一方面是贡茶而非其他贡品,由于北苑贡茶在整个建安贡茶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典型性,故把北苑这一官焙单独拿出来,严密分析其历史演进过程,从而做到知微而见著,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建安贡茶整个体系的特点和特征;通过品种的演变得出其特点变化,从而客观而真实地反映出了历史上建安贡茶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