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李代琼  王伟 《内江科技》2019,(1):121-122
本文基于CDIO理念,从四川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出发,提出工程管理专业应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技能要求,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以项目为导向,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相互支撑与融合,形成"管理+技术"的课程体系,并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专业课程设计中。  相似文献   

2.
目前,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弱化,缺乏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创业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创新地构建了民族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五位一体"(手工实验+上机实验+实习基地+全真实验室+创业实践)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能力构建和素质培养协同统一,旨在改变经济管理专业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的现状,提升民族院校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陈志刚 《大众科技》2021,23(4):115-117
文章介绍了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特点和现状,构建了阶梯递进式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对"多维融合"创新创业人才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阶梯递进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多维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有利于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汽车服务工程是理论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的专业,需要学生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重庆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改革拟按照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思路,依托"中德中心"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以车辆评估、检测、维修及其过程管理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建设等方面的改革。通过改革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凸显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5.
陶珺  易迎彦 《科教文汇》2021,(13):93-94
该文提出将"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科研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竞赛+毕业设计与论文"有机融为一体,通过基本能力的叠加,推进整体素质和价值观的养成,形成立体化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工程教学新理念;采用以工程应用为出发点的特色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信号与系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形成层次性、系统性和自主性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该文研究能力叠加效应,以及训练载体设计与构建,并结合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该文提出将"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科研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竞赛+毕业设计与论文"有机融为一体,通过基本能力的叠加,推进整体素质和价值观的养成,形成立体化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工程教学新理念;采用以工程应用为出发点的特色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信号与系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形成层次性、系统性和自主性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该文研究能力叠加效应,以及训练载体设计与构建,并结合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文章阐述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行专业认证的重要意义。通过解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证标准,对照当下化学化工高等教育办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化工专业教学的改革措施。从调整培养计划,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水平,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训练,完善毕业生的调查与跟踪机制等诸多方面论证了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化工专业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长江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建设的经验,采取"两个坚持一个弘扬"的办法,壮大专业教师队伍;按照拓展专业内涵的思想,坚持"以理为主,理工结合"的办学原则,探索"1+2+1"人才培养模式;贯穿"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显特色"的培养思路,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并进行MIT"过程管理"教学模式和双语教学模式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文章围绕安溪茶学院校地合作办学的背景,立足社会需求和产业需求,结合安溪茶学院教育资源与办学特色,构建了一个"三位一体"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核心的阶梯递进式、模块化的多层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在科教基地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多元化实践教学、专题报告学分制、专业技能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创新实践。但是在创新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在构建与实施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协同管理与考核机制、推进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材料化学专业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构建"三大实践教学平台",即公共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及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1.
围绕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培养,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为研究支点,从"课程体系-教学资源-训练平台-质量评价"四个维度展开研究,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双向融合"的课程体系,打造"立体化"的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四维训练实践平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闭环"评价,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取得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是实现创新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论,以创新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为实践教学改革目标,在分析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问题基础上,从创新观念塑造、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过程监控、"软"能力培养、考核方法创新等方面对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提高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工业工程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北方工业大学的实际,论述了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提出专业认知实习、课程设计与论文、专业技能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四大板块,分析了四大板块之间相互关系和结构层次,阐述了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地方人才已成为地方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以土地资源管理和测绘工程专业融合为例,从管工课程融合、管工课程综合、校企联合培养三个方面,论述"管工融合"视角下地方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建议,旨在为地方高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打造更适合于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科技史研究方法为基点,对"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这一大科学工程的发展和管理实践进行长时间大跨度的案例深描,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墨子号"大科学工程独特的管理模式,包括"首席科学家+工程两总"的管理组织,以及分布式天地大系统的集群式创新等,还独创性地提出大科学工程共同体的概念,阐释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有效融合对降低工程风险的作用。最后,就"墨子号"所折射出的大科学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代表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以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6.
杨健  江河  陈树海  叶政 《科教文汇》2023,(11):83-87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工科专业课程的“混合式教学”逐步得到了推广应用。然而,当前“混合式教学”依然存在普适性较弱、脱离工程应用实际、形混而实不混等方面问题,极大程度地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该文以北京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针对工科专业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通过信息技术构建适应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线上+线下融合”“虚拟+现实融合”“课内+课外融合”“实践+理论融合”的学习环境,由教师、学生、企业协同构成社会网络,打破校企界限,聚焦业内产业链。通过对产业链专业知识需求数据的采集,从知识点关联性角度构建具有普适性特点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助力高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陈爽  郭年琴 《科技广场》2008,(2):156-157
实践教学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形成主动学习精神、锻炼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我校机械专业大力拓展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各项功能,结合教学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以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机电知识和技能为支柱,构建了将专业实验、工程训练、科研训练相结合的多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方。  相似文献   

18.
目前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在各高校国贸专业中应用普遍,传统的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偏于静态化,存在着学生主动积极性不够、忽视过程管理等问题。引入Pocib学科竞赛,采取"Pocib+Simtrade"赛训结合模式,能优化国贸专业网络虚拟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促进高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机载航空电子设备昂贵和航空电子专业实装缺乏的问题,采用虚拟仪器、智能控制及虹膜识别等先进技术,按照"实装+模拟+网络"的模式,研制了某型飞机航空电子设备综合仿真训练台。该训练台集仿真训练、辅助教学、训练管理、系统设置、系统帮助功能于一体,能模拟真实的实装操作方法、结果显示、通电音效、仪表变化等现象,强化了教学和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分析水电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缺点的基础上,以CDIO理念为基础,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将工程训练和开放性试验的模式应用到教学和学科竞赛中,并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为实践平台,阐述了该教学模式运行的过程及创新特色。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扩展了学生知识面,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帮助,具有较好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