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产学研合作办学是在高等院校应对现有市场经济以及企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背景条件下产生的,是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一大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是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创新探讨,本文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为例,分析现有安溪茶学院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包括依托福建省创新创业联盟、建立校内创业生态系统、创新创业理念融入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构建多方网络交流平台等。  相似文献   

2.
目前,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弱化,缺乏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创业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创新地构建了民族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五位一体"(手工实验+上机实验+实习基地+全真实验室+创业实践)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能力构建和素质培养协同统一,旨在改变经济管理专业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的现状,提升民族院校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工程教育认证为标准,积极开展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本文结合宿迁学院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阐述土木工程专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践创新平台、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可为同类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伟  方玲  鲁楠 《科技风》2023,(12):129-131
基于OBE理念,针对传统考核评价体系在内容、方式和功能上的不足,结合根据国家、行业、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知识—技能—创新—协同”四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并以巢湖学院的“财政学”课程进行教学实践。最后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医药教育创新发展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科学分析当前我国中医药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医药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实际特点,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体系、教学体系、协同育人体系入手,探索构建"融合、开放、协同"的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6.
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为背景,在课程体系重构、实践基地建设、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构建"基础平台+个性培养模块+行企评价"的理论课程体系和"校企实习+校企实训+校企毕设+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打造"校内教师+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的"多主体"教育团队;形成了贯穿学生4年学习生活、良性循环的全程立体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高校与政府、企业的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1,(21)
论文结合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交通运输专业特点,进行专业内涵建设拓展,开拓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方向,对人才方案中已有课程进行梳理,构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软件和硬件互嵌使用、教学与创新相长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构建校内实验实训中心、校校实验合作、校企实习培养等多样化实训实习平台,编制相应的教学大纲和实习实训指导书,为培养有交通运输专业背景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行业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通过探索和实践,建立并逐步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创新政校行企合作模式和"三段推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特色,增强了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近十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的经验和教训,针对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和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分析了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的思路.构建新的实践课程三大教学体系即完整的旅游管理实训体系、保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顶岗实习.这些措施对于培养高质量的旅游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对创新创业人才在品德素养、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呈现出多学科交叉会聚、培养过程贯通融合、教科产多主体开放协同、数字化转型赋能等新走向。依托中国科学院创新创业优势办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入研究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规律,从培养模式和组织模式创新、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完善“大思政”工作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科教融合育人的新模式、新路径,以及为支撑育人目标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0,(17)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地方本科院校专业产教融合得以顺利实现的基础。本文在深入分析产教融合内涵与管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内容的基础上,以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为例,系统介绍了其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2.
李芳  邢军  孙晶  刘强 《科技风》2024,(8):64-66
产教融合是基于产业发展需要,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创新、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促进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产业竞争力。高职学院根据企业所需开设专业,并协同开展专业教学,把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互相扶持,互相促进,把高职学院办成集人才培养、技术研究、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及产业性教学实体,形成职业院校与企业融为一体的办学模式。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稳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促进企校共同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产教融合的意义、现状及问题,提出推进产教融合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产业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构建环境监测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出发,探讨适用于该种教学体系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期能够构建一个适应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努力为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行业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孙芸 《内江科技》2009,30(9):163-164
如何建设新的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需要我们诠释这所学院的定住、学科建设和教育发展方向,明确教学体系构建和教学层面与服务导向。全文从明确办学方向、调整专业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23)
本文阐明了高职计算机专业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针对专业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脱节、学生协同实践载体缺乏、学生职业能力与实际工作岗位能力不匹配等问题,为了有效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实践教育,探索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构建"一体化、双课堂、(2+1)层次"实践体系。通过该实践体系的教育,大力提高学生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就业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机电类专业教学重在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兼备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本文基于应用型机电类专业的特点并结合社会发展趋势,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应用型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措施,包括制度建设、考核机制、教学理念创新、校企合作等,以培养出符合专业特色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新文科"建设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多方协同培育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投资学学科涉及多门学科交叉,需要紧密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调研投资行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就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投资学专业"四层次、四模块、三平台"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1,(11)
面向民航行业和航空工业,调研专业人才需求及发展趋势。面向发展需求进行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构建了具有民航特色的实践(含实验、实习)教学体系,探索并实践了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实践途径,包括:实验与理论密切结合,加强特色课实验教学、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应用英语"实践教学,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科专业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与监控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须构建适合文科专业特点和特殊性要求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加强制度保障、组织保障与师资队伍保障,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建立全方位过程监控体系,从而在组织制度、质量评价与信息反馈等方面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在注重体系构建的同时,还应实施质量监控的动态化管理,确保质量监控达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1,(21)
面向金属板材加工装备制造业进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紧密围绕扬州地区产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完善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体系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围绕板材加工装备协同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重建各种实践学习体系、学习技能,建设适应产业转型的学科,提高教学素养;培养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本课题的研究将不仅为机械工程专业而且为新工科建设的"扬大方案"研究提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理论,为提高扬州大学工科教育质量,实施培养学生有效合理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向的教育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