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与逻辑     
紫薇花开的六月,又到了高考评卷的季节了。换换口味,今年我负责评的是现代文阅读。语文之文,本有纹理的意思,而现代文阅读理解,我看是重在逻辑。语文是讲逻辑的,亦即古人所谓之文理、文脉、理致、思路、文骨,不一而足。古人的文章是偏重于道理和逻辑的,因此有名家,有玄学,佛家则有因明学。而老子则是玄之又玄,而妙然合理了。唐宋八大家中,韩愈以逻辑力量胜,而不仅仅乎气盛言宜;柳宗元虽偏乎情  相似文献   

2.
远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 ,韩非子就迳直去研究客观世界的逻辑结构和逻辑规律。更难能可贵的是 ,在韩非子的逻辑思想宝库里还显露出当代逻辑的不用逻辑量词然而却分析到多元关系和项 (个体变元、个体常项 )的语义的研究和语构的研究的端倪。韩非子关于项逻辑的研究比德国数理逻辑家弗雷格的谓词逻辑早两千多年。韩非定律彪炳古今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是中国战略思想的智慧之源,是构成中国战略管理的重要基因。基于博弈逻辑中占优策略均衡分析法,阐释《孙子兵法》中"先胜"谋胜"知胜"全胜"的思想,拓展《孙子兵法》的价值区域,为博弈逻辑思想提供实证诠释。  相似文献   

4.
《韩非子.难一》描述的"自相矛盾"是逻辑悖论矛盾,将其用作"对立统一"意义上的矛盾是误用,这导致逻辑悖论矛盾在唯物辩证法中的缺位。误用和缺位的语言学方面的原因是将德语、俄语中的"对立统一"等同于矛盾,中国本土文化方面的原因是崇尚和谐的传统理念使得"自相矛盾"——逻辑悖论矛盾思想未入哲学和道德文化的主流,唯物辩证法"泊来"中国时只能以"自相矛盾"的语形来表达矛盾,而不能接受"自相矛盾"的语义。"自相矛盾"作为一种逻辑悖论矛盾其实是普遍存在的,将其引进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使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具有"对立统一"和"自相矛盾"的双层含义,赢得自身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从高中数学新教材增添了"简易逻辑"内容以来,很多中学数学期刊都发表了不少关于"简易逻辑"的内容及其教学的探讨文章. 最近,笔者在<中学数学杂志(高中)>2003年第6期上又看到了<例谈简易逻辑学习中的九点误区>(以下简称<误区>)一文. 该文对命题的概念、几个常用逻辑联结词的用法、命题的否定形式以及否命题等容易出错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深入的讨论,并配以具体的例子说明,这对中学师生颇有参考价值. 但是<误区>一文也有美中不足之处,比如,在命题"若P则Q"的否定形式这一问题上,<误区>一文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在高校人文通识课程教学中虽然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但只要选取合适的视角,则并不难理解"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而逻辑悖论能够成为沟通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桥梁,一方面,逻辑悖论的本质是逻辑矛盾;另一方面,逻辑悖论能够体现辩证矛盾的精髓。此外,对逻辑悖论的解决又能够使人类知识得到进步。因而,逻辑悖论对于解决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教学疑难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逻辑起点不应被界定为"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而应被界定为"一个假定".从逻辑起点出发构建科学或学科理论体系是一种"从抽象到具体"的理论生发路径,"从具体到抽象"与之并行不悖,理当耦合并用.具体理论可以存在"单数逻辑起点",也可以存在"复数逻辑起点",而学科作为具体理论的集合体只能存在"复数逻辑起点".对于学科理论体系构建而言,"复数逻辑起点论"相较于"单数逻辑起点论",具有更强的"理论张力"和"理论体系建构力".基于高等教育学的开放性,我们必须走出"单数逻辑起点论"的桎梏和樊篱,树立"复数逻辑起点论"的思维逻辑和行动框架,进而探寻和打通多中心、多起点、多端口、多支点、多维度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8.
应用文是在逻辑话语系统中展开表述的。相应地,应用文的写作规范也必须与其写作的话语系统相匹配。按照"文系——文类——文种"的文体分类范畴,在逻辑话语系统中构建应用文写作规范,应该以"文系"和"文类"为重心。"文系"规范是所有应用文写作都必须遵从的规范,可以将其划分为基本规范、思维规范、书写规范和表达规范;"文类"规范是对应用文中各个大类而言的,它重点在"以类取法"的意义上对"文种"提出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未来观是习近平立足伟大时间历史与伟大历史时间而形成的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论创新,合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于一体,显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历史逻辑,以历史、现在和未来相贯通的逻辑,体现了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时代逻辑,以新时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逻辑,演绎了思想在时代潮流中的发展和创新;理论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展现了科学理论的继续发展;实践逻辑,以"将到哪里去、如何去"和"那里怎么样"的运行逻辑,回答了"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未来观是习近平立足伟大时间历史与伟大历史时间而形成的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论创新,合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于一体,显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历史逻辑,以历史、现在和未来相贯通的逻辑,体现了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时代逻辑,以新时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逻辑,演绎了思想在时代潮流中的发展和创新;理论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展现了科学理论的继续发展;实践逻辑,以"将到哪里去、如何去"和"那里怎么样"的运行逻辑,回答了"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未来观是习近平立足伟大时间历史与伟大历史时间而形成的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论创新,合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于一体,显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历史逻辑,以历史、现在和未来相贯通的逻辑,体现了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时代逻辑,以新时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逻辑,演绎了思想在时代潮流中的发展和创新;理论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展现了科学理论的继续发展;实践逻辑,以"将到哪里去、如何去"和"那里怎么样"的运行逻辑,回答了"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2.
"文质彬彬"一直是我们所向往与推崇的做人与作文的最高境界。然而,人无完人,文有瑕疵,文质不得兼备。如果文质不得兼备而出现"相胜"的局面,人们往往会有"以‘质’主而‘文’次之"的倾向。文章从"存质舍文"、"质胜于文"和"先质后文"这三个方面着手,并结合历来文学家对"文"与"质"的理解,对"文质相胜"之时"质"更胜一筹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比较逻辑研究的范围是相当宽泛的,不仅包括古代、近代、现代的逻辑之间的纵横比对、内在汇通,而且包括世界三大逻辑传统的透视性比较.比较逻辑学应当是建基于各种逻辑学科之上的一门综合性理论学科,它以三大逻辑体系的平等对话为前提,突出比较意识、比较思维与比较方法的自觉运用,有自己特有的学科特性与学科视域、学科范畴.本文试图论证比较逻辑不在于"比较",而在于"汇通";"比较逻辑"不是或不仅仅是"逻辑比较";比较逻辑有其特殊的"比较视域",从而进一步论证"比较逻辑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的逻辑学是阐述理念以纯逻辑概念形式存在时,从最简单形式"存在"推演出复杂形式直至最高形式"绝对理念"的思辨逻辑,它由"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两部分构成。客观逻辑是运动的逻辑,必然性的逻辑,主要内容是阐述事物因自身矛盾而运动的理路,基本理论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和矛盾规律,主观逻辑是"谋发展的逻辑",自由的逻辑,主要内容是阐述主体确定预期目的并通过掌控客体的矛盾运动实现预期目的从而谋现实世界发展的理路,基本理论是矛盾和解发展观和系统发展方法论。黑格尔是神学唯心主义者,在他的主观逻辑中,谋发展的主体自然不是现实的人,而是"绝对理念"即哲学化了的神,但是,他在神学唯心主义的框架中却为人类谋现实世界的发展留足了空间,并且给出了谋发展的宝贵"逻辑",因此我们有理由把黑格尔的主观逻辑解读成一种谋现实世界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15.
在各类逻辑课程的教学中,逻辑学教师容易忽视"逻辑"概念自身的内涵.这一行为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学完之后仍不知逻辑为何物,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自觉地偏离"逻辑"的内涵.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各类逻辑课程所欲达成的目标,我们选择了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引出"逻辑"的内涵,以期引起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同学少年您所说的"章"是指什么?所谓"文章","文"有文采,"章"有章法。"文",即丰富的素材、精美的语言;"章",即巧妙的构思、鲜明的主题、严密的逻辑、完整的结构。二者兼备,方可谓"文章"。同学少年不循"章"而作,是不是容易写得杂乱?  相似文献   

17.
尽管意识流小说是不确定性的文本,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无逻辑的,它看似"浪荡失态"、"横流不羁"甚或杂乱无章,但却是在一种内在逻辑方向不动声色的"引导"下进行的。这种内在逻辑方向也如同潜意识一样隐蔽得很深,是一种不自觉的逻辑方向、非显在的逻辑"路线图",就像一种无声的音乐,优美在内在感觉中,而不在实在的听觉中。它对于意识流小说来说就是一种听不见而又最好的音乐。  相似文献   

18.
以"党的领导"教育的展开逻辑为视角,对加强"党的领导"教育的目标逻辑、内容逻辑与学段逻辑进行探究可以发现,"党的领导"教育的目标逻辑要以认同拥护党的领导为起点,以传承党的信仰与精神为核心,最终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为归宿。"党的领导"教育的内容逻辑要以为何领导、何为领导、怎么领导、何以领导为进路,以党自身的特质与使命教育为基础,以党的领导地位的阐释教育为核心,以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教育为关键,以党不断推进自身建设教育为重点。小学阶段要以"党的领导"的启蒙教育为主导、初中阶段要以打牢"党的领导"的思想根基为主导、高中阶段要以提升"党的领导"的政治素养为主导、大学阶段要以"党的领导"的使命担当教育为主导是"党的领导"教育的学段展开逻辑。  相似文献   

19.
英语教材的编写和学生的认知都有一定的逻辑性,只有建构与之相匹配的教学逻辑,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逻辑是教师"耳熟"却"不易详"甚至"不能详"的课堂教学要素。鉴于此,教学中,教师可以贯通教材的知识逻辑,遵循学生的认知逻辑,遵从英语的学科逻辑,从而为学生的言语生命生长奠基。  相似文献   

20.
<正>《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12期刊登了"逻辑知识与教学"系列文章,看了之后,感觉有话要说。上海师范大学的李海林先生在《从课程论的角度讨论逻辑知识问题》(以下简称"李文")一文的开头即说,"逻辑知识进入语文课,是一个课程论问题",并认为"课程论视角,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最合宜视角。"笔者作为一名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