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轰动一时的云南大学化学院学生马加爵杀人案最终画上了句号。作为一桩刑事案件虽然已经终结了,但作为案件的主凶马加爵——一个受到高等教育的“屠夫”,带给我们的触动却是强烈的,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2.
《广西教育》2004,(7C):16-27
马加爵案件的发生距今已过去几个月.案件本身逐渐被人们淡忘.但它留给我们的除了震惊、惋惜、遗憾,更多的则是反思。如果马加爵能有几个好朋友,如果家长老师能早些发现他有心理问题,如果马加爵能早点悟到人生的意义……对马加爵来说,这些“如果”已经没有了意义,但对于我们,特别是对于与马加爵有同样境况的人,反思这些“如果”,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2004年初春,爆发了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件,时过两年“,马加爵”案件本应尘埃落定,但青岛大学商学院大四学生洪峰自拍电视剧《马加爵》,又引起人们对青少年教育的一些思考。马加爵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不仅仅只有主观原因,也有大量的客观原因。被马加爵砍杀的四个同学长期看不  相似文献   

4.
【引言】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6幢317宿舍发现4具尸体,死者均为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0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2月24日,公安部发出了A级通缉令,3月1日又向社会公开发布了通缉令,悬赏20万元捉拿犯罪嫌疑人马加爵。3月15日晚8时许,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落网。经过审讯得知,马加爵因为与唐学李、邵瑞杰、杨开红、龚博4位同学发生矛盾,为报复泄愤,于2月13至15日连续3天之内先后将他们杀害。2004年4月24日,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故意杀人案一审作出判决,马加爵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双罪恶之手,毁掉了连同自己在内的5条生命,…  相似文献   

5.
2004年春节,发生了令人震惊的“马加爵”事件……5月16日,江西又发生了一大学生提刀砍死、砍伤数人的悲剧。以我们的评判来看,初中获全国奖励的马加爵,以高分进入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无疑属于“优生”,但是“问题优生”。一件又一件触目惊心的事情,一个个意料之外的结局,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对“问题优生”的关注。近年来,“差生”的形成原因、心理特点以及教育转化引起了  相似文献   

6.
2004年2月15号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惨案”震惊了全国,尤其是高校。马加爵是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广西籍学生,他于2004年2月13-15日先后用钝器残忍地将同宿舍的4名同学陆续杀害,令人们感觉不可思议。也引起人们深思: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到底抓的怎样,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杀人案因马加爵的落网而暂告一段落,但它却敲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警钟。为了预防出现第二个“马加爵”,教师应怎样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呢?一、对有自尊心而又得不到尊重的学生要“管”与“问”心理素质较差或有欠缺的学生,由于身上的缺点、毛病较多,  相似文献   

8.
3月,春意盎然,然而这个春季对于云南大学的师生,甚至对于整个中国教育来说,却显得有些阴冷:虽然杀害四名同学的云大学生马加爵于15日在海南三亚落网,但这着实不是一个可以让我们轻松起来的事件。说实话,作为一名教师,我不知道如何给马加爵下个定义——作为一名高中生的马加爵应该算是在通常意义上的“优生”之列吧?但千千万万无缘  相似文献   

9.
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震惊全国。马加爵何以如此凶残?他在人生道路上受到过什么挫折与伤害?笔者从心理角度试析其犯罪原因。一、群体迫害这里所说的“群体迫害”,在我们身边、尤其是在校园里的孩子们交往中并不少见。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某  相似文献   

10.
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在一学生宿舍的柜子中发现4名被杀害的学生的尸体。经警方初步查明,该校学生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杀人犯罪嫌疑人马加爵。2004年3月15日,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云南省高级法院经复核认为,马加爵无视国家法律,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轰动全国的“二-二三云大惨案”,以杀人罪犯马加爵被判处死刑而尘埃落定。然而,关于这个案件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有人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马加爵反社会人格的形成,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马加爵不健全性格形成的原因。回想起2002年清华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案”,以及从近来报端披露的在大中学生中发生的骇人听闻的案件,我不仅想问,在这些案件中,作为学校、  相似文献   

12.
由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校园杀人案”引发对高校教育中心理教育缺失的思考,阐述了心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3.
公安部A级通缉犯—云南大学杀人案凶手马加爵落网后,对于为何杀害4名同学,马加爵回答得很简单:“就是打牌有了摩擦,他们都骂我,说我作弊,我一时冲动就杀了他们。”他说,因为家里穷,那几个同学都瞧不起他,平时总欺负他。马加爵特别提到一名被他杀害的同学:“我平时待邵瑞杰那么好,可他也那样对我,我就杀了他。”至于那几位同学平时与他有怎样的矛盾,马加爵并未详说,但他表示,自己杀人之后就后悔了,越来越后悔。马加爵坦言自己喜欢玩弄刀具,因为玩弄刀具的感觉很刺激。他说自己也喜欢看武打录像,因为武打片也很刺激。而对于以往媒体对于他喜…  相似文献   

14.
案件回放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3 月15日晚8时许,公安部公开通缉的重大杀人在逃犯罪嫌疑人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落网。今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发现4名大学生被杀死在宿舍内,经当地公安机关侦察认定,作案人系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公安部于2月24日发出A级通缉令,3月1日又向社会公开发布了通缉令,号召人民群众积极提供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查缉马加爵。此后公安部2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部署全国公安机关查缉马加爵。各地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的部署布下了天罗地网。3月15日晚,海南省三亚市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的线索,将伪装成乞丐的马加爵一举抓获,经指纹比对鉴定确认无误。经初步审查,马加爵交代了因与4名被害同学发生矛盾,为报复泄愤,于2月13日至15日先后将4名同学杀害的犯罪过程。现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相似文献   

15.
运用布鲁贝克的“个人自治”观剖析马加爵的成长历程,可以看出,其犯罪的本质原因在于他个人丧失自治,没有定好自己的位、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管好自己的人。个人加强自治是防范“马加爵案件”的根本手段。全人教育是“个人自治”的前提,大学的道德引导作用是“个人自治”的保证。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个人自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运用布鲁贝克的“个人自治”观剖析马加爵的成长历程,可以看出,其犯罪的本质原因在于他个人丧失自治,没有定好自己的位,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管好自己的人。考生加强自治是防范“马加爵案件”发生的根本手段之一。全人教育是考生“个人自治”的前提,学校的道德引导作用是考生“个人自治”的保证,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考生“个人自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闻回放:今年2月23日下午13时许,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4名学生被发现死在该校学生公寓6栋317室里,经警方现场勘察及调查访问,确定与死者同宿舍学生马加爵为此案重大犯罪嫌疑人。2月25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3月1日又向社会公开发布了通缉令,号召人民群众积极提供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查缉马加爵。3月15日晚,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  相似文献   

18.
公安部公开通缉的重大杀人在逃犯马加爵终于在海南三亚落网。但这起大学生杀人案给予人们的深思却远远没有结束。马加爵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挫折?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个昔日家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挥起血腥的石锤?法学硕士阿成和茼子对马加爵一案从多个侧面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详尽采访,试图寻找马加爵犯罪的心路历程。本刊特别推出他们的纪实报告,欢迎读者来信来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2·23”云南大学凶杀案在各高校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犯罪嫌疑人马加爵的被捕更成为大学生们谈论的焦点,师生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马加爵杀人事件的发生是社会的悲哀,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我们难以想像马加爵这样一个父母心中懂事听话的好孩子,老师眼中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沉默乖巧的伙伴,却在转眼之间成为连杀四名同班同学的杀人疑犯,现在的大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我们现在尚且不知马加爵杀人的真正动机和目的,但至少我们可以说,这一事件凸显出大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存在严重的障碍,在人格发展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  相似文献   

20.
浅谈高校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导言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而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以及伤害他人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如:马加爵事件—2004年2月云南大学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