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尊重老师,老师爱护学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笔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0年,从多年的实践中发现,那些对学生终生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教师,都是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的。所以,尊重学生是每一位老师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2.
沈雁 《湖南教育》2005,(20):44-44
苏霍姆林斯基毕生提倡爱孩子,他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师爱如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首先是热爱学生。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的确,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古今中外,那些在教海中硕果累累、桃李芬芳的教师,无不深谙爱生的艺术。在“以人为本”的新时代里,“师爱”应该如水一样,诠释新的语义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张秀萍 《考试周刊》2012,(77):181-181
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品学兼优的学生固然可爱,但千万不要忽视后进生。教师要善待学生,特别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善待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必须讲科学,讲规律,讲情理,必须同尊重、信任、理解、爱护学生相结合.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作为一种造福于人类的事业,人道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教育的人道精神主要是靠教师来实现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尊重关爱的态度、情感和行为,无论怎样提倡教育的人道精神也都无济于事。因此,如何在教育过程中爱护学生的生命、关怀学生的幸福、重视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同时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人道精神的人是每一位教育都应该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一、教育理念由教师主体性向学生主体性转变现代教育是以“育人为本”的教育 ,是在尊重人、满足人、研究人的基础上实现教育人、提高人、发展人的教育。教育的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即强调学生是教育主体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与学生是合作的互动的关系。要实现从教师的主体性到学生主体性的转变 ,要求广大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四种思想 :(1)爱护学生的思想。爱 ,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爱护学生 ,才能了解每一个学生 ,相信每一个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 ,学习每一个学生 ,依靠每一个学生 ,教好每一个学生。真正的爱…  相似文献   

8.
唐小群 《湖南教育》2001,(16):43-43
加强教师的自我心态修炼和自我形象塑造。教师必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对学生个体存在价值和上进愿望的肯定,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同时,教师的服饰、声音、体态、面部表情等自我形象也对活跃课堂气氛很重要。因此,教师穿着应讲究得体大方,声音应追求清脆甜润,  相似文献   

9.
罗索曾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是班主任树立威信的必要条件,也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就应该献给学生一片爱心。在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前提下,我认为班主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的实践性较强,教师的言传身教显得非常重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既要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又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只有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和热爱,教风端正,行为高尚,谈吐雅,爱护学生,严  相似文献   

11.
批评的艺术     
教师批评学生,是出于爱护,但常常因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而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指责,结果常适得其反。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心理就会很强烈,不但不接受批评,而且还自暴自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必须对症下药,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动地位,爱护学生,培植基于信任的理性教育爱,是古今中外许多大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并贯彻于教育实践之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既有理性,又充满仁爱。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体现了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师重教的人文情怀,师生之间达到了精神层面的交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3.
邵晓月 《贵州教育》2014,(10):17-18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是班主任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手段之一。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应该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此,我想和大家谈一下在班主任工作中开展情感教育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一、现代教师素质的时代特征 作为现代教师,要想完成自身的使命,必须具备如此素质:“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当代最新科学和最新知识;富有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和爱护学生;掌握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规格;善于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各种活动;能及时地捕捉和处理学生发出的信息;善于自我批评和反躬自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概而言之,作为现代教师,应该具备会做人,会教书育人,会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会从事基础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15.
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的前提。班主任是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伤,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联络各科教师的纽带,是校长的助手。班主任工作直接几十位同学健康成长。班主任工作重要而艰巨,光荣而神圣。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师法》第8条明确规定: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一个称职的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格尊严是我国宪法赋予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我国《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也明确了这一点,《义务教育法》第16条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22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7.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是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英山理工中专课题组以"情趣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有效地缓解了学生厌学的状况。爱是教育的根本法则情趣教学法中的情指情感,即教师要从心理上关心、爱护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只有真正从内心关爱学生,学生才乐于接近教师,进而喜爱教师的课。对学生投入真情。教师对学生投入真情至少要做  相似文献   

18.
学生尊敬老师不仅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美德,而且是学校教育中促使学生必须养成的行为习惯。老师爱护学生既是教师职责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老师要达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是两大主体,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最理想的境界,无数事实证明,只有教师“爱生”,才会有学生“尊师”,古今中外但凡有成就的教师,尽管他们所处的年代、环境、地位不同,但都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生.蔡元培、叶圣陶、斯霞、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已是一个老话题了。但在教育工作中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仍存在不少误区。第一,严而无节。某些教师对学生充满热情,工作起来也特别卖命,但却忽视对学生心理的体察,往往期望值过高,特别是不分阶段、对象,千篇一律,急于求成,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师生间出现龃龉,甚至产生出格的言行。如有的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讽刺、挖苦学生。这类教师在工作态度上的勤勉精神往往掩盖了工作方法上的失误,他们的做法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而教师本人却误以为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倒是学生们不知好…  相似文献   

20.
后进后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棘手问题。这部分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不小,对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制约作用。对这部分学生,除关心爱护外,还应严格要求,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朝好的方面发展。一、关心爱护,情感滋润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灵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通过爱的情感滋润,去开启学生的心扉,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学生十分重视教师对自己的情感,他们把教师对自己的态度看作是社会的评价。后进生受到多方面的歧视,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怀与爱护。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