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灵机一动     
“剪”破难点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 68页有这样一题:“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 ?哪个角小 ?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   学生对这两个角为什么会一样大,一时难以理解、接受。为此,教师采用如下做法。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边动手拉活动角,边思考:你们看到了什么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经过仔细观察、思考,很快得出结论: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然后,教师提问: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两条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 ?学生先观察,再动手操作,并思考:…  相似文献   

2.
角的大小比较和角的度 量是“角的认识”这一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我运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收到了较好效果。 1.联系生活经验激疑,引出量角工具。 在学生初步建立了“角的概念”后,我出示了大小一样但边的长短不同的两个角,提问:“这两个角哪个大?说说你的依  相似文献   

3.
<正>"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其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或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其间含有关于角的度量单位与角的度量工具的认识,称为知识。与这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连在一起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结合本人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做如下探讨。一、从角的大小到形的赋值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角的度量"(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时,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片断:师(课件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角)同学们猜猜看,∠1和∠2哪个大,可以怎样比较?生:用活动角可以比较∠1和∠2的大小。(上台演示)师:那∠2比∠1大多少呢?能否用一个工具比较呢?师(课件出示):这是一个小角(10°角),用这么多大小一样的小角,可以比较出∠1和∠2哪个大吗?师:请同学们拿出1号信封袋里的小角,在小组长的带领  相似文献   

5.
正【教材简析】"认识角"这一内容在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也就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的P64—68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角,认识角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并能够知道角大小的由边的叉开程度决定的。针对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足的特点,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自主获得角的图形形状、顶点、边的认识。通过让学生观察扇形、剪刀和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构成的角,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感悟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让他们能够对角大小有一定的认  相似文献   

6.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这个知识点,教师通常要设计学生折角,做活动角比大小,做出大小不同的角,以此作为学生建立角的大小认知基础。通过几次研究课的磨课过程,几次的实践证明,操作环节的设计的是否有效,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这一现象,引起了我新的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7.
六年级学习"圆的周长"时,不少学生已经知道圆周率并会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可是怎样想到"周长与直径有关"?为什么"两者之间是除法关系"?以下教学将解决这两个前置性问题。一、整体感受,形象感知课件呈现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请学生判断,哪个圆的周长较长、哪个较短?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相似文献   

8.
曹祖恩 《湖北教育》2000,(11):38-39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课本第三册《角和直角的认识》单元中,涉及角的大小与角画出的边长无关的内容,先作为习题安排在练习二十的第2题:“下面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  相似文献   

9.
曹祖恩 《云南教育》2000,(21):36-37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课本第三册“角和直角的认识”中 ,涉及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无关的内容。这一内容是以习题的形式安排在练习二十的第 2题 :“下面两个角 ,哪个角大 ?哪个角小 ?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 (单位 :厘米。书上只有图 ,没有注明角的度数和边的长度 ,下同 )此内容又在第八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中作为课文内容出现。课文中的叙述是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个角 ,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 从上面的比较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结论略 )  因为小学生一般都认为角的边越长 ,角就越大 ,边越短角就越小 ,这种视觉感…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级下册第88页"认识角"。【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2.通过找一找、认一认、做一做、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并感受角的大小的关系。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比较角的大小。【教具学具】CAI课件、三角板、角(2个)、圆形纸、连接  相似文献   

11.
一、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倡导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自由地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如教学"角的大小"时,教师可以设疑让学生猜测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学生根据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活动角,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短不等的角以及两块三角板,自己动手完成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们互相交流,有的学生得出了"两条边叉开越大,角越大;两条边叉开越小,角越小"的结论,有的学生得出了"两个角的大小相等,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结论,有的学生总结出了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校于2001年实施"小班化教育"。在低年段的数学教学中,我们立足"小班化"教学的实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策略。一、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既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又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实际价值。联系生活学习数学,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策略。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时,我先拿出两个同样大小的弹子(一个是玻璃的,一个是铁的),问学生:这两个外形一样的弹子,哪个重?学  相似文献   

13.
一、故事引入(出示小动物郊游图)小朋友们 ,你们看 ,今天天气很好 ,小动物们都出来郊游了。小兔子还带着画板呢!瞧瞧它画得多漂亮啊!小兔子想给云朵涂上颜色 ,你们能帮忙吗?(指名学生上台涂色)这两片云朵哪片大?哪片小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吗?设计意图 :通过给云朵涂色 ,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一整片”的含义 ,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引导探索 ,理解新知1 感知面积(1)比一比 ,下面得图形哪个大?哪个小?先让学生拿出学具 ,比较(1)、(3)和(2)、(4)以及(5)、(6)的大小。提问 :你们是怎么比较的呢?(2)指出 :物体表面或平面的大小 ,叫做它们的…  相似文献   

14.
<正>曾经执教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以下是我在第一次磨课开头时的教学片段:(1)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2)出示三个角,问:哪个角最小?为什么?让学生把这些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3)你能测量下面两个角的度数吗?说说测量的方法。(4)拿出量角器,介绍它的各个名称。课后回想这个教学片段,总体感觉有点"死气沉沉",一问一答  相似文献   

15.
二年级孩子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开口大小相关”一向是教学时的难点。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这一内容时.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着重让孩子们体会“角的大小究竟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并采用了我国台湾的一些方法,即将两个不同颜色的、大小相等的圆纸片从中剪开一条口.然后重合,转动圆片,即可产生不同的角,以此让学生初步体会角逐步变大和变小的过程。接下来将两个圆片变成大小不一的同心圆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角的度量》这节新授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虹星小学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又开始了,看天上的风筝可真多,你们愿意老师带你们一起参加放风筝比赛吗?按国际风筝比赛规则,参赛选手必须把手中的风筝线一端放在地上,看风筝线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的大小,请同学们看这三个角中哪个角最小?  相似文献   

17.
[教学片段] 听学校一个老师执教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执教老师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角后,出示了三组角,让学习比较大小.  相似文献   

18.
李奇志 《中国教师》2011,(11):45-49
顶多扫扫垃圾、剪剪草坪、发发宣传单就可以完事的绿色教育,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实验小学(简称东实小学)实行起来却"小题大做":学校购买太阳能、风能设备,自己发电,净化雨水,厨余垃圾发酵积肥。这样大动干戈的绿色教育,值吗?培养学生什么习惯,恐怕哪个小学的校长和班主任心里都有谱,但哪个学生习惯养成到哪一步了,谁能心里有数?为什么东实小学的校长游家水和教师们了如指掌?"无论别人比不比分数,教师自己没有理由不教好学生。"这是不是苛责?"我不会一味责备班主任,因为没有哪一位教师不想做好家校沟通工作。"为什么又如此开通?这位从普通教师岗位走来的草根校长,答案只有一个:让每个学生主动发展,让每个教师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上《陈情表》一课时,我领着学生齐读文章第一段,并让学生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主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哪个字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生:写自己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自己身体孱弱,家族香火不旺,一个人照料祖母,表达孤苦可怜的情感。生:"孤"字,表现无依无靠的状态。生:"孑"字,也写出无所凭借的悲怆。师:结合作者"陈情"的目的考虑,再读读文  相似文献   

20.
为了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学生心中培植、发育、成长应用,借助绘本开启话题,让学生一起来说理。在此背景下,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通过改编绘本《大家来切派》,让学生借助微视频,了解角各部分名称;借助话匣子,突破角的大小难点;借助生活角,感悟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以致用的成功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