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傈僳族节日习俗的社会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很好地了解一个文化现象的社会文化功能,才能更全面地认识该现象,从而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傈僳族作为一种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节日习俗。这些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功能,以新米节、阔时节为例对傈僳族节日习俗的社会文化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习俗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文化习俗的差异问题。而习俗中的禁忌则是差异的最主要表现。因此,本文拟从社交、饮食、节日、数字等方面对中西文化习俗在禁忌上存在的差异做一些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3.
以盘瑶为代表的瑶族的节日文化与生产生活习俗是瑶族民族文化的集聚表达。最近几十年来,盘瑶节日文化与生产生活习俗在与异文化的频繁接触中发生一些变迁。对于这些变迁可以从内容、原因和影响去考察与分析,以全面展现盘瑶这些变迁的图景  相似文献   

4.
趣话春联     
过新年贴春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习俗。春联喜庆的色彩,衬托出节日的气氛;春联吉祥的祝福,给人们带来愉悦。春联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清明习俗及其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明节是最具民族特色,最能牵动中国人的情感,最能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民俗心理和文化精神的节日之一。鉴于清明节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梳理传统清明习俗,探讨其独特的社会功能,有助于人们对中国年节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较具深度和历史感的把握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李靖 《考试周刊》2010,(53):95-96
语言教学不能脱离文化教学.仅限于英美文化的学习而不注重本土文化已无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本文通过一个本土文化教学案例,就中国节日习俗进行探讨,以培养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独特地域性别文化现象的女书,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根基是女书流传区域内的独特妇女文化传统,而对江永上江圩等地传统妇女节日文化尤其是歌舞习俗的有效保护和科学传承,越来越成为原生态保护和传承女书文化的关键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能全方位地表现出孕育这一节日民族的历史文化意识。传统节日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中西方节日文化各有特点。春节和圣诞节分别是中西方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传统节日,在本民族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从一些重要习俗方面对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反映中西方人们在情感表达、价值信念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增进相互合作,促进中西方交流。  相似文献   

9.
节日纪念物是特定节日习俗整体的组成部分,是节日文化内涵的延伸形式和物化形态.节日纪念物的利用与开发有助于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繁荣壮大,它对传统节日现代性的建构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维系人们的节日情感,丰富人们的节俗活动;第二,营造浓重的节日氛围;第三,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顺利传承有赖于节日纪念物消费市场的推动.节日纪念物的设计、开发与销售,必须依托、尊重、利用相关的民俗规律.目前传统节日纪念物的性质可分为旧物新用、创用新物、旧物旧用等3种情况.民俗总是在传承中不断演变的,节日纪念物也在不断地进行功能调整或品种更新.  相似文献   

10.
袁荣 《考试周刊》2012,(14):18-19
礼貌作为人类文明的体现.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礼貌得体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礼貌原则的理论分析.从称谓语、送礼习俗和宴客习俗等方面进行比较.提出必须注意礼貌原则的文化习俗性.努力达成不同文化间的认同.以达到所期望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民族节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展现其社会功能的重要平台.绕家传统节日“冬节”是绕家人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庆.研究绕家“冬节”文化,剖析其社会功能,对探察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浙江节庆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庆旅游产品能够为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浙江节庆旅游具有很强的区域代表性。针对浙江节庆活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当前节庆旅游的开发思路,构建节庆旅游产品的标志性节庆、大型节庆系列和日常活动系列三大产品体系,规划各类节庆所依托的主题,这将促进浙江省节庆旅游发展,对全国节庆旅游产品的开发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民族节庆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社会土壤上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本文从节庆文化的概念和起源入手,阐释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举办多种多样的旅游节庆活动,用以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并从中取得经济利益。旅游节庆的举办促进了城市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城市旅游形象的树立,整合了城市的旅游资源,带动了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本文在阐述了旅游节庆的内涵的基础上,以青岛为例介绍了其旅游节庆的现状特点,并分析了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对城市旅游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师节日的设立体现着社会对教师行业的尊重与拥戴。教师节日文化既具有社会教育功能,又具有个体教育功能,它是教师行业与教师个体成长的共同摇篮。教师节日文化建设是强化其教师教育功能的策略,它的四个关键环节是:节日日期的选定、节日主题的引领、节俗的建立和文化意蕴的充实。  相似文献   

16.
河南地方文化节举办于 1983年 ,是全国最早举办节会活动的省份之一。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孕育和初始时期、繁荣发展时期、成熟稳定时期等三个阶段 ,每个时期都有明显的特征。河南地方文化节的举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六月六”是黔南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具有祭祀文化、歌文化、酒文化、糯食文化、工艺文化、敬老文化等鲜明的文化特征.对布依族节日文化进行研究、保护和传承,是一项有利于布依族文化传承、布依族民族精神弘扬的极具社会意义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实施《指南》的重要环节,更是落实社会领域核心经验的重要内容。试图从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入手,遵循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特点,甄选六大传统节日为教育主题,试图从主题性集体教学活动、主题性区域活动、主题性环境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四大课程为载体,挖掘传统节日的教育价值,探索传统节日课程中社会领域的核心经验,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内涵,促进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与积淀的结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到了近代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社会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节日没有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逐渐淡出人们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的变迁、节口符号体系的缺失、消极的政治干预、个体传统节日内化的断裂,这些因素都导致传统节日的“式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