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菲 《中国科技信息》2005,(14):233-233,212
“南北宗”论是中国明代画家、书法家董其昌提出的艺术思想和理论。虽然学术界上自古到今都有许多赞成和反对的意见,但是,我们不可以忽视它对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这篇文章,我主要总结了隋唐时期、五代时期山水的主要特质、宋代山水的主要特质、元代山水以及明代山水画的的演变、流派的斗争等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与董其昌的“南北宗”的理论特点相结合,从而反映“南北宗”论对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徐妍 《科教文汇》2007,(4S):189-189
中国当代山水画要寻找与当代社会生存状态共鸣的文化语境,因此对人文内涵与精神追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笔墨当随时代”,在情境、意境的塑造中,当代山水画家把握时代的脉搏,进行了一系列地尝试和变革,使当代山水画呈现了一片新境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滋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且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正如西方一位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中国的造园史就是一部中国史,集大成的中国园林正是当时艺术思潮、社会经济状况、政治变化的体现。中国以描写自然山河景色的为题材的山水画,号为中国文化的四绝之一[1]。从中国山水画与园林的发展关系、创作手法出发,从艺术的领域和角度对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加以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索启 《科教文汇》2008,(27):252-252
中国山水画不是自然的再现,而是通过自然景观的表现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关照。其中“点”在山水画技法构成及视觉传达方面起到特殊作用,古有“画不点苔,山无生气,画山容易点苔难”之说。文章从点的特征、点在山水画中的调节作用及意境表达等方面来分析,山水画中点的意蕴表达。  相似文献   

5.
杨明祚 《科技风》2012,(19):22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有些人发现如今的山水画和古时的山水画存在区别却不知道其衍变的来龙去脉。作为中国画里面一个主要的分支门类,山水画虽然在起源上没有人物画那么早,在其出现后一直与人物画和花鸟画平行发展,成为人们特别是文人雅士所欣赏的一个画科。但随着西方思想的渐入,山水画已经不再被受西方思想和教育影响的新时期中国人所理解和欣赏,认为传统中国画是封建陋习的一种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前辈站出来运用当时他们所能运用的条件改良和发展中国画,到今天为止已经确立为目前这种中国画创作和品鉴模式,人们还在按照这种模式不断地教育下一代以图其传承光大。  相似文献   

6.
朱国荣 《科教文汇》2011,(27):F0002-F0002
中国山水画自隋代展子虔发端,在唐代达到了初步繁荣,成为一门表现技法最多、画学理论最为丰富的画科。此后每一朝代的更迭,在山水画上也多有新的发展,宋代的董源、巨然、范宽、郭熙,之后的元四家、明四家、清四王都是山水画的大家。山水画就像一汪大海,深不可测,引多少人人其中,乐而不返。就沪上来说,研习山水画者众多,姚菊英即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7.
董雨琪 《百科知识》2023,(30):60-61
<正>泼彩山水中的“沉淀”指在创作过程中矿物颜料未完全溶解,剩余色彩呈现颗粒状、自由散布的效果。基于这类被称为“石色”的矿物颜料的天然属性,采用石青、石绿作为山石主峰刻画的山水画被统一称为“青绿山水”。中国山水画独立伊始,即被赋予了青绿的形式特征。以隋代展子虔绘制的《游春图》为开端,山水画正式脱离人物叙事画面而独立出现,从文人山水的浅绛,再到唐代以李思训、李昭道为代表的“金碧山水”系列作品,以及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均成为“青绿山水”鼎盛时期的印证。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现代水墨"和"新文人画"对现代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积极影响,阐述了"现代水墨"和"新文人画"都是中国画家重新向民族艺术的传统中探索谋求现代发展的画凤之一.对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现代转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大家应该提倡和学习这种百家争鸣的艺术环境.为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和繁荣添砖加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9.
湖南刚玉科技实业公司最新项目神奇山水画神奇山水画以力学、化学、美学相结合,利用液、气、固三态,将大自然宏伟景观收入一画,每翻动一次原画面,均可缓慢地流成一幅新的图案,变化无穷,是最新发明的一种高级工艺娱乐品。制作神奇山水画,不需机电设备,不需绘画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刘娜 《科教文汇》2009,(32):265-265
山水画艺术博大精深,有悠久的历史。它孕育于秦汉,萌芽于魏晋,独立于隋代,成熟于唐代,于宋元达到高峰。我们应该学习、解析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作品,借鉴与临摹,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代山水画经典之作随时代变迁、画风迥异,然其精神不移,中华文化的内蕴仍在承传。本文阐述了南宋到元代山水画的各自特点,力图通过对比两位代表画家的作品来发现两代画风的区别和联系,并以此说明南宋画风在过渡中对元代画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西峰 《科教文汇》2010,(13):148-148
中国历代山水画经典之作随时代变迁、画风迥异,然其精神不移,中华文化的内蕴仍在承传。本文阐述了南宋到元代山水画的各自特点,力图通过对比两位代表画家的作品来发现两代画风的区别和联系,并以此说明南宋画风在过渡中对元代画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山水城市"是钱学森于1990年首先从中国传统山水自然观提出的未来城市发展理念。城市山水即是将中国山水画移植进入城市规划,把中国园林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山水画要寻找与当代社会生存状态共鸣的文化语境,因此对人文内涵与精神追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笔墨当随时代",在情境、意境的塑造中,当代山水画家把握时代的脉搏,进行了一系列地尝试和变革,使当代山水画呈现了一片新境地.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山水画进入到一个变动不居、审美取向各自标新立异的时期。其一,风筝不断线;其二,更为形式化;其三,呈现生活美与真实性;其四,在传统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近30年的中国山水画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艺术表现手法的拓展还不够大胆;二是艺术倾向有脱离观众脱离现实之嫌。走向新山水,拥抱大众情,是当代中国山水画家的出路和应取的艺术态度。  相似文献   

16.
郭明生 《科教文汇》2010,(14):155-156,171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山水画进入到一个变动不居、审美取向各自标新立异的时期。其一",风筝不断线";其二,更为形式化;其三,呈现生活美与真实性;其四,在传统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近30年的中国山水画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艺术表现手法的拓展还不够大胆;二是艺术倾向有脱离观众脱离现实之嫌。走向新山水,拥抱大众情,是当代中国山水画家的出路和应取的艺术态度。  相似文献   

17.
现代山水画构图样式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学习传统山水画构图的主要样式以及现代山水画构图的重要形式,去探求山水画构图这一表象之下的某些规律性,为现代山水画创作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促进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8.
风水理论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美学。许多风水理论范畴的概念直接被画家移植到绘画美学中成为美学概念,并对中国古代山水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之成为中国独有的一个画种。  相似文献   

19.
于珊珊 《科教文汇》2009,(16):245-245,252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赵孟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他倡导的“作画贵有古意”,借古开今,以天地造化为师,追求写意,画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从艺术思想观念和创作方法上对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大发展与变革发生了深远影响。赵孟爝的山水画理论及其山水画艺术创作实践,在元初起着承先启后、全面探索创新的作用。他不仅正式提出“师古”的主张,还把它和“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画主张相结合,融以“师法自然”的过硬技巧,莫定了元代文人画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及创作实践为元初画坛继承传统与创新并促成元代绘画艺术的新发展起了一定的疏导或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赵孟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他倡导的"作画贵有古意",借古开今,以天地造化为师,追求写意,画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从艺术思想观念和创作方法上对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大发展与变革发生了深远影响.赵孟頫的山水画理论及其山水画艺术创作实践,在元初起着承先启后、全面探索创新的作用.他不仅正式提出"师古"的主张,还把它和"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画主张相结合,融以"师法自然"的过硬技巧,奠定了元代文人画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及创作实践为元初画坛继承传统与创新并促成元代绘画艺术的新发展起了一定的疏导或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