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知识整合 ◆考点阐释 考点1.人地关系及其演变 阐释:人地关系是本专题内容的理论基础,也是贯穿地理学科所有内容的一条主线.复习中要抓住"人地相关模式图"明确:①人类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②人地相互关系的内涵即图中每个箭头的含义,特别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顺应自然规律和违背自然规律);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反作用于人类(有利的和不利的).③环境问题的发生机制:过度索取资源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超量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去。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社会影响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3.
环境是一个自然、历史的综合体,它既是人类赖于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人类改造和利用的对象,人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辨证统一体.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能力越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亦越大.如果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环境最终会反过来损害人类本身.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 R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消费主义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的消费观念,片面夸大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把人们消费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的实现,把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作为消费主义的代价,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性。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消费主义不可避免也影响到我国,但是这种资本主义的消费模式并不适合在我国发展,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应该致力于消除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积极提倡“合理消费”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6.
地理学的核心是人地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在人类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之后,第24届国际地理大会指出“在今日世界人口增长、环境急剧变化、资源匮乏和自然灾害频繁的处境之中,如何去协调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生活的关系,已成为国际地理学界面临的主要课题。”这种人地关系协调论的提出,把人类与地理环境看作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从而要求人类在进一步发展时,必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探讨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与区别入手,揭示典型人物的反作用具有多样性、弥散性等特点,并结合文学创作实际尝试将反作用的方式归纳为“质变式”、“量变式”等6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反作用于人类社会,对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广泛和复杂的影响。马克思指出:“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  相似文献   

9.
良机。中原经济区的提出和建设必将对全省乃至全国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体育与经济的关系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作为上层建筑的体育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等生产力条件的制约,也对经济发展有着能动的反作用。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经济的发展也受惠于体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所带来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环境与个体发展的交互作用论和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从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学生发展对教师期望的反作用和特定情境下教师期望的影响三个方面总结了教师期望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的相关研究。并且提出了教师期望与学生发展关系的研究之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思想或精神,正日益成为大家感兴趣的研究对象。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虽然总的来说物质决定精神的存在,但是这种存在的反作用似乎早已超出我们传统所认可的范围,所以对精神及精神的历史的研究日渐流行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行为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发生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下,同时它又反作用并修饰这种特定的环境。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非常强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因此在跨文化的广告交流中必须寻找目的论和广告翻译的有效切入点。在这种目的性很强的商业行为中引入“目的论”这一概念,不仅是要向消费者展示商品,更是要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并最终能够成功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因此在翻译中必须将“目的论”作为控制整个翻译过程的首要准则。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掌握意识反作用的含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比较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运用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的原理,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包括岩圈、水圈、气圈三个基本圈带。在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交错带上,又产生了土自和生物圈,这些囵层共同组成了人类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人类不断地利用和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环境和人类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人类血液中有60多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地壳岩石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大体一致就充分说明这一点。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人类机体也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工矿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统称三废)和人类生活中排放的生活垃圾,如其排放量超过了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一、利用曲线统计图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人类面临的几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即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 其中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在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做过相应介绍, 但在必修一中侧重介绍的是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分别从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两方面来介绍, 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原因尤其是对当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没有提及.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气候的反作用。2.能力目标:运用气候资料,简要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气候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二、重点和难点及其解决方法1.重点: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气候的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中国和世界各国一样,科技与经济发展遇到了阻力。人类发展对环境、生态造成的破坏力量开始对人类进行反作用,已经威胁到人类的发展。这原因来自人类自身,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违背自然规律办事,人类的各种负载超过了地球的承受能力。人类必须进行反思,中国古代许多优秀的科技思想可以为其提供力量之源。在各种利益权衡中,我们要找到一条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为中华民族科技兴国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对隐喻的语言文化进行了论述和分析,认为隐喻是语言使用中无处不在的现象,既受不同民族、语种的思维方式和表述习惯影响,同时也对其产生反作用.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对语言文化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必然是隐喻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论文章的经济和政治功能甘其勋一、文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传媒马克思主义认为,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意识形态的部分文章,当然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文...  相似文献   

20.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创造了现代化的生产、生存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21世纪,意识到科学技术给自己带来巨大"福社"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科学技术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对人类本身的"异化"给当今世界带来了许多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