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萍 《新闻大学》2005,(3):81-83
收视率是电视台日常管理中最常用到的考核指标,将收视率指标进行衍生和细分,可以为电视台节目质量的控制提供更科学、完善的动态考核体系。利用收视率及其衍生指标构成动态考核体系,不仅可以捕捉到电视观众收视行为的变化,还可循着这种变化的轨迹对栏目、频道等节目载体进行跟踪,有效控制节目质量,不断提高节目竞争力。节目质量的控制一般由三段流程组成:“预警”、“诊断”和“跟踪”。通过“预警”,可以找出有“问题”的节目;通过“诊断”,进一步寻找节目改进方法;通过“跟踪”,可实现节目质量的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2.
电视观众“满意度指数”(AudienceReactionIndex)也叫“欣赏指数”(Appreciationindex),它是测控观众对节目质量的评价、对收看过的频道或节目满意程度的指标,也是在收视率这个量的指标之外的另一个“品质导向”指标。①它是一个舶来品,最早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展开调查实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BBC就曾经对广播听众进行过调查,了解听众对电台节目的喜好;战后,BBC将电台和电视台节目分开处理;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欣赏指数或满意度指数被引入电视领域,用来衡量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评价与喜好。到20世纪80年代,已逐渐发展成为…  相似文献   

3.
作为电视市场分析、节目评估的指标,眼下收视率具有垄断地位,是当仁不让的权威;从央视到地市级电视台、从电视广告经营战略确定到具体节目的去留,收视率几乎都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于是许多人把收视率看成电视各项指标评估的“万能码”。但笔认为:尽管收视率的作用不可怀疑,而迷信收视率、过分夸大或依赖收视率作用却大不应该;收视率自身存在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它无法独立承担起评估尤其是节目评估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宋彦华 《青年记者》2003,(12):33-33
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应切实强化受众意识,这既是提高广播电视宣传工作质量,切实提高收听收视率的需要,也是提高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两个效益”的需要。具体到单个的节目(栏目),则更关系到这个节目(栏目)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只有让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电视问政”的总后台,才能让各级官员有所忌惮. 我国中部一个城市由于长期坚持“电视问政”而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每到“电视问政”节目播出时,市民围坐在电视机前,对参加“电视问政”的官员评头论足,这个节目不仅是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同时也是社会影响力最大的节目.  相似文献   

6.
作为电视市场分析、节目评估的指标,时下收视率具有绝对的垄断地位,是当仁不让的权威:从最先实行的央视的末位淘汰制到地方级电视台的工资奖金挂钩、从电视广告经营战略确定到具体节目的改版和去留,收视率几乎都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利。于是许多人把收视率看成电视各项指标评估的“万能码”。尽管收视率的作用不可怀疑,但电视行业中迷信收视率、过分夸大或依赖收视率作用的现象已然到了令人担心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电视收视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中后期以来 ,我国电视传播界最引人注目的动向之一 ,便是在节目改版与创设淘汰、节目评价与编播制作以及广告经营活动中 ,广泛引入收视率指标。这标志着自1986年中央电视台开始进行日常节目的收视率统计以来 ,中国电视传播界对收视率指标的正式承认和接纳。收视率从传播话语中的“另类”到走上“前台” ,与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密切相关。90年代中期以后 ,电视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趋势已趋明显 ,1998年召开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 ,对包括电视台在内的大多数事业单位 ,三年后将实行自收自支 ,电视业将被推向市场 ,完…  相似文献   

8.
西方公共电视的节目评估:收视率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营和编辑上试图独立于政府控制和商业影响的西方公共电视系统在评估节目时面临着使命与效率的冲突。收视率依然是公共电视系统在判定理想节目时的关键指标 ,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指南针” ,各公共电视系统往往是综合使用收视率和收视质的表现评估节目价值。  相似文献   

9.
电视收视率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节目质量、名牌效应、节目编排和自我宣传,本文将就此进行具体分析。 1.节目质量对收视率的影响 电视节目的生产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包括定位、策划、编排、摄影、剪辑等诸多方面,可以归结为节目内容、节目形式和节目制作三个方面。因而,考查节目质量对收视率的影响,实际上就是考查这三个环节的质量对收视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肖键 《新闻界》2006,(4):100-101
中央电视台在2006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绿色收视率”的概念,央视认为绿色收视率是一种能够形成品牌持续增长的收视率。其概念的中心原则是:不唯收视率,重视收视效果,在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同时,强调倡导先进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追求绿色收视率的媒体,既要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抵制低俗,坚守品位,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维护和增强媒体的品牌价值。①收视率指标是评价媒介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是指媒体或某一媒体的特定节目,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特定对…  相似文献   

11.
方红 《新闻通讯》2013,(7):24-25
电视节目收视率评价自引入以来,对于提高节目质量,促进广告经营以及推动电视节目改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收视率监管体系不够成熟以及电视媒体对于收视率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其使用陷入了一定的误区,一些机构和个人受利益驱使,出现了收视率“被制造”的现象,引发了收视率的信任危机。本文论述了收视率出现危机的原因,探究科学使用收视率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收视率不能承受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新闻实践》2010,(6):14-16
与纸质媒体注重阅读率一样,电视媒体把收视率作为节目内容质量的一项检验指标,体现了由“媒体主体”到“受众主体”的进步,在期待观众(听众)评判与检验的过程中迈向市场竞争前沿。  相似文献   

13.
电视经济节目的开办是按照固定的经济规律、电视市场以及收视大众的需求而设定,它已经成为沟通信息、促进生产、开拓市场、组织流通、指导消费等不可或缺的中介。时下“抢眼”的经济节目无一不是朝着健康的互动性和商业性迈进。做节目的人都知道如今各家电视台考核经济节目的指标只有两个,这就是收视率和创收额度。要想完成这两个指标,加强节目的互动性和商业性不失为一招好棋。一、互动性可以有效地提高节目收视率经过多年的运作,收视率这一概念早已被电视人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在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电视媒体竞争中,收视率及其作用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14.
欣赏指数调查:香港经验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是亚洲地区最早进行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的地区之一。所谓欣赏指数(Appreciation Indes,称简AI),中国内地称为满意度,是测量观众对电视节目喜好与评价的一项指标,也是在收视率这个“数量”指标之外的一个“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5.
“绿色收视率”——满意度与收视率的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收视率作为电视广告投放和节目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越来越受到广告主和电视台的重视。与此同时,电视业界也出现了一些只重视收视率、不重视满意度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中央电视台提出的“绿色收视率”实质上就是将满意度融入到收视率中,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个解决单纯重视收视率问题的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对“绿色收视率”概念和内涵的梳理,进一步分析这个概念的提出将在我国电视实践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并探讨实施“绿色收视率”的一些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电视媒体     
《视听界》2010,(5):6-7
收视率遭污染电视台有话要说 电视台如何看待收视率造假“被污染”?《综艺报》今年第14期采访了部分电视台的相关负责人。央视总编室副主任王建宏表示,央视承担的播放主旋律题材的节目任务较多.收视率因此会受一些影响,加上其他因素,因此在央视的节目评估体系中,收视率这一指标的权重仅约为40%;  相似文献   

17.
何勇 《新闻前哨》2005,(11):1-1
近日,喜欢实话实说的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再次语出惊人,称“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电视台把收视率当成命根子,作为衡量节目质量和主持人能力的首要标准,使一些主持人极力迎合低俗之风。  相似文献   

18.
题记:我们期待“绿色收视率”,首先就要期待具有垂范作用的高品位精品节目。重收视率,但不唯收视率。为了摆脱收视率低的窘境,有的电视媒体不惜降格以求,迎合低俗,盲目跟风,滑入了唯收视率是举的泥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电视台赵化勇台长提出了“绿色收视率”的概念,强调电视媒体要以倡导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重收视率,但不唯收视率,要将收视率的增长建立在保证节目品质的基础上,坚决抵制低俗之风“。绿色收视率”概念的提出,为电视节目重塑精神品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一、节目要体现主流媒体特征要坚持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电视市场分析、节目评估的指标,眼下收视率具有垄断地位,从央视到地市级电视台、从电视广告经营战略确定到具体节目的去留,收视率几乎都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于是许多人都把收视率看成电视各项指标评估的"万能码".但笔者认为:收视率的作用当然不可怀疑,而迷信收视率、过分夸大或依赖收视率作用却大不应该;收视率自身存在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它无法独立承担起评估尤其是节目评估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传媒资讯     
《记者摇篮》2012,(2):75-76
收视率不再是唯一评价指标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中"不得搞节目收视率排名,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搞末位淘汰制,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排名衡量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