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他关于教育要适应人的天性的发展和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标观,突显了人的自然主体性,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发展,初步奠定了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基础.对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实施主体性教育,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是主体在外显和内隐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性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个体心理与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的教育。主体人格包括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主体性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着重论述了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并多方面去寻找实现主体性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主体性教育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性是主体在外显和内隐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性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个体心理与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的教育。主体人格包括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主体性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本着重论述了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并多方面去寻找实现主体性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实施主体性教育能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主体性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需要。要正确把握高校自身主体性、教师主体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内涵。实施主体性教育必须树立主体性教育观,深化主体性教育改革,全面实施主体性教学。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是主体在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主要包括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具体地说,自主性即对自我的认识和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主动性是对现实的选择,对外界适应的能动性;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时代呼唤着人的主体性,人们也殷切期望教育能弘扬人的主体性。国内学术界从20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主体性教育的理论研究,其间也开展了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实验。然而,现实中,有几位教师是真正地而不是漫不经心地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主体来教育呢?可见,学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主体性是人作为实践主体应当具有的性质和特点。而主体性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各方面主体性能力的发展,而创新能力则是主体性能力的最高表现。对个体主体性的尊重和促进学生主体性能力发展的主体性教育是对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教育的反叛与超越。主体性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论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主体间性的研究是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本通过对主体间和主体间性的讨论,揭示了主体性教育中教育活动实质是人和人的交往实践活动,同时指出教育活动中主体间性的特点及其与主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教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主体性教育这一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进行哲学思考是很有意义的。主体性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人的主体发展,主体性教育的价值在于对教育,受教育主体意识和唤起和对教育功能的拓展及对面向未来教育的选择;主体性教育的实践必须塑造自觉的学习主体和建构有效的进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教育是历史与时代呼唤的结果;主体性教育思想必须注意对教育主体与教育主体性的全面认识;学生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归宿;主体间性为主体性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育是历史与时代呼唤的结果;主体性教育思想必须注意对教育主体与教育主体性的全面认识;学生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归宿;主体间性为主体性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教育以培养、弘扬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是对传统的客体性教育的超越,主体性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审视其研究历程与现状,主体性教育的研究还存在着认知上的落后、基本概念缺乏厘定、本质内涵被萎缩、教育实践滞后等研究缺陷。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德育的现实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传统道德教育片面强调规范性功能而忽视主体性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的主体意识的增强,主体性德育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教育实践中实现规范性德育向主体性德育的转变是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主体及其特征(主体性)是近年来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界颇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对现实教育中主体性缺失的状况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体性教育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对教育改革的影响是通过教育改革主体搭接桥梁的.教育改革主体分为教育理论主体、教育决策主体和教育实施主体,其中的任何教育改革主体都不能逃脱意识形态的制约.由于三大教育改革主体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因此意识形态对不同主体影响的方式和特点有所不同,这就要求置身于意识形态之中的教育改革主体超越意识形态的制约并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对当下实践中的数学教育的问题与现象的深层思考亟待加强.在各种数学教育行为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其正面的效果,还要考虑其可能的负面效应.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常常自问的是,自己的数学教育观念和行为是否适当?为了创建坚实有效的数学教育实践观,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数学教育学科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逐步转轨到素质教育,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教院举报如何为素质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7.
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重大举措,这意味着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取向需要重新审视。以传统学科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融合作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取向,是应用型大学属性、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法的共同要求,符合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学在近30年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确立了稳定的学科地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研究队伍集群,而且发表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力作,涌现出一批学术精英。但同时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如还缺乏一个公认的学科范式,为研究而研究现象还比较突出,研究者自我封闭现象还比较严重,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在加剧。在未来,高等教育学只有通过更加开放的路线才能解决难题,具体策略是进一步推进高教研究走向多元化、个性化和微观化,并通过加强规范化来促进学术共同体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学走向新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道德灌输抹杀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人格,严重背离了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最终导致的是受教育者对灌输式道德教育的反感和漠视。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理念对我国道德教育有现实意义。改变传统道德教育低效率状态,必须树立主体道德教育理念。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培育道德主体的道德判断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应成为公德教育的实践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德建设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公德教育的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