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作文?《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说:"作文是学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我认为作文就是把口头语言书面化.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是用笔说话."身为语文老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用笔说话呢?  相似文献   

2.
季存道 《课外阅读》2011,(12):357-357
作文与说话本是一回事。人,每天都要说话。人们平常说话时,何曾有为难、发愁或劳累的感觉呀?作文呢,其实就是说话,只是不用口而用笔罢了。对此,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换句话讲,把嘴说的话用笔记录下来,就是作文。也可以说,凡是会说话、会写字的人,就会写作文。可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作:史时弄虚作假。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小学生作文就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毫无生命活力。然而,当前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套用或抄用,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那么如何克服学生作文中的这些弊端,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写“真”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4.
要了解作文的重要性.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作文。《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说:“作文是学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把学生引进作文的殿堂正定县解放街小学邵荫华到了小学三年级,课表上的“说话”变成了“作文”。由口头说一句完整的话,一下子改为用笔写出很多话组织在一起的文章。这对于9岁的小学生来说,实在是“万事开头难”:一难无内容可写,二难不知从何下笔,三难语言干巴不具...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即说话”,“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要说真话、实话”。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写作教学的新思路——“口头作文”训练。口头作文是指口头运用规范的语言形式表情达意直接作文的写作方式。它既具有口语表达的特点,又是书面写作的雏形阶段,更易于学生接受,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往的作文教学效果总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与教师只重视书面写作、忽视口头作文能力的培养有密切关系。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教学中重视说与写之间的有效结合,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浅谈作文指导课中的“说”与“写”王玉铃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时有这样一段话:“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与说话完全一样.作文就是说话,是用笔来说话.”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作文的本质特征.因此,在作文指导课中,我们应该辩证地处理好“说”与“写”的...  相似文献   

8.
说话与作文     
说话是说话,作文是作文,好像是两回事。我要告诉少年朋友:要写好作文,必须把这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变成一件事,那就是像说话那样作文,也就是说,你平时怎么说话,你就怎么写文章。一位文学前辈曾说过:“说话,是用舌作文;作文,是用笔说话。”前一句意思是说,说话的时候,要像作文时那样简洁流畅。后一句意思是说,作文的时候,要像平常说话那样轻松自然。朱自清先生也主张“用笔如舌”,他认为“文章有能到这样境界的,简直当以说话论,不再是文章了,但这是怎样一个不易到的境界!”朱自清先生可能有些夸张,其实少年朋友学习写作时注意“用笔如舌”,养…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见仁见智。针对学生心理,结合理论学习及教学实践,本文着重论述的是如何更好地通过周记评价引导学生作文。 一,认织 1、关于作文的本质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叶圣陶先生早就告诉我们:作文的实质同人们说话、唱歌、手舞足蹈等等“天性”所决定的动作一样,是人内心积累的自然宣示,即通常所说的一吐为快。从根本上讲,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用笔说话”。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们本着“取众家之长,走自己的路”的精神,进行了低年级提早写作、读写一起抓的教改尝试。做法如下:   一、让学生敢于说话   低年级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加拿大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潘非尔德指出:“儿童在九至十二岁以前,是说话的专家。”在这段时间,儿童有敢说、爱说的特点,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大胆说话。   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相信学生能说,课堂上要耐心听每一个学生把话说完,要热情鼓励他们把说话好,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说话环境,让儿童觉得在课堂上说话就…  相似文献   

11.
你是一名好的“语言医生”吗?江苏陈艳平好的语文教师的确都是杰出的“语言医生”,为了让学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他们就像高明的医生一样,敢于发现,善于纠正学生说话、作文中的语病。请看一位教师的一个教学片断:师:“骨碌”除...  相似文献   

12.
何为作文?《辞海》是这样注释的,“学生练习写作或练习写作而写的文章”。作文区别于写作,关键在于“练习”二字。作文充其量是一种练习。那么,作文练什么,怎样练?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界定小学生的作文,可以这样描述:把自己想向对方诉说的看到、听到、感受到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作文。照这样定义作文,有人会说,孩子都会说话,  相似文献   

13.
怎样才能把中学的作文教学搞活?这是我最近一段时间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所经常考虑的。我认为,要把作文教学搞活,就要从我们的认识上和教学实践上弄清楚几个问题。一、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有种种:有的生动活泼,有的机械呆板。要培养学生怎样的写作能力呢?当然是要提倡培养前者,力戒后者。叶老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最近几年又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空话、套话。”叶老这些话包含这样几层意思:一是作文是用笔来说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二是要说实在的话,要有真实内容,要言之有物;三是要说自己的话,不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用笔来说话。要讲实在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但是,许多学生习作中充斥假话、空话、废话,套话的现象,请看: (1)2002福建高考优卷作文《去西北,我无悔》(给母亲一封信)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什么——“作文是有血有肉、有真实内容和情感的事。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把它告诉别人,口头上说,便是说话,用笔写下便是作文”。 学生作文是练文育人,是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是做人的基础教育。因此,作文应注意: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又大纲指出:“作文能力的培养应从低年级开始。“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呢?我认力一是打好语言基础,促使学生由内部语言发展到外部语言,即田“知”到“思”、由“思’到“说’;二是把握转化枢纽,促使学生由外部语言发展到书面语言,即从“说”到“写”。鉴于上述认识,我在二年级就尝试按照从感知到联想,从朕想到练说,从练说到写作的程层进行作文教学。一、看—说—写观察是获取说写素材的重要手段,是进行思维的基础。因此,我经常引导主生育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其中包括看图、看物、看景、看事。在观察中认…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把作文写好,语言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从学生的作文语言来看.存在的问题是:说话假、大、空,用词不当,言不由衷。究其原因:词汇量少.词语积累这个环节比较薄弱,那么如何才能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呢?  相似文献   

18.
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刚刚起步,如何在起步阶段正确指导学生进行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我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收效甚好。一、激发兴趣,想说敢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激发兴趣,要不断告诉学生,作文并不困难,无非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作文不过是在纸上用笔说话而已。激发习作兴趣首先要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说话氛围,千方百计让学生想说敢说,教师相机帮扶,力求把想说的说得具体、说得有条理,习作自然就能水到渠成。激发说…  相似文献   

19.
经常听到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社会上的人或事物是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如何使学生把这些生动的素材转化为有血有肉的题材,这是小学作文教学指导中的难题,让学生见物想言、见物敢言、见物能言、见物会言、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来,是作文能力培养的重点。一、见物想言见物想言,前提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话可说,并在说话过程中,学生把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使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小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是: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指导和基础,“从说到写”、“从述到作”,这是小学生作文必须遵循的规律,只有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成文。因此,我在低年级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