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棒球运动与亚洲职业棒球发展差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棒球在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竞技水平,与其职业棒球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棒球联赛称不上真正意义的中国职棒联赛,只是看到了中国职棒的雏形,成为真正意义的职棒联赛,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棒球市场的培育与开发,只有队伍规模的壮大,球员水平的提高和拥有一定数量的球迷,真正气候的职业棒球才会实现,竞技水平才能赶超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  相似文献   

2.
中国棒球队直接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2年第1届中国棒球职业联赛和2003年首届中国大学生棒球联赛成功举办,预示着中国棒球运动正在蓬勃发展。采用文献法和历史调查法,通过对棒球发展史以及棒球在中国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国棒球运动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状态———小学覆盖面广、职业棒球队得到大力发展,中学队伍却很少的瓶颈问题,人才培养存在断档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要使棒球运动在中国得到普及性的开展,必须搞职业棒球联赛和高校棒球。  相似文献   

3.
中国棒球职业联赛管理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探索棒球职业化的管理模式为切入点,在对我国棒球运动有关材料的收集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以实现我国棒球运动职业化为目标,从管理方面对目前我国棒球运动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对棒球联赛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为推进中国棒球运动的职业化过程,对我国棒  相似文献   

4.
中国优秀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择了代表中国最优秀棒球运动水平的国家队、省市一级队主力队员123人。经过专家访谈和教练员经验筛选,得到优秀棒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组成,在经过对组成中各项指标的测试和统计学处理,最终确定了中国最优秀棒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此模型一方面将为优秀棒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发展提供训练的目标系统,另一方面为优秀棒球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的确立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棒球联赛职业化进程的审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法和统计法,对中国棒球联赛职业化的形成与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分析。文章认为:(1)走商业化与职业化的途径,是提高我国棒球运动整体水平的必由之路;(2)协调好新闻宣传、竞赛管理、市场运作等方面之间的关系,是保证中国棒球联赛经久不衰的重要手段;(3)以中国棒球联赛为依托,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现普及与提高中国棒球运动整体水平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实际棒球教学经验,总结出少年儿童棒球传统选材法、科学选材法及选材标准,棒球的相关进攻、防守技术知识,以及棒球运动相关技术知识,希望能对棒球运动员初级选材及相关技术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对中国棒球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陶莽 《新体育》2010,(1):51-53
中国到底是不是棒球荒漠,也许只有那些真正接触中国棒球的人才有发言权。在谢龙的眼中,中国棒球的土壤虽不肥沃,但只要辛勤耕耘,一样可以培育出良好的胚芽。  相似文献   

8.
美国职业棒球水平是世界棒球的最高殿堂.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美国职业棒球在比赛中不同局面情形下击球员安打率和投手保送率的关系进行数据信息探讨.为提升中国棒球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撑,对中国棒球和体育产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信息数据、潜在问题进行结构性改革和分析,为国家棒球队参加奥运会和中国联赛办赛水平提供借鉴,也不断满足大众观赛需求.  相似文献   

9.
《时尚球类》2005,(4):35-35
棒球无疑是十运会上最尴尬的一个项目:十运会设置棒球决赛为12个队。却只有11个队报名。比赛设置非常正规。但是很少有观众会到现场去为运动员加油助威。更为严峻的是,棒球被淘汰出2012年奥运会。在中国奥运战略的体制下.棒球可能胎死腹中。如何挽救棒球.使之在前所未有的窘境中重获新生.摆脱奥运的阴影。成了当前中国体育界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0.
梁洪 《体育师友》2014,(3):31-33
在广州体育学院的指导帮助下,2006年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高级中学组建立第一支棒球队以来,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棒球的梯队架构、才人培养制度基本形成,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基层教练队伍,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竞技连创佳绩,拟将东升镇打造成MLB在中国的第二个棒球发展中心。2013年镇政府提出了打造棒球小镇的目标,通过发展棒球运动形成棒球产业链,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1]。认真总结八年的实践,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不但有利于今后更快更好地发展,提炼出成功的经验,对广东地区及国内的中小学校更好开展棒球运动也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棒、垒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主要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结合我国运动员运动竞赛的亲身体验,重新翻译和检验《流畅状态量表》。通过对200名棒垒球运动员的调查,结果发现,棒垒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最主要的四个特征是:挑战一技能平衡、行动一意识融合、高度控制感和自我意识的丧失;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主要特征与比赛成绩高度相关;棒垒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结构特点为:流畅心理较低型占总人数的3396,优秀型和良好型共占总人数的6796;棒垒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流畅心理状态主要特征中心坐标95%置信区间值可作为运动员流畅心理水平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对棒球的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以下方面做了比较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及回归自然的强烈冲动;对乡土社会保有美好的回忆;家的无上重要性;强调行为过程的本身;英雄主义和各自对人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的共通远远超出二者的差异,中国棒球联赛有令人鼓舞的文化前景,据此建议培养棒球明星运动员的2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growth of Chinese baseball since the early 1970s. The sport was very popular in the 1940s and 1950s as the semi-official pastime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but it disappeared from the country in the 1960s due to economic woes stemming from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nd the anti-western fervour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Richard Nixon's historic meeting with Chairman Mao in 1972 ushered in a thaw in Sino–American relations that enabled veterans of 1950s competitions to take up baseball once again and teach the game to a new generation. Over the 1970s, baseball began to slowly grow in China with some modest Japanese encouragement and China began competing internationally the following decade. Over the past decade, Major League Baseball has made such a large investment in China that baseball has become the fastest growing sport in the country. At present, the country's only professional league is currently in the early stages of its development, but American talent evaluators believe that the skill of Chinese players is steadily improving and that it is not impossible to foresee a day when China produces baseball's Yao Ming from a massive pool of millions of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 athletes.  相似文献   

14.
吴刚 《精武》2012,(35):118-119
从伦敦奥运套开始,棒球不再是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05年10月7日,一际奥委会应国际棒联的要求,公布了新加坡全全项目设置投票结果,棒球项目因50票支持、54票反对,以4票之差被排除出2012年伦敦奥运会。同样,棒球无缘2016年奥运会,这些决定给世界棒球运动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什么国际奥委会做出这一决定,作者通过广泛地查阅资料,就棒球退出奥运会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席翼  杨谦  谭思洁  姜达维  张一兵  严丽 《体育科学》2007,27(6):24-28,34
选择代表中国最优秀棒球投手水平的国家队、2004年国内棒球锦标赛全部主力运动员共计39人。在理论筛选指标的基础上,经过教练员经验筛选和实际测试筛选后的统计学筛选等过程,确定了中国优秀棒球投手的形态、机能、专项素质、心理、技术和战术等能力的选材指标体系,并建立了中国优秀棒球投手选材的评价标准。对样本内的回代检验结果证实,选材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是有效的和客观的,适合于中国优秀棒球投手选材。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优秀棒、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代表中国最优秀棒、垒球水平的国家队、全部省市一线队主力队员的运动员228人为研究对象,在大规模测试的基础上,经过理论筛选、教练员经验筛选、实际测试筛选和统计学筛选等过程,确定了中国优秀棒、垒球运动员的形态、机能、专项素质、心理、技术和战术等各项能力的选材指标体系(包括客观指标和经验评定指标);建立了中国优秀棒、垒球运动员选材的评价体系。对样本内的回代检验结果证实,选材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是有效的和客观的,可用于中国优秀棒、垒球优秀运动员选材。  相似文献   

17.
张世强  张世泽 《体育与科学》2012,33(2):95-101,117
多年以来,运动史学家都在争论,何以棒球能在曾为大英帝国殖民属地的美国取得凌驾于板球的发展。板球在美国的迅速式微,无论对于棒球或板球研究来说,都堪称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之一。及至今日,棒球与板球关系背后仍然存在许多难解的问题。既有文献指出,板球在美国的发展不仅可以上溯至17世纪,直到1860年代,板球也仍为美国非常普及的运动;但吊诡的是,就在内战之后,当美国社会进入"镀金时代"之后,板球却逐渐式微,甚至沦为美国边缘运动。透过检视美国棒球与板球发展的历史,本文企图指出主流理论的问题,尝试针对美国棒球与板球发展消长的关系提供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