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育均衡发展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教育均衡发展体现了教育领域公平公正的理念。生态学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研究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提供了契机和新的研究视角:生态学基本理论系统观、平衡观、动态观和整体观契合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观主要包括宏观生态、微观生态和虚拟生态;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传统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和基于信息技术发展模式;基于两种发展模式,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阶段、传统和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混合发展阶段和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为教育信息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期。在《规划纲要》指导下分析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问题,科学谋划未来发展战略,是迫切而关键的重大课题。文章梳理了《规划纲要》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在教育视域下构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层次图,即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生态、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创新和教育整体发展四个层次。结合该层次图,对陕西省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发展路线、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新形势下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以政治家的重教远见和教育家的办学理念,审时度势,在如何牵住教育发展的"牛鼻子"、如何选择教育发展的策略、如何明确教育发展的目标、如何认清教育发展的方向、如何抓住教育发展的关键、如何把握教育发展的动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及时科学的决策,引领着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后人留下了鲜明、独特的教育遗产。邓小平之后的党的领导集体,根据社会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对邓小平教育遗产进行了很好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近期的国际教育思潮发展过程中 ,突出的有三大思潮 :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和全纳教育。这三大思潮 ,荡涤了传统教育的痼疾、弊病 ,引领了国际教育的发展走势 ,促进了各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反映出国际教育发展主潮特征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为教育信息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期。在《规划纲要》指导下分析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问题,科学谋划未来发展战略,是迫切而关键的重大课题。文章梳理了《规划纲要》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在教育视域下构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层次图,即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生态、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创新和教育整体发展四个层次。结合该层次图,对陕西省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发展路线、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新形势下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教育发展战略是教育科学中一个颇具活力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审视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战略重点、战略布局和战略措施,回答为什么发展教育、发展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发展教育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把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教育科研工作的繁荣和发展,关键在于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科研队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和教育科研工作,逐步确立了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先导地位,紧紧依靠教育科研振兴教育事业,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专职为主导、专兼职相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为教育科研工作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知识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教育》2011,20(3):93-96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教育战线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稳步实施国家重大教育发展项目和改革试点,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却遭遇许多困境。重庆市綦江县政府和教委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在重视教育发展、改变教育评价导向、改革课堂模式以及开发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我们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集中表现为确立了科教兴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指明了“四有”教育人才全面发展目标;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新思路;提出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新观念、新理念;开辟了以改革带动教育发展的道路,形成以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问题,提出应科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通过加强组织建设,构筑学校、院系、班级三大平台的工作网络;利用主渠道,科学规划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利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校园环境和文化,创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等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因心理方面的问题导致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轻生的主要原因;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导致的休学、退学人数约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30%左右。大学生心理疾病已成为突出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针对高师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出发,高师院校可以从四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抓住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即领导重视;二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干预网络系统;三是以心理咨询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四是激活各种教育载体,营造心理健康的氛围。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加强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职院校作为普通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响应文件精神,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到目前为止,为高职大学生“量身定做”的高职高专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仍存在很多不足。总结经验,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本文的思想主旨。  相似文献   

14.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该从扩展心理健康教育内涵、横向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外环境、纵向构建心理咨询多级网络等方面入手,建立有效的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困扰高校学生的常见问题,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心理健康不仅制约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从业后还直接影响学前儿童群体心理健康。通过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能力,能够有效帮助其避免或克服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剖析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表现的基础上,分别从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自身提出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朋辈心理辅导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朋辈心理辅导实践中,必然存在不少影响其效果发挥的因素,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培训是基础,监督与指导是重要环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多样,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效果,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作用需要在实践基础上积极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体育文化促进成人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成人教育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讨论了体育文化对成人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构建有利于成人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文化环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落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部分高校认识不足;工作落实不够,成效不明显;学生认同度不高。提出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切实转变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置于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教育水平;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评估体系;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全员参与,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9.
姜松梅 《培训与研究》2008,25(10):95-97
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与势在必行的工作。学校应开展以“发展”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学生个体应关注自我心理健康,以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也就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要完整且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并与社会保持同步。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提倡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而作为教师,心理是否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的情感不在是一种单一的私人感受,而是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因此,对教师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的要求就要稍高一些。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及身心健康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因此,教师心理是否健康应引起重视,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