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通过将《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中翻译策略及翻译研究转向进行分类概述,认为该书主要阐述直译、意译和形式对等、动态对等两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哲学转向、跨学科转向等四个翻译研究转向,以帮助学习者把握该书概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翻译教学的几点启示,指出这一转向实质上是翻译研究重心的调整,它从新的视角看待翻译的性质、译者的地位以及翻译与文化、翻译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文化转向促使我们从文化层面上对翻译教学进行整体性思考。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学生翻译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3.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西方具有较大影响的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在形式、意义及风格上的最切近的对等。翻译也是一种转换。转换是实现翻译对等目的的主要手段。没有对等,就不是翻译。没有转换,就很难实现对等。对等理论是转换翻译法的理论依据,而转换翻译法是动态对等理论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翻译教学的几点启示,指出这一转向实质上是翻译研究重心的调整,它从新的视角看待翻译的性质、译者的地位以及翻译与文化、翻译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文化转向促使我们从文化层面上对翻译教学进行整体性思考.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学生翻译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5.
广告翻译应是译者根据原广告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有效转换和再创造的过程。本文旨在从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角度探索体育广告翻译的合理性及如何在体育广告翻译中灵活运用语义、语用、文化对等法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传达的信息用另外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也就是进行语言的一种转换,在这种转换的过程中,对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翻译的对等既包括形式方面的对等,又包括功能方面的对等。该文分析了对等理论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并对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派对翻译理论作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对等理论。文化学派从社会文化的背景之下研究翻译理论,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从对等理论到文化转向,翻译理论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文章考察了翻译研究中这一过程如何发生,讨论了三种主要的文化因素——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观是如何对文学翻译产生操控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程思琪 《文教资料》2011,(11):52-53
本文立足于翻译理论的视角,对翻译理论在汉语成语翻译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从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理论和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翻译理论的内涵及其在汉语成语翻译问题上的应用。以翻译理论为研究视角为今后的成语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并对语言学、翻译学及对外汉语教学等学科的教学和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这一理论对于广告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广告翻译应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字义对等法、语义对等法、文化对等法等翻译策略来进行灵活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叶林 《海外英语》2011,(11):197-198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研究中出现了文化转向,翻译研究开始关注影响翻译的诸多文化因素,作为其中因素之一的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主义翻译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反叛,这也体现在对切斯特曼提出的基本翻译伦理上。通过对女性主义翻译的分析,阐述了其对翻译伦理的反叛及原因,从而证明女性翻译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80午代兴起的翻译研究“化转向”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将性别纳入翻译研究中,颠覆了建立在结构主义基础上的传统译论,以新的视角审视了翻译中的“忠实”、“对等”、“译者的隐身”等概念。本文除了对这些观点阐释之外,还将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翻译策略、局限性及受到的批评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传统翻译理论以忠实和对等为基础,忽视译者的主体性。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实际上,文学翻译中,主动性与制约性同时存在,主动性是翻译的精华所在,是译者主体作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乐萍 《考试周刊》2010,(29):43-44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传递的过程。本文具体阐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在英汉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从语言的功能与意义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寻求功能对等。同时通过分析各种英汉互译的实例及汉英典故的翻译来证明功能对等论应用于跨文化翻译是非常有效的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语境下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文化交流的繁荣,电影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语言学家认为,字幕翻译并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到另外一种语言的转换,它本质上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途径。然而,目前许多字幕翻译都差强人意,尤其是文化方面的不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基于此,以经典电影《卧虎藏龙》为蓝本,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了影视字幕翻译中的文化功能对等策略,包括文化要素的减译、增译和转换,以此推动跨文化交流进程。  相似文献   

15.
关联翻译理论跳出了"不可译论"及"对等原则"的窠臼,从效度与信度、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语境效果与心智努力三方面体现关联。在翻译及其教学中贯彻该理论,即要求译者准确把握译者意图、读者期待、互明语境、认知模式的变量属性,做到准确理解原文,平衡文化缺项,代偿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6.
《邢台学院学报》2021,(1):146-152
翻译学科是我国高校外语学科中与语言服务行业接轨最紧密的学科,承担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对比全球翻译学科发展现状,我国在翻译专业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世界范围内翻译研究的历史性转向关系到翻译学科的专业建设和未来发展,因此应当基于翻译人才的社会需求和高校翻译学科建设的内在规律探讨翻译学科的研究三转向,即翻译理论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人才培养的实践转向以及翻译教学的过程转向,翻译研究三转向实现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教学行为研究转向相结合,为翻译学科建设做好良好的奠基环节和顶层设计,从而推动新时期翻译专业建设,满足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彰显翻译专业建设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7.
翻译学文化转向下的普通高校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理论百家争鸣的时代,以翻译学学科构建为理论目标的翻译文化学派占据主流地位,推进了翻译学的文化转向。翻译学文化转向的大潮让更多翻译课程的教学者思考如何建立文化转向下的翻译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翻译研究的范式和视角的嬗变总是随着社会文化语境中主体文化精神和主流哲学思潮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一始于西方且具有西方文化渊源的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浪潮,在我国译学理论研究界可以说是"百家争鸣",毁誉参半。本文以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在国内的现状和产生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分析了"转向"的时代性特征和学科综合性需求,对"转向"后翻译研究具体的文化视域给予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翻译学者们都采取了语言学的研究途径.而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研究模式.他们特别强调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以及翻译对于文化的意义.文化转向为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语言学研究模式的不足,但并不是否定了语言学研究模式.研究文化转向的概念由来及其影响,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这一概念,以及更好地利用这种研究模式给翻译理论提供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文化格局向多元化转变的进程中,翻译作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必要手段不仅是语言转换方式,更是传递文化信息、记载文化与文化兴衰演变、推动社会进步和构建文化的方式。充分发挥翻译的这些重要作用要求将翻译放到文化语境中进行研究。翻译理论研究中的“文化转向”给我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中国翻译的现状进行了审视,提出我国翻译界从现在起应该跳出狭隘的单纯的语言转换层面上的研究,走出翻译技能,技巧的研究,而更多地从广阔的文化层面上去审视翻译,去研究翻译,这样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