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傅松涛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3):45-50,60
把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新形象科学地确定为教育形态类型学,是时代发展、教育科学分工和学科基本性质与历史使命的必然反映和要求.它用最具通用性和科学性的写生叙事、综合推演和科学类比有机结合的教育生态学话语、文本和思维方法,集中展示、准确描述、具体抽象和完整反映各种生态样式差异多样性和实质共性有机统一的教育形态和类型,深刻揭示和合理建构各种层面的教育形态和类型的生态结构、成因、运行和功能,为比较教育学学科共同体提供一个真实可靠的生产生活专业园地和平台,启示和支撑共同体内部及其与外部社会成员之间更好地进行教育对话、交流、共处、共识、借鉴、共享、互动和共建.  相似文献   

2.
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初中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较强的道德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远程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远程教育专业教学科研机构担负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任,发挥着重要和独特的作用。研究这支特种部队的发展和运行规律,对远程教育事业、专业和产业的协调发展,科学研究、实践探索和人才培养的相互促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本文运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采用文献法和案例研究等方法,选择华南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作为个案,分析了这一有代表性的科研机构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轨迹;概括了它在远程教育四大体系,即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国际参考系和历史参考系构建和创新方面的贡献和标志性成果;从课题、论文、著述、实践、人才培养、教学成果等方面,探讨和剖析了支撑这些成绩和成功背后的指导思想、核心任务、组织特点和研究范式。力图探究和揭示远程教育科研机构发展的特征、作用和规律,以期实现学术研究指导和推动远程教育科学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册教材的内容包括: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5.
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的十二个关系问题论纲(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观的根本问题.探讨各种相关关系.是深化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的有效思路.本文以论纲的形式讨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的十二个关系问题:一、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二、科学性和阶级性的关系: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四、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五、马克思主义发展中一元和多样的关系;六、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七、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中领袖和群众的关系;八、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文本和思想的关系;九、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和教科书的关系;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十一、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十二、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教育国际化、多元化、信息化及其管理社会化的新时期,校长德育应在意识和观念、机制和体系、内容和形式、阵地和网络、队伍和管理、途径和模式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7.
创新意识是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主要表现为思想活跃、不因循守旧、富于创造性和批判性、具有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精神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在搞好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除需要学校、其他教师、团队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和学生家长的配合外,更需要有班主任自身的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凝聚力。知识和能力、理解和宽容、真诚和坦率、关心和尊重、信任和爱护、民主和公道等都是影响到班主任凝聚力形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心理契约涉及法律、经济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具有双向性、期望性和动态性、责任性的特点。心理契约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契约的主体、目的、合意、允诺、义务和责任。心理契约在其形成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建立阶段、调整阶段和实现阶段。影响心理契约形成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外部因素又包括社会环境、组织信息和社会线索。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社会规范、道德和法律等诸多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于责任、义务、权利的普遍理解和信念,是心理契约的形成背景和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初中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较强的道德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
应用迈阿密模型分析宁德市土地气候生产潜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宁德市气象局提供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采用迈阿密模型,对宁德市土地气候生产潜力、匹配状况进行估算,得出土地气候生产潜力东高西低的地域分异特征,其结果所反映的宁德市土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分布趋势与当地的农业生态气候的地域分布大体一致.旨在为充分利用宁德市的气候资源,合理布局农、林、牧、渔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宁德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农村生产要素重组,中国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发展迅速。为了推进中国农村土地市场的健康发育,有必要分析农村土地市场中农地价格对农户行为的影响,运用“蛛网模型”对农村土地市场运行的几种典型状态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以此为基础,探索并解决当前农村土地市场发育运行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青海耕地保护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青海耕地资源本身短缺、质量普遍不高,现实生产能力低,且面临建设用地需求和食物安全用地需求的竞争,探讨耕地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因为农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回报率过低。农民拥有的土地、劳动、技术、制度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供给状况,制约了农民的收入的增长。农业利润率低导致农民要素回报率低,而农业用地回报率低又造成农村利润率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制约着农业用地同报率。所以,通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缓解土地同报率降低趋势,进而缓慢农业利润降低趋势,从而缓解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可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中原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在岭南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对岭南农业的开发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政治上的大统一、汉越两个民族的大融合、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传入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岭南的逐步确立,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进了岭南农业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乡生产要素流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而土地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随着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加快发展态势,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农户权益保障问题日益突出。立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在合理合法的制度框架内,构建有序的土地流转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西欧隐修运动的鼎盛时期,修道院农业得以迅速发展。土地是修道院农业发展的基础;多业并举是修道院农业发展的促进力量;生产技术与农田管理是修道院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8.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migration (eco-migration) policies may improve the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emigration areas; however, it also places enormous pressure on the human-environment systems in immigrant resettlement regions. Via the application of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PRA) methods,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and 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 (STIRPAT) models, 21 villages of Huanjiang County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were used in this research as a case study area for the environmental appraisal of eco-migration policies in immigrant resettlement regions. Results show: (1) In the past 20 years of implementing eco-migration policies, the EF per capita constantly increased, the biocapacity (BC) per capita constantly decreased, and the ecological deficit gradually increased, indicating an extremely negative impact of eco-migration project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immigration areas. (2) Cropland and forest land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per-capita EF. The per-capita EF of cropland experienced overall a first increasing and then decreasing trend, and the per-capita EF of forest land constantly increased and showed the most rapid increase among all types of EF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3) The proportion of per-capita EF of different types of productive land is in the order of forest land > cropland > carbon uptake land > built-up land > grazing land from high to low, and this is a significant change from the original order of cropland > forest land > carbon uptake land > grazing land > built-up land. (4) Because of unequal possession of ecologically productive resources, the overall per-capita EF, overall per-capita BC, overall per-capita ecological deficit of productive land use by migrants, and their component valu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roductive land use are all low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of the natives. The ecological deficit of natives is more severe than that of migrants. (5) Whereas population growth and over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 lead directly to the increased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immigration areas, increasing nonagricultural income and improving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can reduce the dependence of farmers on the land, thus inhibiting the increase of EF.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农业本身向前缓慢的发展着,再加上中国传统农业自身有着极高的适应性,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到量变的作用。但土地所有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存在使得传统农业只能发挥有限的积极作用。中国现代化进程大迈步的往前推进必须变革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消除束缚农业生产力的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了中国半壁江山,在沦陷区,炮制农业移民政策,毁坏了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同时大肆掠夺沦陷区的土地和劳动力,征收各种苛捐杂税,采取种种手段搜刮农产品,致使中国土地荒芜,农作物产量严重下降,民生困苦,经济艰难。沦陷区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锦绣华夏变为人间地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