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的今天,我国目前实行的固定钉住汇率制度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病,尤其是在我国未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重新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安排,势在必行。有哪些弊病?如何改革?本文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的情况下,现行人民币钉住汇率制度会导致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宏观经济的内在不稳定性。它不仅会增加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可能会危及我国的金融稳定。因此,当前我国中短期宜采用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制度,长期应实行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3.
汇率制度的选择应与货币本位制度相一致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浮动汇率制度是演变的必然趋势。中国的汇率制度实质是一种钉住美元的钉住汇率制 ,有自身的体制缺陷 ,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是建立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4.
97年的那场金融危机距今已过去整整十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已渐渐远去,许多国家的经济也开始复苏发展,但那场给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的金融危机的原因和由此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却值得今天的人们认真思考。1汇率制度发展中国家由政府确定该国汇率制度,一般是采用钉住汇率制度,实行外汇管制。发展中国家之所以采用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并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原因。首先,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比较弱,既不承担奉贤能力,也无稳定汇率能力,如果采用浮动汇率,处在起步阶段的对外贸易将难以承担因汇率变动带来的奉贤,从而不利于企业成长;其次,如果采取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并由该国自己维持汇率,在发展中国家外汇缺乏情况下,一旦市场出现某种冲击,政府很难维持汇率,往往陷入其汇率听凭市场摆布的困难局面;最后,钉住汇率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稳定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正常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因此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具有稳定贸易关系,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为此保持对这些国家的货币汇率的稳定将有助于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正常运行,从上述三个方面看钉住汇率制度曾经推动了这些国家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促进出口和吸收外资发挥...  相似文献   

5.
1320亿美元的巨额外债是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而阿根廷在汇率制度上的僵化是产生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本以阿根廷金融危机的背景,分析钉住汇率制的优点主要是有利于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缺点主要是丧失独立的货币政策且不能利用汇率调整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启迪是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不等于没有波动,汇率形成机制要市场化。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中国政府采取的是“钉住美元的有管理的幅度汇率制”,因此,如果美元汇率相对平稳的话,那么中国一直采取“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直到出现更好的汇率制度安排为止。遗憾的是,美元正在跌入危机,各国央行和投资者正在抛弃美元,以静制动已经不太现实,或者说,人民币钉住美元,是不可能和不必要完成的任务。一味地“钉住”只会使得人民币无谓地跟随陷入危机的美元一起沉沦。  相似文献   

7.
目前流行的"两极论"既不能在理论上充分说明其合理性,又无法提供明显的实践证据。新兴国家现实的选择仍是各种中间汇率制,但从偏向于较为固定的中间汇率制转向偏向于较为灵活的中间汇率制。新兴国家汇率制度的这种变化与其资本项目的不断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人民币汇率弹性应逐步增加,而且,资本项目的开放应与汇率制度弹性的增加同步进行,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研究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可以发现,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个不断转换的动态过程。对新兴国家来讲,目前还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及实践证据说明汇率制度趋向“两极”。新兴国家适宜的选择是“中间汇率制”,且应从偏向较为固定的中间汇率制转向更为灵活的中间汇率制。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就是一个从官方汇率逐步走向市场汇率,并不断增加汇率弹性与灵活性的动态调整过程。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9.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关键概念,针对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趋势的理论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诸多经济学家所争论的焦点,很多国内外的经济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趋势在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这种趋势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状况、金融领域的发展以及居民的货币需求这几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降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趋势,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而要改变这种下降的趋势,就需要我们借鉴经验,切合实际地进行调研,合理制定货币政策,完善我国的各项制度,积极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规范市场运作,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改革,推进金融创新,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同时加快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在牙买加体制下,钉住汇率制是“南方”国家汇率安排的主流.汇率的固定,使其具备有利于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加速产业升级的优势;然而,货币危机的易发性、难以解决的“米德冲突”及其对内部目标的伤害等又是其固有的“先天不足”.辩证地剖析其优劣,并利用东南亚的实证加以分析.笔者认为:钉住制,短期是利大于弊,可作为“避害”的选择;长期则弊多利少,应该抛弃.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汇率自由化需要各方成熟条件的配合,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的完全放开和人民币汇率已达均衡水平是人民币自由化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我国金融制度的设计来看,上述条件还未完备,首先利率市场化尚在逐步的推进之中,作为利率市场化最为核心的部分,存贷款利率的完全放开还有待时日;资本的账户开放尚在政策的考量之中,其次政策的出台还需兼顾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配合。这就决定了人民币汇率自由化应该是一个渐行渐进的缓慢过程,否则过快的政策决定会招致更大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2.
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的金融体制仍然是中央高度集权的单一行政市场体制,这种体制不利于各地方的经济增长。因此,要积极推进金融体制的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创造和培育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促进资本的形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框架改革争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的发生与国际金融框架内在缺陷有着重大联系。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对国际金融框架改革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讨论。由于各方立场的差异,争论颇为激烈,其焦点在于汇率制度的选择、国际资本流动管理、国际金融标准的实施与IMF的改革。这场争论必将影响未来50年国际金融框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新汇率制度下企业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过程中,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加大,外汇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企业应当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汇率风险的类型及特点,选择强化汇率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稳定对国内和国际都具有积极性.当前中国应当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然而汇率稳定不是人民币汇率的终极目标。近期人民币汇率制度应当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逐步增加汇率的弹性,为将来实行浮动汇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金融危机余波未平的敏感时期,中国经济在企稳回升中出现物价上涨过快、外汇储备量过大、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形势下,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克鲁格曼提出的“三元悖论”理论科学、客观地分析了货币政策环境,解释了货币自由流动、货币政策有效和汇率稳定这三项政策目标无法兼顾的根本原因,从这一模型出发,中国货币当局必须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汇率弹性、逐步开放资本项目。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说,当某国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可衽固定汇率制,通过将本币钉住通货膨胀较低的关键货币,借用关键货币的清偿能力保证本币购买力,从而达到快速和低成本的反通货膨胀目的。实践中,这种做法却并非行之有效,启动汇率稳定计划,失败大于成功,这一现象引起许多学的兴趣,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在20世纪90年代,以克鲁格曼模型为基础的扩展研究最具影响。该模型指出,固定汇率制固有的脆弱性容易引发投机攻击,造成国际  相似文献   

18.
论弱利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历来都是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政策的重要中介目标。由于我国现在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现行的投资和融资体制都远不完善,金融资本总量偏小,金融机构传导效率低,从而造成利率与经济运行相关度偏低,利率弹性机制的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投资、消费和储蓄的利率弹性都偏小,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效果差,即存在弱利率效应。因此,当前应努力增强利率弹性,发挥利率工具的应有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