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笔者在文和文中提出“数学公式的教学应关注公式的来龙去脉”这一观点.具体而言,文以“扇形面积公式”的教学为例,指出在公式教学中,推导公式、明确公式的意义以及公式的应用上要下功夫;文以“等差数列前17,项和”的教学为例,提出公式的推导要顺、公式的几何意义要明确、公式的应用要关注数学思想.本文就“公式的推导要顺”(或者更广泛地讲,是“数学教学要讲顺”)做进一步的叙述.  相似文献   

2.
【例1】(2004年北京市中考题)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质量为m的半球,放在容器内,半球的底面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容器内装有密度为p的液体,液面高为H,己知球体体积公式是V=4πr^3/3,球表面积公式是S球=4πr^2,圆面积公式是S圆=πr^2,则由于液体重力产生的对半球表面向下的压力为_____.  相似文献   

3.
杜菁  张巍 《物理教师》2011,32(3):20-20
许多教科书中都从波面的疏密、有效波长的变化去推导多普勒效应公式.在讲授这段教材时,笔者发觉按此法讲解比较花费时间,而且学生听起来也吃力,后来改用下面的方法推导,似乎学生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4.
赵珍 《理科爱好者》2004,(20):67-68
线段定比分点公式是解析几何的基本公式.本文用射影、平面几何、向量的坐标等四种方法对线段定比分点公式进行了推导.针对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线段定比分点公式时所出现的错误,进一步讨论了定比A的范围.设直线上两点P1、P2坐标分别为(x1,y1)、(x2,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了物理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己动手推导(证明)公式的重要意义,讨论了热力学公式的推导(证明)的必备条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体现了人类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一般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情况,所以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比公式本身更为重要.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应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计算;另外反用公式、变用公式、前n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方程(组)思想.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拟柱体体积公式的一种证明,并用公式分别计算了棱(圆)柱、棱(圆)锥、棱(圆)台和球的体积,还用公式计算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8.
等差(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堪称一个经典,多年来,老师们针对如何上好这两公式推导方法课(即所谓的“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案例,笔者作为从教20多年的其中一员,也倍感这两种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确实是教学的难点.每次上完这两节课后,总有许多遗憾,也常被一些问题困扰.  相似文献   

9.
一个细绳拴住小球(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如何正确而又迅速地求出球在任一位置所受细绳的拉力呢?下面介绍一个有用的公式: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A版)第2章第3节中已介绍了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其推导方法就是“逆序相加求和法”.值得注意的是,新课标教材在教学目标方面强调三维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对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不仅要知道它的内容、要会用,还要真正掌握其推导过程中的方法——“逆序相加求和法”.这种方法不仅仅可以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而且还有更多、更重要的应用,诸如求某些数列的通项公式、项数、前”项和以及某些函数值的和等有关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现行中学物理教材(高中)中,有些物理公式没有数理推导过程。例如: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在常规教学中一般仅通过演示实验和归纳直接给出公式。这样没经数理推导直接给出公式,在教学效果上,学生们虽然有感性和知性认识,但不易有理性认识。这不免会有认知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第三章第三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简单应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诱导公式的教学,新编高中数学(人教社2003年版)花了较大篇幅推导了五组公式:(1)“k·360°+a”(k∈Z)组;  相似文献   

14.
球体积公式的推导是在学了高等数学定积分之后才可以掌握,而在中专立体几何旋转体一节中需要讲述这个问题。怎么办呢?当然把球体积公式直接写在黑板上也是可以的,但这往往使学生记忆不牢,印象不深。如果一个公式在交待给学生之前能作一个简单的比拟性的讲解,可以使学生便于掌握。  相似文献   

15.
一、三角中的关键词——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3)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和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数学》第二册下(B)(第43页)在研究平面的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以及斜线和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所成的角之间的关系时,给出了一个公式cosθ=cosθ1cosθ2.该公式应用广泛,为方便记忆和应用,不妨把它叫做“三线角公式”.  相似文献   

17.
等差(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堪称一个经典,多年来,老师们针对如何上好这两公式推导方法课(即所谓的“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案例,笔者作为从教二十多年的其中一员,也倍感这两种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确实是教学的难点.每次上完这两节课后,总有许多遗憾,也常被一些问题困扰.譬如,人教社课标教材模块5,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79页8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在动手操作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最早出现自然数平方和公式是在高二球体积公式的推导中,这里只是用到了公式的结果,其证明则是在高三学习数学归纳法时完成的.为了使学生能够较自然地使用这一公式,笔者在球体积公式的教学之前,特意安排了自然数平方和公式的研究性学习,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命题cos(60°-A)+cos(60°+A)-cosA=0.(1)这一命题的证明是众所周知的,假如我们运用诱导公式以及改变自变量的值,就可以推导出一些熟悉的、常见的结论.它不仅能给解题带来极大的方便,也给众多题目找到了“同一根源”.1 推广若将(1)式中的A用180°+A来代替即可得:推论1 cosA+cos(120°+A)+cos(240°+A)=0.(2)  将(2)式的左边用倍角公式展开得:2cos2A2-1+2cos260°+A2-1+2cos2120°+A2-1=0,即cos2A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