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锡锡山秦氏为明清时期江南大族,以"孝友"传家,深得世人称道。作为明清时期江南的大家族,锡山秦氏不仅以科名取胜,在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秦氏家族之所以能成为历史悠久的文学世家,其生存发展的基础是深厚的家族文化,包括家训、家法、宗祠等宗法制度,以及义田、义庄等族产支撑家族生存,还有家族教育,人才的培养,为家族发展储备力量。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文人结社风气浓厚,江南更是文人结社的核心地区。作为江南文学群体的主要构成者——文化家族,在结社的大潮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丰富了社团的形式,既有一门风雅的同姓社团,也有以某一家族首倡而形成的社团,更多的则是多个家族共同参与的社团。文化家族结社,不仅使得江南的社事活动如火如荼,也使得文人结社具有了参社成员亲缘化、结社风气传承化以及社团文化家族化的特点。江南文化家族参与结社活动,既促进了江南社事规模化的发展,也拓展了家族的交游,彰显门第风雅,并且繁荣了江南的文学活动,提升了江南文人社团的文学品位。  相似文献   

3.
对唐代主要江南文学家族的分布与构成以及其家学源流进行深入清理、辨析。唐代江南文学中心的形成,与江南文学家族兴盛有密切关系,而深厚家学渊源又是文学家族形成的重要文化动因。江南文学家族多有相应家学背景,又能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家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家族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灵活的文化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无锡顾氏家族文化——兼论梁溪顾氏词人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无锡家族文化兴盛,典型的文化世家有顾氏、秦氏及华氏。无锡望族文化兴盛主要体现为重视科举教育,创办书院私塾,整理家族与地方文献等方面,且又各具特色:宪成家族理学传家,顾宸家族对古诗文的校注与选编,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5.
历年来有关秦观葬地及其后裔的史料和文章多有讹误之处。秦观灵柩迁葬地在无锡惠山二茅峰间,而非“惠山西三里之璨山”;无锡秦园第三代园主秦炔实为秦耀之误,秦道然应是秦耀的曾孙兄弟秦德澄、德藻的长房孙。秦耀的七世孙秦蕙田使秦氏家族再度辉煌。  相似文献   

6.
有清一代,以地域为标识、家族为本位的文学集群纷纷涌现,尤以江南地区蔚为大观。京口鲍氏家族“以文学世其家”,其中与主流文坛联动最为密切者,当属雍乾之际名士鲍皋及其次女鲍之蕙。鲍之蕙女承家声,呈现了江南文化家族发展中一种值得注意的特殊征象。此外,她紧随时变,转益多师,其诗作不仅呈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山水景观和人文蕴涵,还展现了江南文化家族在突破性别及观念界域之后,在衍生路径上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全国出现了众多有女性文人群体出现的文学家族,其中以江南环太湖流域分布最为集中,这与环太湖流域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据统计,环太湖流域共有35个文学家族出现了女性文人群体,她们以家族为依托,在家族浓厚的人文环境氛围的熏陶之下成长,创作了诸多文学作品,其中以诗、词为主。明清家族女性开始从闺内吟咏走向闺外唱和,与家族外的文人进行交往,扩展了她们文学生活的范围。并在家族内外文人的帮助之下,出版了诸多女性文学作品集,使家族女性文学作品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明清环太湖地区家族女性群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对太湖地区整个人文空间的形成,对整个明清女性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太原大学学报》2016,(2):41-45
地域性、家族性是明清文学的两大特点,这也是明清词坛上重要的文学现象。晚明以降,词学的兴盛、词体地位的提高,促使地域词人群体、家族词人群体迅速崛起,形成江南词学兴盛、词派纷呈的文学现象与社会现象。家族词人群体构成郡邑词派的骨干,其中家族女性词人群体辈出亦是明清时期重要的词坛现象。明清之际家族词人群体的繁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对于研究清词中兴和清初词坛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江南地区崇文特征逐渐明显.特别是明清以来,各大家族都重视家庭教育的发展与传承.家训作为家族教育的主要载体,对家族的风气、文化和脉络至关重要.本文以典型的江南文化家族无锡堠山钱氏为例,论述钱氏家训对其家学、家风和家脉的作用,并辅以江南其他大家族的家训为证,阐释家训对于江南家族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清代江南有众多望族,其或在文学上成就显著,一门风雅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或位居高官,领时事之潮流。不过这两种家族形态并非一成不变,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互动而兼容。即在文学上颇有成就的家族,会因文学上的优势而使仕途更为顺畅;而官宦显赫的家族成员也会因充足的财力、雅化的社交,使其生活趋于诗化。在江南家族中,"文"与"宦"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因文入宦,由禄而雅。与此同时,大多江南望族由于受地域风尚的影响,又形成了重"文"轻"宦"的特点,苏州陆墓云东韩氏就是其中典型之例。  相似文献   

11.
江南历来为巨姓望族的渊薮,特别是明清两代,数以千百计的名门大族纷纷涌现,在这些著名家族中,毗陵恽氏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恽氏无论在家族历史、人口数量、总体规模,家族繁衍的稳定性、家族生存的集中性和持续性方面,还是在家族优秀人才和文化成果的出产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标准,堪称甲族盛门、文化望族。作为一个极富盛名的文化世家,毗陵恽氏在文化创造上取得了堪称卓越的总体成就,这主要集中在书画和诗文方面。恽氏画学自恽应明、应翼、本初始,经南田极力开拓,臻于极盛,此后举族子孙世代继承、发扬家学,他们前呼后应,一脉承衍,从而形成了明清画学史上“一族而多画”的盛大场景。恽氏非但“一族而多画”,而且“一族而多书法”,所谓“恽氏书法人持一赤帜”,正是对这种盛况的贴切概括。恽氏文学固然以古文阳湖派领军之一的恽敬为最大宗,此外恽南田、恽鹤生、恽冰等也都是清代文学史上颇值关注的文学家,如果考察明清家族文学而绕开毗陵恽氏,无疑是很大的疏漏。对于恽氏在书画与文学领域的成就,我们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罗时进先生的古代文学研究由唐宋文学研究起步,进入明清文学研究领域后亦颇有建树。他关注明清诗文研究中的“群体”,包括地域群体、家族群体、文学社群等部分,对群体的共同性、特殊性、差异性有深切关注,以为群体是明清诗文研究的重要视角,在文学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群体研究的基础上,他又提出文学事件对构建事件文学的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事件诗史”的概念,认为“事件诗史”是清诗史的应有之义,而典型事件对诗史的构建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以群体为经、以事件为纬,罗时进的明清诗文研究织起了经纬网,既反映了明清诗文内涵之广、意义之重,又注重细节,以个案研究不断完善这张关系网中的重要节点及其特征。宏观视域与微观研究并存是其明清诗文研究的重要特色,也是他在此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文化承传关系入手 ,考察了宋代文学家秦观世家。秦观父秦元化有声太学 ,叔父秦定于熙宁三年登叶祖恰榜进士 ,秦观及其二个弟弟秦觌、秦觏皆蜚声文坛 ,秦观子秦湛亦以文名 ,秦氏家族俨然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文学世家。  相似文献   

14.
桐城桂林方氏家族是明清时期江南名门望族,历代族人以订立"家法"、书写"家训"等方式教育家族子弟,为家族仕宦确立刚正清廉的品格律条,由此培育、传承优良家风,以维系家族的绵延久远和兴旺发达。方氏家法、家训积淀衍化为方氏家族优良的家风,世代传承,使得家族侧身名门望族之列。  相似文献   

15.
明清江安杨氏家族,连续七代在科举、仕宦、军事、教育、文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科举方面,杨家出现了十一位举人、两位进士;仕宦方面,杨家产生了数位高品级的显官;军事方面,杨家有两位成员曾任高级武职;教育方面,杨家亦有多位闻名蜀中的教育家;文学方面,杨家涌现了众多文学创作者,其中包括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诗人。以此,江安杨氏家族成为明清时期泸州文化家族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6.
在地域和家族视野中展开清代江南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域与家族视野中展开对文学的研究,是文学研究的新路经、新方法。作家创作往往受其“文化根性”的影响,而“文化根性”的形成,不但与国家意识形态和道德文明在地化影响有关,也与地方自然生态环境有关,与地方民情习尚有关。家族同样也与“文化根性”相系,家族的家风、家学、家脉对作家创作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地域和家族对文学的影响在江南表现得相当突出,可以说“江南”是文学研究中特具典型意义的地域文化、家族文化样本。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代江南地方家族与民间信仰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疏离.研究表明,地方家族的家庙宗祠往往和民间寺观结合在一起,互为奥援.而在更多情况下,因经济、文化等多重利益的存在,它们还会更深入地介入地方信仰之中,从而对江南民间信仰的发展产生特有的影响,而民间信仰的存在反过来也会对家族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吴江沈氏家族是明清时期一个颇有声望的文化世家。不仅男性成员成绩卓著,女性文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有二十七位女性作家有诗词及戏曲作品流传。这同其家族的女性文学意识密切相关。他们具有“德才色”并举的进步的女性文学观,非常重视家族女性文学的刊刻和传播,在晚明女性文学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受封建男权思想的压迫和桎梏,其追求自由突围之路颇显独特.闺内夫妻之间诗词吟咏,稍有违礼即受到封建文学批评家的严厉声斥.明清之际,随着经济发达,江南文人望族日增,女性文人增多,她们开始在家族内部进行酬唱应和,向封建统治者发出信号强烈的挑战之声.随后,女性文人走出闾巷里中,结伴组社,甚至跨地域组建文学社团,其视野亦由以往之闺中而转向广阔社会,从而实现中国古代女性文学追求自由、抒写真情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20.
明清女性文学出现了创作主体家族化的倾向。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明清女性经济地位的适度上升促使其家庭乃至社会地位提高,从而使得家族中的女性获得文学教育及传承上的更多权益;二是女性具有才识成为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