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儿童特质理解是其心理理论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儿童特质理解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介绍了儿童特质理解的获得、儿童对于不同特质的理解以及运用特质去推理预测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研究成果。在探讨今后特质理解的研究方向时,文章提出应关注三个方向的研究问题:社会交往与亲子互动对儿童特质理解的影响、特殊儿童的特质理解以及特质理解的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二阶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在儿童反语理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10岁儿童为被试,考察二阶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在儿童反语理解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二阶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在6-10岁儿童反语理解的不同阶段起不同作用,两者均制约儿童对反语讲话者态度和话语含义的理解,但二阶心理理论还制约儿童对反语现象的解释,执行功能对反语现象的解释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取匹配言语智力的孤独症儿童21名、智力迟滞儿童18名和典型发展儿童20名,考察他们对指向客体与指向自我及他人假装动作的理解,探讨假装理解的相关因素。要求儿童对实验者演示的3种动作(功能游戏、替代假装和想象假装)进行解释,并完成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任务。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对假装游戏的理解存在缺陷,儿童对指向自我的动作理解不能自发迁移至对指向他人的动作理解中,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均能正向预测假装理解。  相似文献   

4.
心理理论是指对自己或是他人的信念、意图、情绪等的理解,并根据这些理解来推测和解释自己或是他人的行为.发展心理学领域对于心理理论的研究多是以学前儿童为被试,现在心理理论的毕生发展观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逐渐对老年人的心理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关注,对近十几年老年人心理理论研究进行了整理,指出以往研究的不足,对日后进一步的研究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5.
美是事物自身具有的客观属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产物,审美是人的内在需要,审美体验不仅是对事物美也是对行为美的愉快感受,亦是审美主体对自我需要满足时的意义领悟.儿童具备审美体验的生理机能与心理基础,新奇点燃了儿童审美体验的火炬,趣味推进儿童审美体验的绽放.儿童审美体验在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的心理机能中展开并在准备、...  相似文献   

6.
理解儿童的哲学文/蔡许敏教育儿童必须走进儿童世界,理解儿童的心理,而理解儿童的心理,就应当理解儿童的哲学。哲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心理学思想是在哲学中孕育出来的,而心理学思想和理论中,也往往蕴含着哲学意义。孩子的想法在成人看来比较简单,但也有着他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学前儿童情绪表征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故事叙述并辅以图片展示的形式,考察了72名3~5岁儿童理解人的外在情绪表现与其内在心理状态的关系。结果显示:3~5岁儿童对外在情绪表现与内在心理体验间关系的理解没有年龄差异,都还没有真正把握外在情绪表现和内在心理体验复杂关系的实质;3~5岁儿童对复杂性不同的外在情绪表征与内在心理感受不一致的情境的认识也不同,3~5岁儿童对情绪表征问题的理解性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是祖同的未来.这个群体的身心健康与否,关系到同民素质的提高与国家民族的兴衰.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能成为心理健康的人呢?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认真学习儿童心理学,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只有提高自己与学生沟通的心理艺术,才能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9.
亲历“事件”是儿童理解生活世界的最本初方式,但儿童亲身经历的事件是极其有限的.语言作为生活世界的摹本,为儿童通过语言来理解生活世界提供了条件,聆听故事是儿童理解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聆听故事是一个主动的再体验过程,它通过心理重演让事件再次发生,让事件自己活动并在自我运动中显示自身.以故事说生活是儿童语言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的心理理解已逐渐被认为是认知发展的基础领域之一.皮亚杰进行的开创性研究对当今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影响.实在论、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三个重要的概念构成了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理解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心理分析的视角理解儿童的社交退缩行为,提出社交退缩行为源于儿童内在的安全感、信任感、爱和归属感、自主感和自尊等心理需求的缺失.只有当儿童内在的心灵获得了滋养、修复和疗愈,才能主动向外和他人发展人际关系.适宜、有效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一是创设安全、自由、受保护的空间,二是创造儿童独自玩的条件和机会,三是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教育者持有包容和接纳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以56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文化背景下欺骗对儿童误信念理解的影响。Sullivan和Winner的研究表明:欺骗情境能促进年幼儿童对心理的理解;儿童对不知与误信念的理解没有显著差异。研究验证了第二个结论,但没发现欺骗情境下儿童的成绩有明显提高,反而在标准情境下中国儿童的成绩均优于美国儿童,这可能是由于文化和教育上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该文运用失言理解任务考察了123名8-11岁留守儿童失言理解的发展,得出如下结论:(1)农村留守儿童在失言理解任务上的得分随年龄呈不断增长趋势;(2)农村留守儿童在失言理解任务上的三种心理状态(失言的识别判断、情绪理解、意图理解)的发展趋势是对失言的识别判断早于情绪理解和意图理解。  相似文献   

14.
“心理词库”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从词义理解的角度来衡量儿童词汇量的心理层面上的词汇储备系统,这里的“词”是指能够对儿童语言作出解释的基本单位;“心理词库”有别于成人词典;从“义类”的角度探讨0-3岁儿童“心理词库”的构成与发展对于解释儿童词义理解的范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自编的两个测验故事为测量工具,考察了同是9岁的3名不同类型儿童(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心理推测能力的水平及异同。结果表明:这三名儿童都能对自我和他人行为进行预期,但他们都没能通过错误信念测试。其中,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朱某很难理解自我和他人愿望,他和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王某又在理解他人消极性情绪上存在缺陷。相比较而言,正常儿童的心理推测能力最好,其次是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再次是轻度智力障碍儿童。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社会实行的是普通教育,普通教育应该考虑大众化,同时还要考虑精英化,普遍提高国民文化水平与培养少数精英二者皆不可偏颇.但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升学率依然是考察一个学校综合水平的硬性指标.由于教育评价体制的单一及家庭教育的某些偏差,出现了一大批被称做"差生"的学生,即"问题儿童".所谓问题儿童,顾名思义就是有问题的儿童.由于对问题的理解不同,问题儿童可作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问题儿童,是指一切非常态儿童,即一切带有问题的儿童;狭义的问题儿童,是指由于非生理性原因造成的具有明显和持久的心理、行为障碍或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儿童.  相似文献   

17.
情绪发展是人的整体发展不可分割的部分,学前期儿童情绪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理解的发展、情绪的调节性增高、移情和情绪表达的发展四个方面.情绪发展对学前期儿童的生存和成长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应对社会生活情境的能力来源,组织认识活动的心理激发者.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对90名4-6岁儿童自主阅读图画书后的故事复述语料进行分析,探讨汉语学前儿童的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研究发现汉语学前儿童对图画故事书中图画形象、事件行动和角色状态的理解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显著提高;儿童对图画故事书的理解遵循由图画形象到事件行动再到角色状态的发展顺序;有利于学前儿童阅读理解的是容易引起儿童关注的图画形象、由不同图画形象之间的关系直接表现的事件行动、由图画形象的大小、色彩等可直接观察到的信息表现的角色状态;儿童图画书阅读理解的难点分别为不容易引起注意的图画形象、未由不同图画形象之间的关系直接表现,需要联系前后页图画信息进行理解的事件行动、与未关注和理解的图画形象相关的事件行动和角色状态,以及角色的内部心理状态等.  相似文献   

19.
情绪认知能力是儿童社会性技能的重要内容,对儿童自我及社会行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儿童拥有良好的情绪认知能力,能更好地理解别人,更好地与别人共处。通常我们将情绪理解归于心理社会性行为的范畴,却忽视了其存在着心理社会性认知成分,使得在儿童情绪情感的教育策略上存在一些偏颇,过多机械的行为示范和道德说教,面对孩子的情绪认知培养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20.
张炳林  王淳  张肖 《课程.教材.教法》2021,41(9):117-122,129
儿童教育对儿童终身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信息技术融入儿童教育拓展了教育教学工具与空间,对儿童认知发展、思维培养以及儿童个性心理形成均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受儿童心理发展不成熟及信息技术功能局限性影响,信息技术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面临一些困境.以发展适宜性为指导,准确理解并把握其内涵,开展儿童教育信息化实践具有科学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