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灵"这个词,可以作为"美学"的表述。因为,它指我们用"感觉"感觉到的"超感觉",使我们的"感性"之中,存在着"超感性"。从而,在"有限"之中"感"到了"无限",在"自然"当中"感"到了"自由"。"心灵"成了"美学"诞生的基础,也是"美学"研究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阐明,如果"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核心,那么,"中庸"就是"仁"与"礼"相统一的方法。"过犹不及"、"和而不同"、"权(适中)"、实用价值等,都是"中庸"之法的运用与实践,其目的是有效地达到"仁"与"礼"的融合,以最终实现"大同"理想和愿景。  相似文献   

3.
"宁可"只带选定项("A")就能标记取舍句,但其舍弃项仍以"明示"、"蕴涵"或"隐含"方式存在。"宁可A"后之所以无舍弃项("B")照应,主要是为突显选定项("A")和减弱对比性而造成。"明示"和"蕴涵"舍弃项的"宁可A"句式可转换为"宁可A,也不B"句式,而"隐含"舍弃项的则不能。  相似文献   

4.
王妍玮 《甘肃教育》2011,(16):39-39
"隹"读zhuī,字形和"佳"相近。"隹"是个象形字,在古书上是指短尾巴的鸟。它一般作为偏旁出现在合体字里,有时表读音,有时表意义。"隹"作声旁的字,有"堆"、"锥"、"睢"、"摧"等。"隹"作形旁的字,意思大都与鸟有关,如"雀"、"雁"、"雉"、"隼"。再如,"集"是个会意字,本义是鸟落在树上;  相似文献   

5.
在翻译过程中,"忠实"与"创作"并不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主要体现在"理解"与"表达"、"忠实"与"通顺"、"直译"与"意译"这几对关系中。本文主要论述上述几对关系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实现"忠实"与"创作"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李美芳 《现代语文》2009,(11):131-133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圣人",《论语》是其思想的结晶,被奉为"经典"。"儒家"是一种学派,不同于西方以"圣经"为依归的基督教等宗教。"儒教"非教,"儒教"之"教"非"宗教"之"教",乃"教化"之"教",同时也具有"政教"之"教"的含义。"征圣"和"宗经"在现代社会仍然不可或缺,同时更应牢牢把握"非教"这一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性与天道"是宋明理学特别是北宋理学中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吕大临"性与天道"思想形成于美学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继承并超越了张载,并在"性与天道"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吕大临以"虚而诚"表达了"天道"无形而实有的特征,并在"性与天道一"的理论框架下,推演出"天道"下贯于"人性"也同样"虚而诚"。在分别阐述"天道"和"性"之后,吕大临又以"理义者,人心之所同然"来表达"性"与"天道"的贯通之意,最终使得儒家的大道精微之"理"落实到现实的"礼"之上。不难看出,吕大临在"性与天道"问题上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说“舍”     
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字义有着密切的联系。"舍"是个常用字。长期以来,很多学者认为"客舍"的"舍"和"舍弃"的"捨"在意义上毫无关系。这一说法值得商榷,还有待于继续挖掘,文章使用汉字字形结构分析手段,在对"舍"字字形和本义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舍"的词义系统的梳理,分析了"舍"字的意义演变线索,得出"捨"的"舍弃"义是从"舍"的本义"客舍"引申出来的,"捨"是"舍"的分化字。  相似文献   

9.
考证近代汉语词语,"挣扎"、"扎挣"、"度用"、"明透"、"放开"、"事物"、"承担"、"解劝"、"添加"、"告禀"、"调教"、"考查"、"细心"、"心细"及"透明"15条。其中"挣扎"、"扎挣"、"度用"及"明透"5条《汉语大词典》未收,"放开"、"事物"2条《汉语大词典》释义不全,"承担"、"解劝"、"添加"、"告禀"、"调教""考查"、"细心"、"心细"和"透明"9条《汉语大词典》例证晚出。文中以详例指出,以供编者修订和读者翻检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廉"侧重于正直,"洁"侧重于不贪,合称则是指人的正直而不贪的高尚德行。《道德经》提出了"廉而不刿"的命题,并指出以"无私"、"不争"、"不以兵强天下"、"以百姓心为心"、"以正治国"等重要观念和思维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而"洁"主要是指不贪财色功名以洁身自好,要做到这一点,《道德经》指出应"功成身退"、"不贵难得之货"、"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致虚极,守静笃"、"知足知止"等。《道德经》"廉洁"思想是以其"道"论为核心的辩证的自然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1.
教育"概念"、"试验"以"新"字开头的有很多,如"新教育"、"新学校"。最近,我对这"新"作了思考。与"新"相对应的,是"旧",进而又在思考"旧教育"、"旧学校"。什么是"新教育"、"新学校"?什么是"旧教育"、"旧学校"?我以为这里的"新""旧"肯定不是时间概念,不是时间的先后,"新"与"旧"是由内涵决定的。在2011年一个题为"面向未来"的全国教育论坛上,  相似文献   

12.
金雪芬 《考试周刊》2011,(54):67-69
"言"和"意"的矛盾统一关系是言语的基本矛盾,是语文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言"和"意"存在一定的动态转化关系。"意"是个性化"激情"阅读的根本,它既是阅读的前期准备,又是阅读的主要目的,还为写作的蓄"意"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同样,"意"是写作的"催情剂",没有"意",谈不上"言"。只重视"言"而忽视"意",无异于舍本逐末。个性化"激情"阅读与"催情"写作两者并举,方能实现"言"和"意"的高度统一,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根据意象图式、隐喻、语义链等理论,着重研究了介词"for"的语义扩展机制,并建立了"for"的语义链。当射体指向界标时,介词"for"的语义扩展模式为:从"方向"到"目的地"、"空间/时间距离"、"爱好、特长",同时又从"目的地"依次扩展到"目的(获取、代表、利益等)"、"交换"、"相当"等义项。当界标指向射体时,"for"从"方向"引申为"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对"反者,道之动"中"反"义的阐释,是理解老子道实质的关键。学界多认为"反"有正反之"反"与返回之"反"两义。"反"具有"相反"(即"正反")之义欠妥。"相反"涵盖了"相生"和"转化",是相对立的双方具有的不同运动方式。但转化(包括强弱转化、祸福转化等)却不是老子之道。老子之道以相生抑制转化,其实质是有无相生。  相似文献   

15.
道家的"道"既是"无",也是"有":"无"就其体言,谓体虚不实;"有"就其"在"言,谓确有"道""在"。但"道"或"无"作为一形而上的"存在",恰恰"在"于并且仅"在"于形而下的有形有名的物象之中。故"道"之"体"乃"无体之体",其"体"之显恰在于使万物通过"无"而成体;"道"之"用"乃"无用之用",其"用"之征亦在于使一切用成其为用。  相似文献   

16.
扬雄的文体实践涉及"书牍"、"箴"、"铭"、"颂"、"诔"、"对"、"难"、"赋"、"解"和"连珠"等。其中,既有独创性的"解"、"连珠",也有变革性的"赋"、"箴"等和沿承性的"铭"、"颂"等,具有广泛性和变革性的特点。创立和变革文体是扬雄消解其因西汉时期儒学精神流失而引起的忧患意识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清早"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到了元代,尤其是在元杂剧中,"清早"往往与"大"、"晨"组合成"大清早"、"清早晨"使用。明清时期,"清早"一词的使用很普遍了,在小说与戏曲中更是屡见不鲜。"清早"中的"清"为"侵"之变声,是深邃黑暗之貌的意思。"清早"与"侵早"、"早晨"、"清晨"、"昧爽"的意思一样,是指天欲明未明之际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8.
顾竹平 《文教资料》2011,(22):146-147
"思想品德知识"与"数理化知识"的区别相当于中国古代"知识观"中的"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的区别。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适当解释和强调诸如"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的区分;"德性之知"是"见闻之知"的根源;以"德性"主"见闻"等基本命题,有利于学生自觉重视和认真对待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认识到思想品德课不仅"有用"而且"有大用",不仅"实在"而且"最实在"。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家庭"这个单词的拼写是"family"。有人说,"f"表示"父亲"(father),"a"表示"和"(and),"m"表示"妈妈"(mother),"i"当然就是指我(I)了,"l"表示"爱"(love),"y"指"你们"(you)。  相似文献   

20.
关于汉字"甲"的造意,《说文解字》提供了两种解释,第一种是"从木戴孚甲之象",第二种解释在版本流传过程中产生了"人头宐为甲"、"头玄为甲"、"人头空为甲"三种不同的说法,主要分歧在于"宐"、"玄"和"空"的不同。从"宐"、"玄"和"空"的书写事实和可能存在的讹误情况可以看出,"宐"和"玄"均由"空"书写传讹而出。因而,"人头空为甲"是《说文解字》对"甲"造意解释的最合适的校订方式。通过对"人头空"含义的探究,我们发现,"人头空"的意象与"从木戴孚甲之象"是一致的,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人头空为甲"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