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善治视野下的协同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善治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视野下,协同治理正是通过主体间资源和要素的良好匹配,达到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合作关系的最佳状态,是实现从治理到善治的途径。通过分析并重新厘清协同治理概念,指出协同治理的内涵为主体间合作的匹配性、一致性、动态性、有序性和有效性,同时,探析协同治理的观念指导、方法论及技术手段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肖晓春 《学会》2007,(1):14-16
环境“治理”是建立在治理和善治理论基础上的对环境的宏观管理,它特别强调公民社会特别是民间环保组织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塑造全面合作的环境治理模式,关键是要从制度层面合理规约政府与民间环保组织的治理边界。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公民实现政治参与提供了重要平台,基于这种空间所诞生的新型公民政治参与,提升和拓展了政府善治的范围与层次,推动了公民治理主体意识的提升,强化了对政府施政过程的监督.同时,网络政治参与的迅速崛起,也给政府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为此,需要提升网络主体自主表达与自我规避的政治参与意识,需要实施公开、透明、包容、高效的互联网管控方法,需要搭建起政府与社会公众互联网合作共治的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4.
朱全宝 《学会》2016,(9):26-27
<正>一、合作与激励: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总体思路(一)合作是导向中外社会治理的经验表明:合作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元素和基本趋势。当前,有的地方政府"视权为命""惜权如金",从根本上说是理念创新不够、观念转变不强的缘故。因此,应充分认识到社会组织的优势,奠定合作治理的思想基础。应当看到,社会组织在发展基层民主、化解社会矛盾、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均有用武之地和精彩表现。社会组织能够协调政府与公众之间、  相似文献   

5.
《学会》2012,(8):28-29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面对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现实,我们需要反思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寻求食品安全治理的新思路。一、社会组织在食品安全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食品安全治理领域中"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发生的根源是"政府公权力"和"市场私权力"缺陷。应将食品安全治理主体扩大到社会权力主体,社会权力主体是独立于政府公权力与市场私权力之外的第三种权力,它作为一种民间的权力主体,具有一定的草根性、专业性、公益性,可以平衡协调  相似文献   

6.
一、电子治理视野中的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国家能力既是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又是政治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国家能力与政治发展是一种正比的互动关系。电子治理模式的出现,在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之问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向公民提供服务,公民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对政府提出批评建议,参与政府的公共决策,参与对社会事务的管理。电子治理模式的出现,为公民平等的参与公共管理提供了平台。人们只需坐在计算机前便可以和政府实行对话.政府可以根据公民的要求及时地做出反应,一切事情在技术的支撑下都变哿那么简便易行。可以说,电子治理模式与政治发展已经密切相关了。  相似文献   

7.
吴光芸 《学会》2008,(3):27-31
公共精神是和谐社会治理的重要因素,民间组织对于公共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民间组织为公民的参与提供渠道和载体;有助于培养公民的公共道德素质,提升社会资本;有助于社会规范的建立;有助于培育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相信任关系。这就要求发展公共领域、提高公民素质,鼓励和推动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实践,以此来培植和促进公民的参与、合作、团结、责任等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8.
粟多树  ;黄元全 《学会》2014,(7):24-29
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体制要求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培育和发挥各类社会主体的功能,实现多中心的合作共治格局。在这一格局中,把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软管理手段与既是治理对象也是治理主体之一的农村民间组织所具有的伦理教育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目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的缺陷与不足,还能充分地发挥农村民间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而加快农村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国内外关于电子治理研究的进展情况;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关于电子治理概念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笔者的定义;比较了电子治理与电子政务的异同;阐述了电子治理的特点和实施条件;对电子治理进行了SWOT分析以期评估政府开展电子治理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最后在分析电子治理主体(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并提出了评测电子治理水平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数字治理双向沟通政府与社会公众,为社会“赋权”,为政府“赋能”,同时也为现代政府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挑战。现有研究认为数字治理能够提升治理效能,但提升程度、过程和条件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235份问卷,实证了数字治理在社会公众这一微观层面影响治理效能的条件过程。结果表明:(1)数字治理对公民政治效能感和政治参与均有正向影响,其中政治效能感也会正向影响政治参与;(2)公民微观视角下,数字治理对治理效能的直接效应不显著,需通过提高微观层面的公民政治效能感,进而改善政治参与来发生作用;(3)性别在政治参与正向影响治理效能的路径中起到调节作用,男性效应高于女性,但全过程的调节效应不显著,这提供了性别差异在数字政治参与中正在减弱的证据。由此建议政府坚持全过程民主理念,提高社会回应能力,把握性别政治参与在数字社会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金文哲 《科教文汇》2008,(7):114-114
伴随着中国社会利益主体日渐多元化的总体趋势,政策网络治理模式理论逐步显现出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适用性。而中国政策网络治理模式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政府自身的执政理念与角色意识调整,以及以第三部门为代表的,体现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各类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等两个基本条件之上。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我国频繁发生一系列具有相似特征的事件,被很多学者界定为"群体性事件"。从政治社会学的分析框架来考察,它属于现代社会冲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得权利和供给之间的矛盾使然。根据现代妥协理论,构建公民与政府合作治理模式是缓解这一矛盾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社区治理面临一个全新的行政生态,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社区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出现。社区协同治理是对传统社区管理困境内生出的创新路径,是多元主体在行为上的协调与合作和在功能上的互补与整合,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并朝向社区"善治"的目标迈进。本文在分析了社区协同治理的内涵的基础上,进而分析了社区协同治理中政府角色探析的价值,认为政府在社区治理中扮演指导者、供给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社区治理面临一个全新的行政生态,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社区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出现。社区协同治理是对传统社区管理困境内生出的创新路径,是多元主体在行为上的协调与合作和在功能上的互补与整合,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并朝向社区“善治”的目标迈进。本文在分析了社区协同治理的内涵的基础上,进而分析了社区协同治理中政府角色探析的价值,认为政府在社区治理中扮演指导者、供给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创新网络系统的高校创新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高等教育本身是一种社会行为。要获得高校的创新发展,应摆脱限于校际间合作的小圈子,将学校链接到更广泛的企业、政府、社会合作的创新网络系统中。研究了高校主体与网络中其它主体,如企业、政府、社会之间合作创新发展的新模式,用系统学理论分析了为什么高校与不同属性的实体合作能产生出整体具有而部分或部分总和没有的新质。  相似文献   

16.
城市社区更新是促进经济增长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战略性选择,不仅是物质空间的重构,同时,也是一种激活社区治理方式.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供给形式的城市社区更新实践,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合作生产已成为主流模式.如何使多元主体在满足各自需求的基础上,基于共同的行动目标,构建起合作生产的主体网络是关键性问题.行动者网络理论中,行动者、转译...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形成与运行机制博弈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动态性、复杂性特点,运用博弈、仿真等方法对其形成、参与主体运行机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本文将政府和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及企业分别界定为两类群体,在归纳其博弈组合基础上列出了收益矩阵及复制动态方程.其次,以均衡分析为基础得出了政府群体、社会组织群体在网络化治理过程中的互动行为.最后,针对博弈分析“共同知识”假定的不足,本文在博弈分析基础上引入多主体仿真技术对网络化治理运行机制展开进一步分析,将参与主体按照合作意愿、资源共享意愿划分为不同类型智能体,并依其系统角色对网络化治理中的合作及资源共享行为展开多住体仿真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多主体合作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网络治理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如何使其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成为公共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国内外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及合作效果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多主体合作效果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作相关假设,运用SEM验证主体、关系和环境因素对治理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的合作态度、合作能力和资源的投入对网络治理效果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参与网络合作的主体间信任和协同程度越好,效果也会越好;另外,环境因素中的上级支持和公众参与状况也会对治理效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通过分析我国政府治理中存在的差序政府信任现象,提出了破解这一矛盾的路径,即:一方面通过增强政府回应能力,扩大公民有效参与,使得政府回应与公众参与形成双向互动;另一方面建立起合作型信任关系,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地方政府走向"善治"之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矛盾日益凸显,公民社会对于企业的期望不断提升,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引起广泛重视。然而,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推行在我国却举步维艰,一是企业由于急于发展壮大,更多的是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履行社会责任;二是作为企业的监督主体——政府,基于GDP的压力往往与企业达成共谋。因此,应该积极的发挥非营利组织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政府、企业、NPO的互动合作,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