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科技期刊的上网编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期刊的上网是科技信息传播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科技期刊上网编辑过程中主网页的设计、期刊资源数据库建设、文献信息分类检索等方面系统论述了科技期刊网上结构的总体设计思路,并对科技期刊上网编辑中的三审工作、网上的在线服务和上网后的安全维护提出了一些经验和见解,以期对科技期刊的上网编辑工作提供有借鉴意义的编辑策略.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的功能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的引导科技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应引起重视。作者以《建筑学报》为例,首先从五个方面说明科技期刊的引导作用。这五个方面是:1.报道各专业重要学术研究成果;2.发表重要专题学术会议论文;3.刊登评论;4.刊登方向性、综合性文章;5.报道评选和竞赛。接着,专门阐述了总体设计构思对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引导作用的重要性,提出总体设计构思应体现在期刊的年与年之间、期与期之间和篇与篇之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科技期刊编辑 的信息控制。  相似文献   

4.
编辑活动场论"六元"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金南 《编辑学报》2000,12(3):156-159
运用系统论和辩证法的观点考察了编辑基本概念、编辑作品形态、编辑行为规范等理论问题。提出用场强叠加原理和多元耦合强度模型定量分析编辑活动系统(以科技期刊为例)的增值与减值问题,以期准确把握现代编辑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的版面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郭影 《编辑之友》2002,(3):57-57
版面策划是科技期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水平高低是衡量期刊质量的标准之一.它不仅能反映编辑本身的素质和品位,同时也反映科技期刊的总体设计思想.因此,搞好科技期刊的版面策划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一项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6.
浅谈科技期刊的栏目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期刊的栏目设置,是期刊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期刊风格和特色、体现办刊宗旨、方便读者阅读和文献检索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内外的许多科技期刊都非常重视和讲究期刊的栏目设置。本文通过对我国理、工、农、医等科技类期刊栏目设置的调查分析,谈谈科技期...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许多同志开展了科技期刊编辑学的研究,并取得了进展。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不仅推动着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而且全面地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在这种形势下,科技期刊作为一种传统的重要的科技信息载体,其编辑出版实践,极需有自己的理论指导,实现自身的科学化、现代化,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同时,随着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传播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又为编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  相似文献   

8.
邱飞 《大观周刊》2011,(20):92-92
佐哈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多元系统论,为翻译研究开拓了相当广阔的研究领域。本文以晚清小说翻译为例。从翻译策略出发,对多元系统论的局限性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及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决定着期刊的质量。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发生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变化,对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素质优化的途径,指出科技期刊编辑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期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深入分析了科技期刊评价的根本问题,阐述了科技期刊评价的模式,提出了对不同科技期刊评价者的学派划分,描述了中国科技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1.
徐方 《编辑学报》1991,3(3):125-128
控制论与编辑学的结合产生了编辑控制论,它是控制论的一般规律在编辑学中的应用,即以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编辑工作。编辑出版是一可控的信息过程,编辑行为是在编辑系统的控制下实现的。编辑控制论的概念则是以系统、信息、控制等观点,以要素、结构、反馈等概念研究编辑现象。本文扼要地阐述了编辑学控制论最主要的两大概念,其一是编辑学控制论的理论,其二是编辑控制的方式及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2.
论科技期刊编委责任制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麟  范敏 《编辑学报》2013,25(4):361-363
实施编委责任制对确保科技期刊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是行之有效的举措。阐述编委责任制的内容和实施现状,建立和完善编委责任制应明确编委的责任和权利,认为应建立编委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辅之以建立与编委良好的沟通机制、编委的评审与推荐署名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运用哲学原理探讨编辑人工语言与科学、语言以及编辑运动规律的关系;应用分析一综合的研究方法,考察编辑技术加工的内在属性。结果显示:建立编辑人工语言概念和理论具有科学依据,科学作为知识形态直接表现为语言形式,其中人工语言表达的间接性和规范性决定了其具有科技编辑学的属性;编辑人工语言是对编辑技术加工内涵的深入揭示和科学描述,...  相似文献   

14.
优化流程细化分工接力打造精品期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善锋 《编辑学报》2009,21(6):532-534
通过专人负责稿件送审、学报编委作用前移和责任编辑专司稿件编校工作等变革,构造并实施了接力式的学报出版流程,实现了角色能力与岗位职责的有效匹配.所设计的责任编辑岗位管理制度为编校质量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张立武 《出版科学》2016,24(1):39-41
媒介融合给出版领域带来深刻变革,读者对内容的个性化、生活化和时效性需求,要求编辑工作增加技术含量、策划的选题更贴近生活并提高工作效率。但传统出版社编辑工作存在效率低下、缺乏创新意识以及编辑人员技术储备不足、版权意识不强等问题,无法有效满足这些新要求。因此,编辑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产业意识,加强业务技能学习,提升编辑力。  相似文献   

16.
运用数据库定量分析遴选英文科技期刊编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筠 《编辑学报》2018,30(4):392-395
编委会对科技期刊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建一支优质而高效的编委会队伍可以为打造优秀科技期刊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仿生工程学报》编委会换届筹备为例,借鉴国外同领域竞争期刊的编委会构成特点,探讨适合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编委遴选的新方法。实践表明,灵活运用Web of Science、Scopus等网络文献数据库,不仅可以对备选编委的学术影响力、学术活跃度等进行定量评估,还可以挖掘有潜力的新编委。备选编委定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为编委会换届改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析医学期刊编委会专家审稿组稿撰稿情况,为了解编委会专家职能发挥情况,加强编委会建设提供参考。依托中华医学会《中华烧伤杂志》稿件处理系统中的“专家审稿情况”模块,统计2013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第4届编委会任期内专家审稿篇数>70的审稿专家情况,包括出生年、学历、职称、工作单位、本刊职务等,并统计其审稿周期,在“稿件查询”模块里查询上述专家刊稿情况,通过每期责任编辑统计4年间上述专家组稿篇数。4年间审稿篇数>70的编委共20人,其中常务编委和普通编委均为10人,分别占41.7%(10/24)和14.3%(10/70)。编委多为60后,3/4的编委具有博士学历,所在单位大多为烧伤学科发展良好的知名院校附属综合性三甲医院。常务编委审稿数1133篇,平均审稿周期4.8d;普通编委审稿数946篇,平均审稿周期6.2d。常务编委和普通编委审稿情况差异不明显。常务编委组稿数101篇,刊稿数49篇;普通编委组稿数25篇,刊稿数27篇。编委在期刊审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常务编委在期刊的组稿、刊稿方面,优于普通编委,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今后应加强编委在组稿和撰稿方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18.
王晴  汤亚玲 《编辑学报》2009,21(3):263-264
以<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参加临床医疗实践为例,阐述医学期刊编辑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性,为医学期刊人才培养和长足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科技编辑知识体系构建中的信息整合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胡敏  冯媛 《编辑学报》2005,17(2):84-86
将信息整合理论应用于编辑学研究中.论述信息整合理论与科技编辑知识体系构建的关系,指出信息整合过程潜隐于编辑知识体系构建中,此过程贯穿于编辑活动的主要过程.归纳出该理论在科技编辑知识体系构建中应用的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user experiences with editorial control in online newspaper comment fields following the public backlash against online comments after the 2011 terror attacks in Norway. We analyze data from a survey of online news consumers focusing on experiences and attitudes towards editorial control set against a spectrum between “interventionist” and “noninterventionist” positions.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terventionist respondents rate the quality of online comments as poor, whereas noninterventionist respondents have most often experienced being the target of editorial control measures and feel that editorial control has intensified after the terror attacks. We conclude that newspap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needs of participants when devising strategies for editorial control. Media professionals should also consider changes to increase the transparency of moderation pract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