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乡 9个行政村,总人口不到 1.5万,有 9所村完小, 3个教学点,学生 1700多人,教师 69名,可是教办工作人员却有 7人:两位名誉校长,一位教办主任,一个会计,一个出纳,一个教研员,外加一个工会主席。这些人都是“专职”干部,不用上课,不用备课,更无须批改作业和下班辅导,只须做些自己“份内”的事情。   这并不仅仅是一个乡的情况,而是一种普遍现象。一乡如此,其他地方也常见这种情况。试想:如果将这批人充实到教学第一线,拿起粉笔,走进课堂,可以节省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啊 !人多阻路,船多碍江,…  相似文献   

2.
"差生"辩     
报上有过这样一个统计:我国现有的学生中,被列为"差生"的有5000万人. 我怀疑这一数字的真实性. 5000万是什么概念?它相当于一个法国人口数,或7个瑞士、10个挪威的人口数.我国现有学生3亿人,5000万"差生"不就是6名学生中就有一位吗?中国人并不笨,能有那么多"差生"吗?  相似文献   

3.
"轮流日记"就是一个日记本每天由不同的孩子轮流来写.这样,孩子们不用每天记,但是每天都能读到自己小组同学写的日记.我将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组五名同学,每组每天由一位同学写,第二天传给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同学首先要对前面同学的日记进行修改和评价,然后开始写自己的日记.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滥竽充数》(苏教版第九册)。教师问:"同学们,有不懂的问题吗?"只见一个同学站起来问道:"为什么对齐宣王用‘死了’这个词?""这有什么好问的?人死了不用‘死了’这个词,难道还用‘活了’?"于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火苗在教师答非所问的调侃中熄灭了。  相似文献   

5.
CAI是盐     
教办在我校举行优质课大赛,其中有两堂课让我至今难忘. 一位老师上课前10分钟在操场上散步,很是悠闲,一位老师上课前10分钟搬这搬那,很是忙碌.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16,(1)
提到木乃伊,大多数人会想到埃及.你可能不知道,中国也有木乃伊,而且是一位皇帝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帝耙",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木乃伊皇帝"的意思.此人就是辽太宗耶律德光. 公元927年,25岁的耶律德光成为辽国的第二代皇帝.其时,中原地区正是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民不聊生.耶律德光养精蓄锐,一心想要吞并中原. 9年后,机会终于来了.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王国里,有一位神奇的主人,它是由1、2、3、4、5、6、7、9八个数字组成的一个八位数--12345679.因为它没有数字"8",所以,我们都管它叫"缺8数".  相似文献   

8.
吴之如 《师道》2002,(6):16-16
据报道,安徽肥东县撮镇有一位娃吴的教办主任,官虽不太,却颇善用权。兴许发迹之前并非豪门之辈,娶妻乃一文盲村妇。待到乌纱罩顶、大印在握时,吴主任也没学陈世美一脚踹开糟糠之妻,算一条感情专一的好汉。只是他忽生“速成扫盲”之念,决心将妻子拉上  相似文献   

9.
北京人说话讲究客气,两个人说话,喜欢称呼对方"您".前些日子,我参加了一个剧组,组里有位剧务,是地道的北京人,动不动对我以"您"相称.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但要求新,更要求美."美的"音乐课堂,必须要有美的语言、美的情境、美的歌声,才能够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美的"语言 说到美的语言,有一则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位朋友是漫画师,尤能根据人的特点或者行业特征给人画肖像漫画.有一次,他给一位教师画肖像时,脸型、眼镜、发型均神似,唯独将一张嘴画得硕大,占据了大半个脸,煞是突兀,众皆不解."他笑言:"你们教师是吃开口饭的,嘴不突出还靠什么呀?"众乐,皆服.  相似文献   

11.
周旋  李柏令 《现代语文》2006,(9):105-106
现代汉语中,常用来指称人的量词主要有四个:个、名、口、位.上古汉语量词不发达,但也有少量类似称人量词的用例,如"介":《左传·襄公八年》:"君有楚命,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也有"一介武夫"等说法.还有"人"有时也有类似量词的用法.王力(1980:236)指出:"关于人的天然单位就用'人'为单位词."他举的例子是殷墟卜辞的"羌十人"和"羌十人又五".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开展的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中,有两位教师都执教了"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一课,例题是这样的:"小芳和小明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小芳说:‘我已经看了这本书的3/5.'小明说:‘我已经看了这本书的7/9.'谁看的页数多?"请看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3.
笔者是一位语文教师,最近应学校要求上了一堂公开课.课后,接到校方某"权威"之书面评价,其中一条是:"调动课堂气氛要注意对象,不用或适当运用主持节目方式".阅之颇感愕然.回忆当时公开课教学过程,并无刻意准备,但因师生间的默契与和谐,课堂气氛一如往常般活跃,效果良好.一切都顺乎自然,何来有意之"调动",又何来刻意之"主持"?  相似文献   

14.
咱们班有两位数学天才,我们都叫他们"天才",因为他们每次考试都是95分以上.两位"天才"一个姓马,一个姓王.那天,我终于发现了他们成为"天才"的秘密.  相似文献   

15.
表示自然数,目前使用的计数系统是"十进位值制计数系统".所谓"十进"是指10个低级计数单位等于1个相邻的高级计数单位,因此有"满十进一,退一当十"之说.所谓"位值"指同一个数字由其所处的位置决定其所表示的意义,即计数单位的"个数".在位值思想下,"0"的意义非常大.若没有"0"这个符号,则不能用1、2、3、4、5、6、7、8、9这几个数字表示出全部的自然数,因此马克思在<数学手稿>中称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最美妙的发明之一.小学阶段学习"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是很好的整体上理解、体验"位值制"思想、体会这种"美妙"的绝好素材.  相似文献   

16.
蓝柚 《大学时代》2004,(4):52-53
<开心辞典>火了王小丫,而同样作为<开心辞典>主持人的李佳明,在观众面前只混了个"脸熟".说起李佳明,很多人甚至干脆就以"王小丫身边的那个男主持人"替代.但李佳明却整天乐呵呵,生活得很开心.不要以为他是"强颜欢笑",其实,李佳明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年轻人.他认为,自己入行的时间比较短,能有机会成为一位名主持人的"配角"已经够幸运了.至于未来,自己首先要多学习,一旦机会来了,自己能"立得住,站得稳".机会从来都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有位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人问苏格拉底:"怎样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苏便问他:"你说一个干净人,一个脏人,他们谁需要洗澡呢?"那人说:"肯定是脏人."苏说:"错了,是干净人要洗,脏人不习惯洗澡,而干净人习惯洗澡.现在你再说他们谁要洗澡呢?"那人说:"是干净人."苏说:"也错了,是脏人要洗澡,他很脏,有必要洗,而干净人没有必要洗.现在你知道谁要洗澡了吧."那人回答:"是脏人."苏说:"你又错了,他们都要洗,干净人习惯洗澡,而脏  相似文献   

18.
"老师,《木兰诗》有个地方写错了."一个调皮的小男生说."哦?你说说看." 这个学生指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中,明明是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为什么木兰却说送"儿"还故乡? 我很欣喜,是个好问题.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但多元解读的根应当生长在文本之中,不应突破文本自身价值取向的"底线",一旦突破这一底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就会出现偏差,产生"误读"现象.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教者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或者"置之不理",就很容易挫伤学生进一步深入研读文本的积极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当教者发现学生对文本理解不合理甚至是"误读"时,应采取理解、宽容、善待的态度,并及时给予引导.例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时,多数学生认为艄公是一位"勇敢、细心、机智、聪明"的人,值得敬佩.这时,有个学生说:"我觉得艄公是一位自不量力的人.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相似文献   

20.
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子说:我是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对他们"紧"了,平时上课根本没有几个人回答问题,对他们"松"了,他们就骑到我头上来了.郁闷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