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表示自然数,目前使用的计数系统是十进位值制计数系统。所谓十进是指10个低级计数单位等于1个相邻的高级计数单位,因此有满十进一,退一当十之说。所谓位值指同一个数字由其所处的位置决定其  相似文献   

2.
表示自然数。目前使用的计数系统是“十进位值制计数系统”。所谓“十进”是指10个低级计数单位等于1个相邻的高级计数单位,因此有“满十进一,退一当十”之说。所谓“位值”指同一个数字南其所处的位置决定其所表示的意义,即计数单位的“个数”。在位值思想下,“0”的意义非常大。若没有“0”这个符号,  相似文献   

3.
"数的认识"板块的本质内容是十进位值制。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包括"十进制"与"位值制"两条原则。"十进"指的是"满十进一"。"位值"是同一数字在不同位置上所表示的数值不同。如三位数"555",右边的5在个位上表示5个一,中间的5在十位上表示5个十,左边的5在百位上则表示5个百。十进位值制使极为困难的整数表示和验算变得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4.
"接近整百整十数拐弯处的数"(简称"拐弯数")的数数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难点.尤其是像"189"一次进位的拐弯数,往后数一个数容易数成"200".这表明学生尽管有着"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进位意识,但究竟向哪个数位进一还是模糊不清的.产生这种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一""十…‘百""千"多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整体结构缺乏认识,造成学生"拐弯数"进位一时无所适从.为此,要突破"拐弯数"的数数,在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各计数单位表象和各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表象的建立与梳理.  相似文献   

5.
大家都知道,零是位值(place value)制记数法的产物.我们现在使用的印度-阿拉伯数字,就是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例如要表示203,2300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一、计数单位与数位 写数时,把数字排成横列,每一个数字都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叫做数位。例如: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都是自然数的数位。而各个数位上的单位叫做计数单位。例如: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位……都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  相似文献   

7.
一、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在读数时要用到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用数字表示数时,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比如83428,从左边数起第一个8在万位上,计数单位是万;从左边数起第二个8在个位上,计数单位是一(个)。计数时,我们用0~9这十个数字排列组成数,这些数字有一个本身值,也就是它在个位上时表示的数的大小,并且这些数字还有一个位置值,即这些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8.
1、通过数数认识"百".学生拿出小棒,先一根一根地数,数到一百,十根十根地数(10根一捆),数到一百;老师随意报出一个数,学生接着一个一个地数下去,数到一百,十个十个地数下去,数到一百;教师出示一根小棒、十根小棒(10根一捆)、百根小棒(10根一捆的10捆),学生观察,进一步认识"百".即领会10个十是一百和计数单位"十"和"百"之间的关系是十进关系.2、通过组成与分解认识"百".(1)以"十"为计数单位,把"一百"分解成10个"十".反过来,把10个"十"加起来组成"一百".(2)以"二十"为单位把"一百"分解成5个"二十".反过来,把5个"二十"加起来组成"一百".(3)以"五十"为单位,把"一百"分解  相似文献   

9.
一、整数和小数(一)整数的认识复习要点1.应理解、掌握的知识要点整数的意义;整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整数的读写方法及数的改写与省略.(如表1、表2)2.夏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正确地读写多位数.会用万、亿作单位改写数和用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数.难点:(1)正确理解整数的一些概念.(2)多位数中间有“0”的读写方法.3.正确认识易错概念(1)“自然数”与“整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都是自然数.自然数有无限个,最小的自然数是1,没有最大的自然数.零和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包括自然数、零,但不能说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零.(2)“数字”“数位”和“位数”数字是记数的符号.0、1、2、3、4、5、6、7、8、9,叫做十个阿拉伯数字.记数时,各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含有几个数位的数,叫做几位数.  相似文献   

10.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系的一次重要扩充,是数的认识一次质的飞跃。分数没有沿袭自然数和小数的十进位值制计数系统,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难点。对于不同阶段分数的教学应该突出怎样的意义,教材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实践与研究》创刊号第40页有一道这样题:一个万位数,每位上的数字是5,此数除以13余数是几?这道题并不是难题,但解答起来却有分歧。有人认为这个数是55555,也有人认为这个数是。这个问题实际上反映了“数位”和“位数”的关系。 一、数位 1、2、3……是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多的,再加上数“0”就构成小学算术中的整数。每一个整数各自都用一个符号来表示,这是不可能的,于是就产生了记数法。现在通用的记数法为十进位记数法。用数字0、1、2、3……9和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记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  相似文献   

12.
数与数字     
"数"的概念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早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就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数的概念.后来,由于文字的产生和发展,逐渐地使用一些符号来表示一定数目的数,这样就产生了记数法.某一记数法中使用的基本符号叫做数字.例如,国际通用的十进位记数法,采用0、1、2、3、4、5、6、7、8、9这十个阿拉伯数字,通过它们的不同个数的排列来表示数.这十个数字单独也表示十个不同的数.  相似文献   

13.
"三"字的语义相当模糊,其模糊性较多地体现在夸张运用上。数字"三"可单独成词或句,或与数字"二""四""五""六""七""九"连用,或与表示十进位整倍的数字十、百、千、万连用,用来虚指,表示模糊夸张。同时,由"三"倍之而来的其它非十进位倍数如"六""九""十二""一十八""三十六""七十二"都可表示虚指,以夸张表示模糊语义,这种表达法可看成"三"的延伸。"三"表示夸张的现象,是人类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数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致,是人们潜意识里的数字文化理念的折射与反馈。"三"字夸张是一种模糊而非清晰的表达,这种表达增强了事物表现的模糊美,其本身就是一种模糊审美。  相似文献   

14.
性质1若自然数a的个位数字不是0,十位数字不是9,则a+9与a的各位数字之和相等.证明a+9=a+10-1,即a的十位数字加上1,个位数字减去1,因为a的个位数字不是0,十位数字不是9,因此,没有进位与借位,所以,a+9与a的各位数字之和相等.  相似文献   

15.
小朋友们每天都要和数字王国的十个数字打交道。可是你了解小不点儿“0”的来历吗? 开始,在阿拉伯数字中并没有“0”,为了表示某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不写”或“空写”。后来  相似文献   

16.
单广红 《江西教育》2022,(14):36-40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0、11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分级的方法,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相似文献   

17.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记住个位、十位、百位的位置、顺序及相邻数位间的进率;(2)记住读数、写数都须从高位开始;(3)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记住1元=10角、1角=10分。 2.领会目标。(1)领会个位和十位的意义,理解一个数字在个位和十位上所表示的不同数值,从而初步领会其位置值概念;(2)理解并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读写方法。 3.简单应用目标。(1)能正确、熟练地读写100  相似文献   

18.
“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它和一切自然数都称为“整数”,在记数时,如果某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用1、2、3、4、5、6、7、8、9、0十个数字,可以把一切的整数写出来。由于“0”有了“表示没有”和“表示数位”这两个意义,因此在数的读写和运算中常会使儿童混淆不清。现就个人在教学中的粗浅体会,提出来和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新生入学之际做了一道测试题:拿着"0"的图画来到教室,询问正襟危坐的学生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个学生回答:"这是数字"0";另一位学生回答:"这是英文字母"0";还有一位学生这么答道:"这是个大鸭蛋".顿时,全班学生一阵大笑.再看那个学生红着脸嚷嚷:"我开玩笑呢!我开玩笑呢!"  相似文献   

20.
几天后,学校要举行一次优质课评比活动.傍晚,教研组长公布了上课内容--二下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我打开教材-看,这部分内容的呈现形式是:复习引入新的计数单位--千.先一个一个地数方块,引出"10个一是一十",接着十个十个地数,引出"10个十是一百".在此温故的基础上,一百一百地数,引出"10个一百是一千".紧接着,教材就安排了做一做,数数的练习.我对教材的第一感觉是:太简单了!这样的数数,孩子们在学龄前就有一定的经验.在一下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对计数单位和数位以及数字的读写,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