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古田会议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纯洁性建设的成功实践,会议对红四军党内的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整顿,纠正了影响革命事业发展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成为农村游击战争条件下以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纯洁性建设的范例。古田会议关于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创举,对90后大学生党员解决思想入党、增强组织观念、培育优良作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任务.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学习型政党建设"这一概念,但他提出了许多关于党的建设与学习教育之间关系的思想,并建立和创新了党内的学习管理制度和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推进作出了巨大的理论和实践贡献,也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失败后,如何把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且主要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构成的党建设成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崭新课题。古田会议前后,针对红四军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通过组织新泉整训、召开古田会议、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进行开创性的探索,形成了科学的思想建党理论,从而为在非无产阶级思想包围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
詹学德 《襄樊学院学报》2010,31(9):20-24,31
当前我国农村思想文化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偏低,不能满足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成为制约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因素;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涣散,无力领导农民进行思想文化建设;农村思想文化教育基础设施整体薄弱,农民思想文化教育方式和途径单一,影响了农民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正确运用。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克服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5.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结合历史使命做出的战略部署,这一思想在延安时期已具雏形。作为党的缔造者和卓越领导人之一的毛泽东,首次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把整风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载体,初步确立了科学的学习观,在推进党的建设中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贡献,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列宁的<怎么办?>是指导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理论建设的经典文献.该著揭露批判了俄国党内"经济派"的错误,全面论述了建立新型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提出了关于党的性质、目的、作用、活动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方面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陈云对如何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进行了重要的探索,形成了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他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习的必要性,提出了学习的根本内容和方法.对发挥领导干部、老干部在学习中的作用作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思想是搞好继续教育重要的理论指导,继续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实现形式。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思想引领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着力点是: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作为基本内容,在培育提高实践能力上下功夫,不断改革创新继续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成长和发展在实践和理论等方面都有过巨大贡献。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主要来源于近代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有关国家和政党学说、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恩格斯强调,要制定和完善充分而广泛的行动纲领,通过批判错误思潮坚守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突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必须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加强党内监督,严明党的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以增强政党凝聚力;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注重作风建设。探究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对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对中国共产党强化全局意识、增强斗争本领和统筹社会革命以及带领全国人民持续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伟大建设和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要求,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的重要保证,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力的主要途径,是创建马克思主义学〉-j型党组织的根本举措,是开发党员学习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要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就必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体系,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就开始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新探索。在长达90年民族工作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民族问题的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不断进行总结完善和理论升华,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族工作思想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中共成立初期着重对工人阶级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农民作用的逐步提高,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重心逐渐转向农民。这个转化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般模式和中国具体国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建党学说的经典论述,以及列宁根据俄国实际发展了的布尔什维克化建党理论,是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渊源。李大钊于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大力介绍、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结合中国社会状况和斗争实际,对经典作家的建党理论进行灵活运用,进而成功地继承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探究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及其贡献,对于当前和今后思考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借鉴世界大党、老党的执政经验教训以推进自身建设等,仍然有着重要的时代启示和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行观,是在其长期的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中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所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知行观,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是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必须从提高党的公信力的高度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正确的知行观,始终坚持实践的观点,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用实际行动忠实履行党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强调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掌握和用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推动学院实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是其先进性,表现在具有先进的阶级基础、与时俱进的先进指导思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创先争优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特征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多民族国家的国情相结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勇于创新,对新时期民族问题的内涵作出了界定,努力践行两个大局思想的民族发展道路,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理论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为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工作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全面开创了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行的制度化,使得广大党员和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贯彻步入常规化、制度化和有序化轨道,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培育了大量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工作者,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有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认识,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高校制度化、部分机关单位制度化学习、对基层群众利益的代表上、群众性话语系统建立上尚存在些薄弱环节,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巨大成就背后的治理经验值得认真进行总结。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的历史经验有助于将党的乡村治理经验提升为理论并转化为党治国理政的思想资源。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观察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乡村治理实践,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包含“变与不变”的内在逻辑,坚持群众史观和党对乡村治理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演变的“变中的不变”,这种“变中的不变”同时又包含“不变中的变”,即党的领导的乡村治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二者的辩证统一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的基本逻辑。从哲学层面对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逻辑进行系统总结,可以为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李婷 《天中学刊》2012,27(3):45-50
"八大"关于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常任制改革,是中国共产党思考执政条件下如何把加强党的建设与推进执政方式现代化结合起来的伟大尝试,是中国共产党以苏为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开拓创新,它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尽管改革初试即遭遇挫折,但考察这一时期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理论阐述和实践过程,可为今天的改革探索提供理论依据、实践经验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