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3 毫秒
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文化中心,看电影成为上海市民的重要娱乐方式.上海租界的特殊文化语境孕育和催生了张爱玲的电影情结并表现在她的丈学创作中.租界文化影响了张爱玲的电影评论、电影剧本创作及其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寻踪20世纪30年代上海"全国教育电影推广处"下落。披露推广处两位主任姓名及免费出租的影片目录清单,找到现还尚在的全国教育电影推广处实址广学会大楼。法租界蒲柏路吉益里即现今已消失了的上海太仓路119弄吉益里遗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最新发现。其他还披露30年代国际联盟的影片目录及当年美国电影公司上海代表处的地址。充实早期中国教育电影这段史料。  相似文献   

3.
对近代中国租界土地制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从那时起直至近年,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一直是上海租界。一般认为,上海租界形成了以“永租制”为特征的土地制度,或以其独特的契约称之为“道契”制度。这种土地制度是19世纪40年代随着上海租界制度的逐步成型,经过租界当局与上海地方政府的反复交涉形成的。1847年,上海中外当局共同确认了这种土地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4.
近来一些媒体在热播新版的电视连续剧《上海滩》,其故事内容主要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租界。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自然联想到了高中历史课本中有的关内容。  相似文献   

5.
《租界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近现代文学》[1]是李永东继《租界文化与30年代文学》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从租界文化角度解读文学的著作。与前一部著作相比,该著的研究时段大为拓展,涉及"晚清""五四""孤岛"这三个时期。为了规避与前一部著作的重复,该著没有列专章研究"30年代文学",而是选取"30年代的女性电影"作为论述对象,以成全著作以时间为序的论述逻辑。  相似文献   

6.
近代上海租界的法制是现代法制.这一法制引导、规范了上海租界现代社会,其中包括:现代议政组织的建立和运行、现代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和施行、现代司法的诞生和运作、现代经济文化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等.上海租界的现代法制中有瑕疵,包括在立法和执法、司法等方面.形成这种瑕疵的原因主要是:上海租界当局有殖民意识、部分执法司法人员法律素质低、上海租界当局不深谙上海的社会实情等.上海租界现代法制的瑕疵对上海租界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并使之出现了病态.  相似文献   

7.
租界时代上海的颓废意识的形成,一方面受到西方颓废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与租界语境密不可分.西方的颓废思潮传播到租界化的上海后,受到租界文化语境和时代语境的改造,一方面与中国传统的名士风流以及租界的疯狂享乐观念相结合,另一方面,讲求文艺功利效应的文艺家又试图以人文主义和民族大义的观念来重新划定颓废的意义边界,由此,生发出多种颓废文本样态,造成了二三十年代文学的颓废风格.  相似文献   

8.
上海租界教育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产物,损害了中国的教育主权。20世纪初,上海市民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要求收回教育主权,并得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积极响应,于30年代开始进行租界教育改革,收回了部分教育权益。但改革的局限性是明显的,这需要租界主权的全部收回和人民的斗争来推进完成。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处东海之滨,万里长江的入海口.鸦片战争后,根据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在上海建立租界,成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其中英租界的建立,年代之早,居于全国之首.上海是帝国主义冒险家的乐园,而黄浦滩又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个缩影.英租界东临黄浦江,它是向西逐渐扩充的.黄浦滩是黄浦江冲涨所造成的滩地,它是上海英租界的发源地.上海第一号租界契约——道契,就是鸦片贩颠地向清朝上海道领取的.规定"永远租赁",占田十  相似文献   

10.
在动荡的历史洪流中,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上海作为租界文化的代言人,具有租界文化所带来的重要特质,租界文化对上海各个领域的重大影响,导致了上海在历史的动荡中保持着一片繁荣景象。《良友》画报作为当时重要刊物,在租界文化的侵染下,使报刊呈现出显而易见的租界文化元素。本文从租界文化这一角度出发,阐释《良友》画报所凸现的租界文化的特性,即中西合璧、今昔交融的杂糅社会和市民化的商业社会,同时试图阐发《良友》对租界文化作出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上海有制作战争电影的传统,但战争类型电影的传统并不在上海。在这座国际性的东方大都会,传统江南文化、现代市民文化、西方商业文化百年以来融汇交流,上海因之形成了自己特殊的文化气质。因此,剧情片成为上海战争电影的基本传统,类型片则成为一种引而不彰的细小支流。尽管世事多变,地理文化与市民趣味所长久积淀的阴柔气息与风月情趣并不会永久尘埋而散失。近年最能体现上海风味的战争剧情片当数《紫蝴蝶》,它从影像上呈现出一种对战争独特的城市记忆,同时也连接了上海战争电影的历史与传统。在这个意义上,《紫蝴蝶》的审美价值与文化风度有待于人们去重新认知。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台湾掀起了一场宣扬“健康写实主义”的电影运动,在台湾电影史上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和美学意义。台湾健康写实电影一方面深受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关注现实和小人物的生活;另一方面受到台湾当时政治背景的影响,健康写实电影对传统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其成为服务于高压统治的电影形式。  相似文献   

13.
德国抽象动画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20-30年代,在德国产生了抽象动画电影。本文就它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分析其背景、特征和意义,以及所运用的各种技巧及其效果,指出它对于电影的基本元素即影像和结构的探索、从内容到形式的重心转移和对电影本质的认知。这体现了电影艺术的自觉意识,并接受了中国传统长卷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鲁迅和邵洵美在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同在上海,相互之间有过交往,但很快在恶感和误解的驱使下关系破裂,本文从史料出发,考辨两人交恶的前因后果,全面细致展示这一公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沿海城市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加速了现代化进程。上海都市文化市场体制逐步形成。上海拥有现代中国最发达的出版机构和传播媒介,报刊传媒繁荣,出版业平民化,自由的文学撰稿人队伍出现了,文学的接受机制发生了变化。这对上海乃至全国文化领域的发展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鹤琴于20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从事难民教育,对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具有积极影响。陈鹤琴对陶行知针对育才学校编制的“十字口诀”给予高度评价,对之尤其是其中的“八个顾问”进行了深刻的解释和阐述。陶行知逝世后,陈鹤琴出任育才学校顾问委员会主席为育才学校由重庆迁往上海四处奔走、积极募集基金。五十年代初,由于批判《武训传》引发了对于陶行知、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粗暴践踏与猛烈批判,育才学校受到极大的压制,校长孙铭勋遭受批判、撤销职务等极不公正的对待,陈鹤琴对其给予了极大的同情。育才学校的历程是中国革命的新教育发展历程,其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符合我国的国情与社会、经济进步的需要。陶行知、陈鹤琴等老一辈现代教育家开创了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道路,我们应当珍视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现代教育财富,发扬光荣传统,完成新时代所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和白先勇,一位生活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一位生活在五六十年代的台湾。两位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交集的作家,因为同样居住过上海,同样被上海所迷,同样创作了许多上海小说,让本来平行的两人有了交集。解读张爱玲和白先勇两位作家创作的上海小说,可以发现两人对于这座城市所诠释的两种感伤。  相似文献   

18.
《良友》画报,作为近代上海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之一,不仅是上海现代生活的倡导者和都市图象的构建者,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女性生活的记录和呈现者。通过对《良友》画报关于女性问题的广告和内容研究,阐释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上海女性生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小说,惯于采用多重视角和心理时间,结合精神分析,进行记忆书写, 同时细致刻画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沪港社会的世俗万相,以心为眼揭示复杂的男女人情。她的叙事还继承中国古典小说客观写实的手法,因而具有一种特殊的心理深度。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帮会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建立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地方性社会集团。20世纪30年代初,因得到了民国政权的支持,杜月笙及其帮会依靠四通八达的社会关系,成为活跃在当时上海社会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杜月笙及其帮会势力与当时社会各界关系的分析,可以窥视近代中国帮会势力发展的原因、规律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