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贝达药业成立于2003年,是由丁列明博士为首的海归博士团队创办。10多年来,董事长丁列明博士高举自主创新大旗,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成功我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盐酸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一举打破了同类进口药在中国的垄断。在中国创新药研制领域中,贝达人的使命是"做中国人自己的抗癌药",把现代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应用到疾病治疗中,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使人们生活的更健康、更幸福。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中国市场上进口药物的研发思路都以欧美人种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临床评价及治疗指标与我国疾病患者病情有别,这深深地触动了不少在生物医药领域前行的中国人。其中就包括中国创新药物生物科技公司华领医药董事长、总经理陈力博士。创制新药是陈力博士的志愿,也是他回国创业的梦想。作为新药研发领域的领军人物,陈力博士曾在罗氏全球研发中心工作多年,在代谢类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创新药物研发工作中有着丰富的经验,更是多个临床创新药物的主要发明者。  相似文献   

3.
2002年,作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丁列明博士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归国创业。十多年来,他专心致力于抗肺癌药物的研制,在2011年成功开发出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凯美纳(学名:盐酸埃克替尼),该成果被列入“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展,获得第十四届、第十六届中国专利金奖,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13年,凯美纳Ⅲ期ICOGEN研究结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柳叶刀》杂志肿瘤分刊正式发表,引起了世界非小细胞肺癌研究学术领域的高度关注。作为我国海归学者创新创业的优秀典范,不久前丁列明博士被评为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新药创制     
《科学中国人》2022,(23):12-13
强效镇痛药芬太尼和吗啡作用机理的结构基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庄友文团队、谢欣团队和王明伟团队等合作解析并报道了芬太尼、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物分别激活μ型阿片受体(μOR)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首次揭示了芬太尼和吗啡识别并激活μOR的作用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细胞》(Cell)。  相似文献   

5.
卓有成效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取决于优秀的研发团队,但现实中如何提升研发团队绩效是管理难题。根据阶段性团队过程理论,分不同团队发展阶段考察团队反思、团队监控与团队努力三维团队过程与团队绩效的关系。通过对105个研发项目团队样本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研发团队反思对团队绩效的正向影响在团队发展早期更强;而研发团队监控对团队绩效的正向影响在团队发展后期更强;研发团队努力对团队绩效的正向影响则不会受到团队发展阶段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中国新药杂志》建设独立网站的历程及其该网站目前发布的主要内容,总结分析了该网站建成并开通后几年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中国新药杂志》的网络化历程说明学术期刊建立独立网站不仅能够促进该刊的发展,扩大和提高该刊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该刊发布信息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浙江省农业科学院2004年至2009年人才引进数量和现状的调查,以及对引进博士人员中的75名人员入院后工作业绩的统计,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人才引进过程中存在的人才引进、人才使用和培养等问题,提出了建立与农业科研单位学科建设和科研团队建设相联系的人才引进机制,以及以团队考评为基础的人才评价政策,为促进农业科研单位更有成效地进行人才引进工作,促进人才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团队断裂带对创新的影响是团队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究团队断裂带与团队创新的关系对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该领域受到了学界和业界广泛关注,然而,关于团队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的影响效应仍存在分歧。基于此,本文对2001-2021年期间的45篇实证文献进行了元分析,证实了团队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的抑制作用,并且探究了断裂带类型、团队类型、国别差异和产业类型等因素对于团队断裂带和团队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信息相关断裂带,社会分类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强;相比西方情景,中国情景下的团队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9.
<正>专家简介:王建明,教授、博导。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浙江工商大学(原杭州商学院)管理学硕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访问学者。现为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副院长,绿色管理研究院院长,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转型升级和绿色管理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由第三军医大学教授邹全明领衔团队历时15年研制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简称Hp疫苗),日前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发的国家一类新药证书。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首个Hp疫苗,标志着中国在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胃病研究领域跃居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1.
《云南科技管理》2019,(6):73-74
<正>云南大学复杂数据统计推断方法研究省创新团队自2015年10月获批成立,经过3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支特色鲜明、贡献突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团队。该创新团队现有成员23人,均具有博士学历,其中,13人具有海外学历经历,团队成员中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教育部长江学  相似文献   

12.
龚山陵     
正龚山陵,1987年留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化学工程及应用化学博士,曾任加拿大环境部高级研究员。"千人计划"(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第六批入选者,2014年全职回国,现任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研究员,中国气象局雾-霾观测预报创新团队首席。  相似文献   

13.
武汉工业学院三名博士组成科研攻关团队,日前开发出三种快速检验奶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方法,检测方式都能达到科技部要求,运行费用较低,其中最短检测时间可控制在15分钟以内。  相似文献   

14.
《西藏科技》2005,(2):60-60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王让会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运用遥感及GIS手段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脆弱生态环境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陈文春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148-151,168
团队是高科技企业构建其竞争优势的关键子系统,团队知识整合是组织知识管理与创新的重要环节,如何促进团队层面的知识整合是高科技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对我国高科技企业中93个工作团队进行施测。研究结果显示:在高科技企业团队中,认知信任对系统式整合的影响更显著,情感信任对协调式整合的影响更为显著。该研究结论对高科技企业团队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虚拟团队在组织的知识应用与协作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探究虚拟团队内部的交互记忆系统(TMS)。文章针对虚拟团队更难以形成和运行TMS的特征,尝试探讨虚拟团队TMS的各维度内涵与传统团队的区别,用团队行为整合替代协调,探索行为整合与认知成分的相互关系,提出一个更全面的TMS模型,以期为虚拟团队的研究与管理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7.
研发团队知识分享的中介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分享是知识管理中最重要的议题。本研究主要参考IPO团队运作模式,探讨知识分享在影响资讯系统开发团队效能中所可能产生的中介效果。文章以现实资讯系统开发团队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管是成员的自我效能、团队互动还是团队成员信任,对于知识分享均有相助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研究更发现,知识分享在自我效能与团队效能、团队互动与团队效能、以及团队信任与团队效能的关系上扮演中介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支复合型、综合性、国际化、开放式研发团队,由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凌云博士领衔,融合了地震、测井、油藏、地质等多学科研究人才。  相似文献   

19.
高新技术企业中高绩效工作团队建设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高绩效团队是企业追求的目标。高新技术企业更是以团队协作为主要工作模式。团队协作不仅能让企业员工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忠诚感,更重要的是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提高其竞争力。本文立足于高新技术企业,针对高绩效团队建设问题,从高绩效团队的结构、团队领导、团队的共同愿景、成员沟通、信任与合作氛围等五个方面展开讨论,探索高绩效团队建设的影响因素以及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质大学矿物物理与应用研究团队(以下简称"团队")隶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数理学院物理学专业,主要研究矿物成分-结构-物理性能的关系及矿物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相关领域的应用.目前团队拥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4人.近几年,团队重点围绕有机无机复合相变材料、计算材料、超硬金刚石复合材料等开展科研工作,并培养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0人,现有在校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16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