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鲜族舞蹈是以中国朝鲜族的民族特色为其主要标志的舞蹈.中国朝鲜族舞蹈的现代化要解决现存化、现实化、大众化、学术化、市场化、世界化的问题.中国朝鲜族舞蹈的民族化要解决体现民族的思维方式以及由此思维方式决定的审美习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朝鲜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在生活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艺术。朝鲜民族典雅、含蓄,飘逸的内在精神风韵与优美舞姿的融合,构成了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特有风格。表现在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中,这一风格特征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式与呼吸方法协调一致。动中有静、柔中带刚。  相似文献   

3.
以朝鲜半岛的传统舞蹈文化作为基础的中国的朝鲜族舞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国朝鲜族舞蹈的传统性和鲜明性的特点,而长鼓舞以其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深受朝鲜族群众的喜爱。长鼓不但是朝鲜族舞蹈中特有的舞蹈表演形式,也是重要的打击乐器,其节奏长短多变,尤其各种"长短"所产生不同性格舞蹈更具有独特风格,本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吉林地区朝鲜族长鼓舞的节奏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浩瀚海洋中,朝鲜族舞蹈就好像那耀眼的珍珠,放射出灿烂的光芒。朝鲜族舞蹈对于呼吸的独特运用也是十分有特点的。它千姿百态的舞蹈动作都贯穿着呼吸的运用,或是长吸长呼或是短呼短吸,或是轻呼重吸,或是重呼轻吸,带动着优美的舞蹈动作,表现出迷人柔美,令人倾倒的典雅,使人神往的飘逸,叫人陶醉的潇洒。每次看朝鲜族的舞蹈作品,便可以领略到朝鲜族人民优美刚毅的民族风貌。朝鲜族舞蹈的呼吸遵循人类情绪变化导致呼吸变化的规律,而后加以艺术的夸张,创造出不同的呼吸方法,大大增强了舞蹈的表现力。探索朝鲜族舞蹈呼吸的艺术运用规律和方法,对于我们的舞蹈创作和舞蹈教学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朝鲜族人民能歌善舞,乐观积极,坚韧不拔,有着悠久的歌舞传统。朝鲜族舞蹈具有风韵典雅、内敛含蓄等特色,女性舞蹈舞姿优美,因其极高的艺术性、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技艺深受人们的喜爱。朝鲜族舞基本功要求对于朝鲜族舞蹈来说尤为重要,如果离开了朝鲜舞基本功练习,将无法将朝鲜族舞蹈的基本律感,典雅飘逸的风韵表现的淋漓尽致。本文从体态、呼吸和节奏方面分析了朝鲜族舞蹈基本功要素对朝鲜族舞蹈风格表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舞蹈是一种通过人体的运动直接诉诸于人的视觉的艺术。通过诗的描写来表现飘逸的体态、轻盈的舞姿,这是相当困难的。乌兰诺娃的舞蹈是极高超的艺术创造.人们在观赏了她的表演之后.往往只能感受其身轻如燕的灵巧动作.却难以言传其艺术真谛。艾青的《给乌兰诺娃》一诗却以传神妙笔写出乌兰诺娃表演艺术的美。  相似文献   

7.
<正>道具作为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民间舞中舞蹈道具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在朝鲜族舞蹈中,道具更是具有独特的意义。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一部部经典的朝鲜族舞蹈作品,通过优雅活泼的舞蹈动作和明快流畅的节奏,能够将朝鲜族劳动人们的社会生活、农耕劳动和民族气质更好地体现出来。在朝鲜族舞蹈中,通过合理运用道具,可以增强舞蹈的表现力,营造良好的舞台氛围。而且舞蹈中道具的合理运用,也有效地体现了舞蹈中技与艺的高度统一,提升舞蹈的美感和质感,将舞蹈的魅力更好地体现出来。文中从朝鲜族舞蹈及审美特性入手,分析了朝鲜族舞蹈道具及一些常用道具,并进一步从表现力、环境  相似文献   

8.
斯琴塔日哈是蒙古族当代杰出的女舞蹈家、民族舞蹈教育家,内蒙古新舞蹈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她从事舞蹈工作长达60多年,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舞蹈表演艺术流派,并且得到区内外舞蹈界的公认和推崇;作为民族舞蹈教育家,她的舞蹈表演和教学活动,影响深远,对于蒙古族女性舞蹈艺术风格的形成、发展和走向成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朝鲜族,主要聚居在东北各省,其中的半数居住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经济发达,文化普及,艺术繁荣,民间歌舞盛行,群众能歌善舞,音乐特富有民族色彩,歌词朴实淳厚,曲调优美丰富,情绪热烈欢快,结构完整匀称,主要伴奏乐器是伽椰琴。《道拉基》、《嗯嘿呀》等民歌最为著名。《红太阳照边疆》、《敬爱的周总理来过我们的家乡》、《我为革命放木排》以及《母亲留下的伽椰琴》等流传于全国的乐曲,就是采用朝鲜族音乐语言创作的歌曲。  相似文献   

10.
屈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创作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体现出了雄伟的艺术气魄。文章首先指明屈原诗作,特别是《离骚》、《天问》中透露出的雄伟艺术气魄,然后揭示出屈原艺术气魄与屈原崇高的人格的关系,最后昭示出作家、艺术家要具有独立、崇高的人格和精神上的自由,才能创作出具有雄伟艺术气魄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1.
曹文 《教育艺术》2002,(6):22-23
今年 ,是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艺术家、舞蹈教育家陈爱莲舞台艺术生涯50周年。她的艺术成就与教学成果令人叹为观止。半个世纪辉煌历程新中国建立之初 ,百废待兴。一批创业者也应运而生。1952年 ,13岁的陈爱莲由孤儿院进入中央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团 ,由旧社会的弃儿成为新中国的宠儿 ,登上了创业的舞台 ,与舞蹈结下了不解之缘。“雉处囊中 ,脱颖而出” ,陈爱莲以聪颖的天资和娟秀的形体给观念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上世纪50年代主演《鱼美人》到本世纪初再演《来吧 ,吉米》 ,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她至今仍坚持练功 ,坚持演出 ,2002年5…  相似文献   

12.
独舞《秋天的记忆》原名为《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地方》,该剧目曾获得2005年第三届CCTV舞蹈大赛当代舞一等奖,是由余粟力编创、青年舞蹈家张荪表演完成的作品,编导将朝鲜族舞蹈素材与现代舞蹈素材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简约之美、中和之美、气韵之美"的经典舞蹈作品,弥漫出浓厚的"自古逢秋悲寂寥"的秋天气息,也让人感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人文情怀。整个舞蹈将中国古代艺术思想的"气韵"特征贯穿于作品之中,以身体的律动为基础,来达到传神表意的境界,体现出别具一格的个性与神采。在本篇论文中,从作品的题材入手,接着对动作进行分析,从而探索朝鲜舞蹈中的"气韵"之美。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鉴赏》2006,(7):64-64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是一首动听而忧伤的歌曲。濒临死亡的女艺术家,手拿玫瑰的小偷,本来是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却因为艺术家对生命对艺术强烈的爱和那个被世人所不齿的小偷尚未泯灭的人性而在夏日里为我们演绎了这一出悲喜剧!那个曾经芳华绝代的女子,在她生命的最后岁月里,谁都忘记了她唯独她没有忘却自己,她一遍又一遍地回忆着曾经美丽的青春和艺术,忧伤但不怨恨。尽管时日无多,但她毫不放弃地追寻着让她能重新绽放光彩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朝鲜族舞蹈课是民族舞蹈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朝鲜族舞蹈教学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基础训练,朝鲜族音乐“长短”教学,不同性格舞的训练,加强表现力等。  相似文献   

15.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朝鲜族民间舞蹈优美典雅、种类繁多。本文通过对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动律特点、音乐节奏特点、表演形式和“ 呼吸”在朝鲜族民间舞蹈中的运用等方面的论述,分析朝鲜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朝鲜族是历史悠久的文化民族,而朝鲜族舞蹈深沉含蓄,唯美典雅,倔强坚韧,刚柔并济的特质,更是它独特而鲜明的民族个性的写照。在进行朝鲜舞教学时,要想了解并学好它,就必须要先从它的文化背景去研究学习,舞蹈的形成自然与当时人们的自然环境、生活和劳动环境,历史的背景及演变,文化遗产等有着密切联系,这也是舞蹈动律与风韵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庄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在他及其后学著作《庄子》中,庄子以自己切身的艺术体验对文学、艺术作了深刻的论述,特别是关于艺术家修养的思想(如艺术家的人格理想、艺术家的真性情等),论述更是独到精辟。发掘和探讨这一思想对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文艺思想和对当前的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延边日报》(朝文版)自诞生之日起,历经60多年,为中国朝鲜族的媒体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它不仅具有促进朝鲜族遵循社会秩序的功能,而且作为周围环境的监督者和社会的解说者,从广义上来讲,对朝鲜族具有教育意义。而随着朝鲜族社会的不断发展,《延边日报》(朝文版)也取得了很大进步,进行了各种尝试。本文阐述了《延边日报》(朝文版)的社会功能,并对报纸的议题设置及其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蒙古民族是一个有文化的、富有伟大艺术创造力的民族。在蒙古族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草原文化遗产中,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从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舞蹈艺术,以粗犷、矫健、优美、豪放的风姿,日益吸引着广大群众和国内外舞蹈工作者。本文论文以蒙古族舞蹈《梦中的额吉》为例,浅谈蒙古族舞蹈的艺术特征,帮助人们更好的欣赏和理解蒙古舞蹈的艺术魅力,激发人们对蒙古族舞蹈的热爱。  相似文献   

20.
论屈原的艺术气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创作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体现出了雄伟的艺术气魄。文章首先指明屈原诗作 ,特别是《离骚》、《天问》中透露出的雄伟艺术气魄 ,然后揭示出屈原艺术气魄与屈原崇高的人格的关系 ,最后昭示出作家、艺术家要具有独立、崇高的人格和精神上的自由 ,才能创作出具有雄伟艺术气魄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