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目的实然与应然的背离是客观存在、长期存在的问题,这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协调好教育目的的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关系,在应然与实然间找寻一种有效的转化机制,将使教育目的的梦想与现实更为贴近。  相似文献   

2.
教育目的一直是教育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以我国现行教育目的为例,通过实然教育目的与应然教育目的的对比,找到我国教育目的的功利化问题,促进教育向应然教育角度靠拢。  相似文献   

3.
教育目的研究,是教育研究的理论起点,应该重视其应然性和实然性两重属性。在科教兴国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正确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准确贯彻它,使实然教育目的符合应然教育目的的要求,实现实然教育目的向应然教育目的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具有很强的固定性,但实际上存在着“应然”和“实然”的教育目的的对立。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实然”的教育目的,直接影响“应然”教育目的的实现,但教育目的从“实然”走向“应然”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人的教育,人作为一种永恒的价值存在物,要求教育持续地赋予人以价值生活能力,教育的理想追求因而成为人谋求自身高层次存在状态的外在反映。因此,教育的应然追求是人类基于本体论的哲学基础进行思辨性思维的结果;同时,教育处在社会中,教育发展中的社会功利要求不可缺少也无可厚非。教育的实然发展则是在实证论基础上进行实证性思维的产物。教育单纯在其中任何一极上的发展都不足以在全部意义上满足人性与社会发展的真正需要,也未能在完全维度上认清人与社会生存的真实状况。由此,在教育的实然发展与应然追求的价值冲突上,文章倡导实然向应然的趋近、实然与应然的动态平衡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定位,科学地确定大学使命,文章在分析大学应然使命与实然使命的基础上,阐明了社会视角大学应然使命与学校视角应然使命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提出大学应然使命对大学实然使命具有引导作用,而强化特色,用己所长,科学地制定有个性的应然使命,并融入实然管理中则是大学实然使命与应然使命实现与超越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价值选择的过程。教育目的有"应然"和"实然"之分,"应然"的教育目的宏观而抽象,对实践的指导是有限的,因此有必要细化进而转化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实然"的教育目的。针对我国只注重"应然"的教育目的的提出,而不注重落实的问题,特提出国家宏观教育目的具体化的问题,即教育目的基本内容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的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体现为人们的大学价值理念、理想与现实的大学教育之间的距离、差异和冲突。要继续从应然的角度对大学教育进行思考、探究与设计,坚持大学教育理念的理想性、超前性和引领作用,使之与现实的大学教育实践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同时,要积极促进实然的大学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使之朝着人们所期待亦即应然的目标和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视野下,老年教育目的观存在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之辩、应然的与实然的之辩、人文主义与功利主义之辩。本文对这些老年教育目的观进行较为系统的回顾和必要的反思,发现老年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思考老年教育目的观的逻辑起点,应然的老年教育目的观与实然的老年教育目的观可平衡于老年人的需求,对教育内容的规范不是老年教育目的观的核心。正确看待老年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重视老年人真实的、多样化的需求,保障老年人的学习权等,应该成为形成具体的老年教育目的时所依赖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0.
自然科学研究的目标是发现自然事物的实然秩序,教育研究的目标是探寻应然的教育行为。教育研究的逻辑是通过观测到的“或然映像”推断实然的教育事实,发现某种实然教育行为与受教育者随之发生的实然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对实然教育事实的价值判断,设计更加合理的教育行为,最终形成新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教育实证研究离不开理论研究成果指导,教育理论研究需要实证研究提供事实支撑。教育研究应该保持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之间的张力,既要以教育目的与理念为指导开展实证研究,也要开展关注本土现实教育实践的理论研究,从而实现教育研究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对休谟问题"能否从实然推出应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而对相应的另一方面的问题"由应然能否实现实然"却关注不够.事实上,人们通常提出的应然原则或应然理论与实然生活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差距.这种情况需要用与应然相反的原则才能解释,因为这里是应然原则本身出了问题.反应然命题就是基于应然的非实然状况的必然存在或发生而与应然相对的命题.可以说反应然具有与应然相对立的两方面的根本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应然原则难以完全地实然化.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环节。以教学为中心 ,不仅在于强调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教学 ,而且更在于强调要切实抓好教学工作。科学地评判示范课的实然功能、确立其应然功能 ,做好示范课的评价工作 ,充分发挥示范课的应然功能 ,是抓好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示范课实然功能的批判性分析 ,指出了示范课的应然功能 ,并以此为理论基础阐明了示范课的评价原理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素质教育主导下推出的一系列高考改革政策却伴随着教育不公平因素的产生。高考综合改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一旦脱离统一考试刚性录取条件,公平性将遭受重创,科学性也将沦为空谈。应试教育通过高考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又以高考的刚性与精细选拔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门阶条件。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应然与实然的背离是客观存在、长期存在的问题,这是中国现今国情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协调好两者的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关系,在应然与实然间找寻一种有效的互认机制,才是缩短梦想与现实之间守望距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教育和教育是什么反映出我们对教育存在着应然与实然两重判断,其根源在于教育活动要兼顾理想与现实、事实与价值。教育异化体现出人们教育认识中事实(实然)与价值(应然)的对立。从认识论视域思考教育异化有助于合理定位教育功能,缓解教育价值冲突,进而消解教育异化。  相似文献   

15.
实然与应然: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两个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前德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不同的话语体系对生活世界的指认是不一样的。现象学话语中的生活世界,更多的指向于一个先验的、理想化的乌托邦社会;而我们日常所指的生活世界,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客观的复杂社会。前者表明了回归的应然性,后者则反映了回归的实然性。德育在实然层面上的回归,有利于克服学校与社会相脱离的弊端,增强德育的生活化。但应避免实然生活对理想社会的僭越,防止生活取代教育的危险的产生。而德育在应然层面上的回归,则反映了德育的超越性品质,目的是更好的建构生活。但应防止用理想取代现实,造成新的学校与社会相脱离的教育形态。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实现实然与应然回归的辩证统一,既看到它们的区别,也要看到二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其"应然"的教育目的是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学校的目标却发生了异化——追求考试成绩的最大化。导致学校"实然"目标与"应然"目标相偏离的根源是当前的高考制度。高考制度需要改革,但是高考的改革一定要审慎,否则,带给教育的可能是伤害而不是促进。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长期存在代表着一种与“应然”教育目的相悖离且阻碍其实现的“实然”教育目的观,而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地主张“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也使教育理念与“应然”的教育目的混淆,在由“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应确立“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教育价值观就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来看,具有应然性和实然性区别。实然教育价值观是实际指导教育实践的价值观,是对教育行政和教育专家提出的“应当这样”的应然教育价值观的社会认同。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界对应然教育价值观关注有加,却对实然教育价值观没有作为一个问题明确地提出来讨论。实然教育价值观是社会价值链的一部分,具有教育系统外部决定性、社会文化直接决定性和利益决定性等外生性特点。教育改革不能跨越社会发展水平达成超前性。推进教育改革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价值链整体对教育价值观形成的影响,高度重视发掘社会文化中有利于先进教育价值观生长的因素和变化趋势,高度重视使先进教育价值观得到社会的认同,区分不同区域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生产关系状况和社会文化的差异,分区域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9.
《教育导刊》2013,(12):22-25
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立足于教育发展的应然目标与实然状态间的差距.广州市教育发展总体战略的选择是基于广州教育发展的差异化现状与广州市未来教育蓝图的构成指标。研究表明,公平多元的教育格局、整体提升的教育质量、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开放交流的教育发展模式以及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整体化设计下的广州教育发展的应然框架.区域、类型、层次三个纬度的差异化发展是广州市教育发展的实然状态。  相似文献   

20.
教育研究是一种特殊的科学研究。在进行教育研究时,不可避免地涉及教育的“三然”状态,即实然状态、必然状态、应然状态。实然即“事实如此”,它是指实际地进人主体活动范围的一切对象性存在,是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必然即“为何如此”,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教育研究的立足点;应然,即“应当如此”,是指人对世界的要求,是教育研究的落脚点。进行教育研究,就要了解实然状态,把握必然状态,推导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