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业不再枯燥,因为改变了“检查”的初衷,变成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实践的手段。增兴趣、重实践,“说”“玩”“问”“用”作业,作业由此变得活色生香起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有“趣”、有“动”、有“情”的课堂,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是学生所追求的课堂.因此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其变成具有活力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怎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呢?我们认为必须还给学生“四权”.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尤其要通过课堂教学 ,使学生能够感受文学形象 ,揣摩作品语言 ,领悟作品艺术价值。随着当代高新技术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 ,多媒体具有丰富的音频和视频功能 ,可将文字符号变成可感的形象 ,使我们传统的用“一张嘴巴”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对学生多感官的刺激 ,使抽象变得具体、形象 ;使看不见的变成如在眼前 ;使“静”的变成“动”的 ;这就使我们有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 ,让人类知识的最后结果变得生动、有趣 ,喜闻乐见 ,充满魅力 ,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充满诗情画意人文之美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之学、技巧之学,甚至变成应试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厌学甚至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想方设法”让课堂“活”起来,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我们要强调教学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以学为乐的志趣,变“厌学”为“愿学”,变“苦学”为“乐学”,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并践行于日常的教学中,架设了梯度课堂教学研究平台——“三轮教学研究课”,有效地消除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学习变得有趣,让学习过程变得愉快,  相似文献   

6.
“浸润”理念强调学生与课程、资源等要素达到的一种自我消化、自我渗透的状态。参与式教学是通向“浸润”的有效途径,它促使学生在角色转换中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浸润”,从知识的简单接受者变成知识的探索者和传播者,对建构知识、发展智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使学生与课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融合。其教学流程主要包括课前设计、课中实施、课后评价与延伸这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要重视“错误”资源的价值。“错误”资源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教师备课时为推进教学而精心预设的“错误”资源,二是来自于课堂上学生提供的非预设“错误”资源。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错误”,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在经营“错误”中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但我们一些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理念,却从传统教学的“满堂灌”这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结果让“自主”变成了“自流”,“放松”变成了“放纵”。比如,有的教师课堂上尽量少讲,所有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9.
论“说”的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说”是我们的生存方式 ,人与“说”本质性地相关联 ,教育亦与“说”本质性地相关联。古典时代的教育就是活生生的“说”的教育。现代教育越来越多地变成了读、写、算的教育 ,“说”在教育中的地位和意义下降 ,这在我们的教育中更加突出。我们的教育应更多地创造“说”的机会 ,尊重“说”的权利 ,培植“说”的勇气 ,锻炼“说”的智慧 ,真正使学生成为“说”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可感受可体味的“场”,这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文本共同营造和创设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力求达成师生之间智慧的相通、情感的共鸣、释疑的愉悦、心灵的感应以及美感的共赏。苏联教育学家卢察尔斯基曾经指出:“教学会不会使学生生厌,会不会在学生大脑层上一滑而过,几乎不留痕迹,或者相反,这种教学将作为学生游戏的一部分,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而愉快地接受,与学生的心理融为一体,变成他们的血肉,这都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①中职作文教学初探,中职学生的作文课出现“老师望文心叹、学生说文心烦”的现象。⑦打消学生写作文的念头,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回归自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写”,变成“我要写”。③增加训练时间,给学生自由的写作空间,拓宽立意范围,指导学生品评优秀的文化艺术品。  相似文献   

12.
谢燕君 《辅导员》2009,(13):103-103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人心,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一潭死水”的课堂已经完全被否定,课堂变得“热闹”起来,变得“活”起来。然而在此大潮影响下,我们的许多课似乎变了味,变成了“作秀”。但身为一线的老师其实很清楚,太“花哨”的课根本不可能每天上一节甚至几节。于是教育界又起呼声:返璞归真,提倡“常态课”。  相似文献   

13.
职业高中政治课历来都是被教师和学生视为枯燥乏味、缺乏“技术含量”、敬而远之的课程。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占用了课堂时间来“表演”即“教”,留给学生“学”的时间则相对太少,或者让学生配合自己完成既定的某种模式和程序,使课堂变成机械的呆板的师生“台词”互答活动,学生唯“书”是瞻,把课本当成“门票”,有课本就可以参与“表演”,久而久之,厌学成风,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课堂上,我们常常能见到这样一些情形:学生起立后,边喊“老师好”,边向教师行礼。可对学生的这一礼貌待为。有些为师者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请坐”,更有甚者则随便将手一挥——让师生间本来很能温暖人心的相互致礼环节变得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15.
陈敏聪 《山东教育》2005,(21):125-125
曾几何时,教师们在谈到“个性”时,总以“冰融化了变成什么?”为例,说是回答变成水或变成小河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而回答变成春天的学生,则被斥之为“胡说八道”。听者无不为之摇头叹息,俨然一副“专家”模样——唯一有灵性的孩子受到了教师的“致命一击”,或许这个世界上因此少了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呜呼!  相似文献   

16.
快乐是行为的动力,是学习的源泉,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实现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使学习变成一种快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民变成了“农民工”,农村大量人口涌向城市,他们的孩子往往由爷爷奶奶或亲友照看,于是便产生了“留守学生”这一群体。“留守学生”由于缺少正常的亲情关爱和必要的家庭教育,所以多数“留守学生”习惯差、行为差、成绩不理想,这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如何破解难题是我们教育者一直在思考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模式多元化.让学生的课堂变得丰富而精彩。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同有的观念.切实做到:教育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晁俊英 《文教资料》2009,(14):134-135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一种“百花齐放”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营造了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色彩和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会用”。  相似文献   

20.
俞军 《湖南教育》2005,(18):30-31
近来听了很多不同级别的观摩课,觉得仍有不少教师对“错误”敬而远之,教学追求的效果仍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事实上,由于受知识、经验、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障碍,进而产生一些“错误”甚至“荒谬”的信息,这很真实也很正常。如果我们能及时捕捉这些“错误”信息,推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便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血有肉,变得更加绚丽多姿。这里,笔者情不自禁地想起两位名师执教的观摩课,其中的两个片段给人以深刻的启示。片段一在“走进新课程”全国小学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