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使安徽省民运会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地区体育、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民运会与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设置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安徽省民运会与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的设置存在关联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强化主体观念,淡化奖牌意识;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与全民健身计划合理结合;积极推进安徽省优势项目进入全国民运会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七届民运会的表演项目、竞赛项目的设置以及对民运会单个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民运会在以:"发展民族体育,增强民族体质,加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的宗旨的指导下,本着"平等、团结、繁荣、进步"的原则,正逐步迈上健康的发展轨道,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其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七届全国民运会的发展历程是民运会从规模、项目设置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对少数民族体育事业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对全国民运会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民运会及其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4.
以往对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民运会)理论研究较多陷入如何追寻"现代化"发展之路的误区,主张民族传统体育按照西方体育模式加以改造.文化相对论认为应在世界体育环境中认清民运会及民族传统体育独特价值.人类学整体观则将民运会的研究,置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相对宏观的背景之中,拒绝孤立地分析.跨文化比较的方法论,主张确立"他者"观念,将民运会在横向和纵向上与其他形态的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全方位比较.  相似文献   

5.
郑顺新 《体育学刊》2008,15(6):11-13
从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民运会)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附庸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角度,解析了民运会形态的不合理之处.首先,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角度,以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宏观背景和人类学的视野,指出了民运会并非一个完整的整体和跨文化比较的有效赛事.又从民族国家和中国民族形态的产生发展指出民运会在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方面存在的潜在可能,提出了建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思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民运会以其鲜明的民族、休闲、娱乐特征,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目前民运会显露出的诸多不和谐现象,应从坚持民运会的民族传统特色、确立休闲体育发展方向、加强宣传与普及、推动民运会向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转型等方面入手,促进民运会向着健康、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探究民运会中华民族“天下一家”的理念表征,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之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系中华民族的秩序体系。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民运会蕴含的“天下一家”理念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了通过民运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路径。研究认为:开幕式上对中国盛世气象的演绎,表达出栖息在中国人心灵深处“天下一家”的家国情怀;民运会已然转化为一种稳固中国人的精神秩序、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新型国家仪式,其超体育层面的传播学价值根源于华夏文明“家国一体”的社会秩序理念。因此,在“天下一家”理念的辐射下,该研究提出通过民运会全力推扬各民族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风貌,竭力弘扬各民族“心手相连”的节庆意蕴及极力崇扬“天下”理念对人类共同秩序的维护,是彰显“天下一家”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发展回顾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8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情况,分析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趋势:规则不断健全,赛制不断完善;规模逐渐扩大,比赛和表演项目逐渐增多;淡化金牌意识,强调体育精神;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强调民族特色;民运会与市场化结合;民运会发展群众体育功能凸显。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运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贵州省独有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独竹漂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运动起源于古代生活实践,较为完善的贵州省内少数民族体育赛事为该项运动的现代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该项目列为2011年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符合我国民运会项目由表演向竞赛的有序流动,也体现了东道主项目设置的优势和民运会不断扩大竞赛规模的趋势。同时,该运动发展还面临比赛器材标准化、竞技专业人才较少、各地实力悬殊等问题。为加快独竹漂运动在全国的推广普及,实现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结合该项目发展现状,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把握广西民运会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对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促进价值,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从博弈的视角对广西民运会与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设置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强化主体观念,淡化金牌意识;强化区域民族特色,并将区域优势项目推向全国民运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关于团体操设计中融入"冷抽象"和谐思想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颖 《体育学刊》2006,13(2):135-137
通过解读雅典奥运会、东亚运动会和十运会开幕式,对其中“冷抽象”风格蕴涵的和谐思想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团体操的设计要适当融入“冷抽象”风格,充分体现和谐思想,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服装是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重要内容。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服装设计既要突出开幕式表演主题,又要注意效果;既要突出自己的风格特色,又要便于演员进行动作表演。在体现奥运精神的前提下,更要追求至高无上的艺术表现力。文章以24届至27届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服装为研究对象,从服装的基本情况、服装设计的特点以及设计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开幕式表演作品服装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是体育、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典范。研究通过对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哲学美学探讨,及作为审美对象、对象化过程和艺术美与崇高美的象征考察,得出以下结论:(1)观众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的审美历程是经由审美直观到审美欣赏再到审美鉴赏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2)奥运开幕式表演是人类审美对象化过程,包含主客审美关系、审美距离、理性思维等审美判断要素;(3)奥运开幕式表演的美有两种:一种是形式上作为艺术象征的优美;一种是内容上作为崇高与壮美象征的崇高美。研究为丰富发展我国体育美学理论,促进奥运开幕式表演观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传承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元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历届奥运会开幕式在传承本国优秀历史文化方面的特点,其成功的经验值得举办北京奥运会时去借鉴,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元素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展现在世界的面前。  相似文献   

15.
李军 《体育科技》2006,27(2):53-55
作为2008年我国奥运会开幕式表演项目:抖空竹,是杂技节目中代表中国的国粹,演遍世界各地,占尽风流。在我国民族文化渊源中既古老又新鲜,是深得人民大众喜爱的一种集娱乐性、健身性、技巧性、灵活性和表演性于一身的民族传统项目。本文对河南师范大学经常参加“空竹”运动的老年人经过48周的“空竹”锻炼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未参加任何训练的同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研究此项运动对老年人身体血脂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空竹”运动可以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改善老年人血脂水平,提高血脂代谢的功能,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梳理了法国巴黎百年奥运会的创意历史,分析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破墙”办赛的举措,认为:打破奥运会“观赛场地”之墙,开幕式推动城市再生;打破奥运会“超额开支”之墙,多项措施降低举办成本;打破奥运会“碳排放”壁垒,增强奥林匹克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动;打破奥运会“传统竞技”之墙,更新运动项目促进奥运会年轻化。基于此,探讨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所面临的风险挑战,提出2024年巴黎奥运会“破墙”办赛的启示:奥运会融入历史文化,推动城市再生;奥运会遵循环境保护准则,推动可持续化发展;增设新潮运动项目,推动奥运会年轻化发展;利用奥运会,增加对特殊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开幕式的结构分为形态结构和意义结构,前者主要包括时间、空间、器物、角色和行为,在二战后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导致开幕式的本质从仪式转向了展演.本文在分析了这些具体变化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阐述了其对奥运会的影响及其功能的演变.最后,本文试图剖析这种带有一定程度“失范”意味的变化的原因,以期梳理出其变化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18.
"视觉时代"奥运会开幕式教育意义的消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视觉传媒为主的时代,奥运会开幕式因为媒体暴力和霸权作用而发生了许多质的变化,其中最让人担忧的就是其教育意义的淡化,甚至消退。而开幕式的教育意义是顾拜旦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先驱设置开幕式等仪式的最根本目的。比较了视觉时代前后开幕式的变化,探讨媒体导致了哪些变化以及变化的机制。在此基础得出视觉时代的开幕式正逐渐丧失了其基本的奥林匹克教育意义等结论。  相似文献   

19.
晋阳风火流星是山西晋源地区的一门融杂技与武术精髓为一体的传统民俗表演艺术。2019年,风火流星在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开幕式上精彩亮相,展现在大众视野中。本文以晋阳风火流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探索风火流星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第8~11届全运会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中健美操的表演为研究对象,对健美操融入大型文体表演的时代特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时代发展的共性特征为健美操的融入奠定了基础;时代发展为健美操的融入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