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客家围龙屋是客家文化特质的重要实物载体,向为学界所关注。就近十年来客家围龙屋的国内研究成果很丰富,围龙屋有独特造型与丰富内涵,对其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多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之前扣紧标题中的"围"字,写围龙屋的特征;最后三个自然段扣紧标题中的"客"字,写构成围龙屋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客家文化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围龙屋则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集中反映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其文化魅力向为学界所关注。围龙屋是粤东梅州客家地区标志性的民居建筑,本文试在实证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围龙屋主人与自然及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分析其文化功能,及其整个建构体系中的意义。围龙屋模式的民居,其形成时间,保守的估计在南宋宝以前,距今约有800多年。围龙屋的根在梅州,主要分布于梅州市各县,中心区在梅县、梅江区、兴宁市,向蕉岭县、平远县、五华县、大埔县及丰顺县辐射等,相关文化符号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4.
围龙屋是梅州客家地区的标致性建筑 ,其文化魅力向为学界所关注。本文试通过广东省梅县丙村镇温家大围屋建构的实证 ,亦即是通过围龙屋主人温氏宗族与自然及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 ,分析此一围龙屋在特定背景下的文化功能 ,及其整个建构体系中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考察与实证应用分析研究表明:梅州地区客家人因客居环境不同,其民居建筑类型因地而异,其中,围龙屋是梅州地区最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也是客家地区最典型的民居之一;围龙屋的选址——布局——建筑对"风水"十分讲究,"风水学说"中的元素在民居建筑中得以广泛运用,表现为崇山择福地、拜水谋财气、避凶聚元气、天地人合一圆天地阴阳和谐;从地理学角度来审视围龙屋建筑"风水"观,具体表现为选址上做到崇山拜水,布局上讲究座北朝南,建筑上注重人与环境和谐统一,遵循了"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基本原则,营造了尊重自然,回归自然,与生态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人居环境;梅州围龙屋民居建筑"风水"观对现代民居建筑仍然具有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思想文化到建筑结构 ,从人的观念到物的表现 ,对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围龙屋作了粗浅的探讨。指出客家先辈民族审美意识中的理性精神 ,并适切地表达了对围龙屋建筑结构造型、环境氛围、选材建造等方面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6,(9):10-15
客家围龙屋文化传承着中原文化的底蕴,又吸收着迁徙地文化的精华,其文化本源与流变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原乡性与客乡性相互作用,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文化类型。通过客家围龙屋文化内涵看客家哲学的多维发展,对于客家学建构具有积极意义。客家围龙屋文化的和谐特性体现了客家哲学本质的儒家思想,其谦逊品质体现了客家哲学性格的道家情怀,重视"防御"的客家理念体现了客家哲学内涵的墨家精神。  相似文献   

8.
完整的客家围龙屋建筑门前都有一个半圆形的池塘,叫“半月塘”。客家围龙屋建筑结构中强调严格的实实在在的对称,它所呈现出的是严肃、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倒影在“半月塘”里的客家围龙屋建筑呈现出虚虚实实、若隐若现的上下、左右的“虚”对称。“实”与“虚”的对称,不仅成功地完成了建筑的使命,满足着人们的生活需求,又展示其空间的神圣,建筑的对称性也与水色营造出更多的朦胧美。  相似文献   

9.
本论用景观人类学的方法重新考虑客家建筑文化研究的现状。迄今为止许多客家学者认为客家建筑内涵阴阳五行说、天人合一、风水等起源于中原的文化思想体系。但是,在客家的大本营——梅州其实不少当地人更加重视另一种环境知识,假如仅从中原文化的角度说明客家建筑会妨碍理解客家建筑文化的全面性质。本论以梅州的传统民居围龙屋的个案指出客家建筑文化的重叠性,从而提出客家建筑文化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从“客家围龙屋”到“滨海客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粤东地区传统的客家围龙屋建筑形式的研究及滨海客舍的设计实践, 探讨如何挖掘蕴藏在我们古老优秀的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并运用于我们当前的设计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1.
客家“围龙屋”的宗教与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客家“围龙屋”不仅是世俗日常生活的居室空间,也是宗教哲学的文化空间,它以建筑图式和符号表达出古老的宗教哲学内容。客家“围龙屋”的宗教与哲学在居室空间上表现为三个层次:其里层以堂屋神龛为核心构成宗教崇拜圈;其中层以建筑图象构成哲学符号因;其外层以山川“风水”构成宗教哲学氛围圈。它们以物化的建筑形式显示出居室主人的宗教哲学意识和相应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粤东北客家传统民居可以分为杠屋、堂横屋、围龙屋、围楼以及其它共五大类,其装饰可分为功能性装饰、功能性与审美性结合的装饰、审美性装饰三大类。它们在历史上存在着前素朴后繁复的装饰程度之别;在装饰区域上存着在重礼仪厅堂轻生活空间的轻重之别,在装饰风格上呈现出质朴简洁而又不乏雅丽的特点;尤其是兴盛期的下堂大门门壁装饰,出现了定式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岭南客家围龙屋生态精神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教育》2007,(22):103-104
岭南客家围龙屋在连续动态的生态系统中,其空间布局、营建技术、外部形态以及村落的结构发展都体现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它蕴含的生态精神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客家文化特色民居围龙屋靠山面水,由椭圆形的围屋和半月形的池塘构成,组合为完整的圆形,体现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对天地的敬拜。其中,半月池是围龙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味。从风水理论看,水是构成风水宝地的重要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不仅是万物之源,还被看作“财源”的象征,客家人相信有水即有财;半月池倒影围屋,并与屋后青山相互辉映,虚实对称,具有建筑美学上的建构作用;半月池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火灾的灾害损失,池中还可养鱼植莲,池水还能方便灌溉,调节气候。  相似文献   

15.
客家传统民居的主要类型及其文化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传统民居是集家、堡、祠于一体的天井式民居,其主要类型大致可分为围屋、土楼、围龙屋、天井式院落。追根溯源,客家传统民居的形成,是特殊群体在特定时空下的必然产物,其中承载着客家人独特的生存情感。  相似文献   

16.
《围龙》的创作成就和特色,得益于客家民系意识深层原动力;作品勾勒出客家民系意识的特质:对中原黄河文化的高度认同,对接纳海洋文化的自觉热情;认定了客家文学图腾──围龙屋;喻示走出纯粹传统意义的黄河文化,在开放流通中吸纳蓝色海洋文化,是客家文化的时代变迁和历史使命。客家民系意识的倡兴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民系意识与地域文学创作存在着有机联系。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民系个性可能走向淡化、消失,将是更多民系民族共同面临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安贞堡是客家人来永安后结合本地实际兴建的围龙屋式的建筑。安贞堡的一些壁画作品折射出客家的民俗意识和客家民性。这些作品是客家民俗与民性的一个缩影,它承载着大量的民间美术信息,同时也体现出多民族和多地区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安贞堡客家文化审美寓意的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安贞堡是客家人来到永安后结合本地实际兴建的围龙屋式的建筑.它作为客家文化的艺术载体,不论是其完美的外在建筑艺术,还是精美的内部装饰艺术,都寄托和隐含了广博深远的客家文化.通过解读安贞堡也为当代区域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走进客家地区,人们便会对客家人的民居和聚落产生浓厚的兴趣:那高大坚固而方正的赣南围屋,圆似碟盘的闽西土楼,外圆内方的粤东围龙屋,还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府第式建筑“九厅十八井”,以及散布于赣闽粤广大乡村的古村落,为什么竞如此具有个性特色?它们又承载着怎样的人文内涵呢?  相似文献   

20.
对古文<叶公好龙>中"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三句做出了新的解释,试图解决其一直以来解释不一的现象.文章根据成语来源,结合文义对虚词"以"深入分析,并结合社会历史对"凿"字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