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小平的对外战略“韬光养晦”不能理解和翻译为“待机而行”或“等待时机”,而应该理解和翻译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少管别人的事”。  相似文献   

2.
“和平崛起”和“韬光养晦”是一脉相承的外交体系,“韬光养晦”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前奏和根基,和平崛起是“韬光养晦”基础上的厚积薄发,是对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发扬光大。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奠定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力基础,绘制了中国崛起的和平模式.构建了和平条件下中国崛起的外交框架。  相似文献   

3.
50年来,中国外交前后进行过四次对外战略抉择,即50年代联苏抗美的“一边倒”、60年代中苏分裂和中美对立并存条件下反对美苏的“两个拳头打人”、70年代联美抗苏的“一条线”和“一大片”到80年代以来的“真正不结盟”。这些抉择无疑是国际形势与中国对外关系变化的现实反映,但也与当时中国领导人的“敌友观”密不可分。80年代以前中国领导人“非敌即友”和80年代后“非敌非友”的观念,使中国发展成为美苏之外的一支特殊力量,冷战后邓小平“韬光养晦”的观念,为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看到作文材料,我首先想到了“韬光养晦”这个成语,但仔细一琢磨,材料中的“隐”又不同于“韬光养晦”。这个“隐”,是一种更智慧的“隐”,它的背后是关乎人生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所选择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历史上所有大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所未曾走过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相联系的基础上作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决策。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新形势下中国确保长远发展的必然的理性选择。为保证中国能够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顺利前进,中国须处理好“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关系,坚持多边主义,坚持互利合作,正确应对外部势力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干扰和遏制,并加强对外宣传,化解“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正处于多极化的格局构建中。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力图遏制其他国家的崛起;俄罗斯韬光养晦,务实求稳;欧盟是经济巨人,却难以“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则野心狂妄,咄咄逼人。在聚散离合的政治、经济、军事合作与竞争中,中国被束缚在东亚大陆,不崛起就会被蚕食,而崛起则会招致犯忌和制约,只有奉行“和平崛起”的对外战略,才能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专心发展自身实力。  相似文献   

7.
名人趣名     
邹韬奋原名恩润,“韬奋”是他的笔名。按他自己的解释,“韬”是“韬光养晦”,“奋”是“奋斗不息”,以此自勉。  相似文献   

8.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是邓小平外交战略中的重要一支,这一战略使中国外交迅速摆脱了1989年以后的困境.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当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在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国际政治和中国的外交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之后,针对有人质疑这一战略方针是否还适应当前形势和中国的国家利益,笔者从该战略的提出和意义、中国的国际定位观、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外交战略等角度进行论述:在当今时代,中国在处理对外意识形态问题,处理大国关系问题、处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问题时,仍应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9.
面对国际事务中霸权主义对我国的蛮横无礼,不少同学愤愤不平,甚至认为我们太软弱。究竟如何正确看待这些现象,很值得我们思考。 1990 年前后,邓小平同志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带头”反对霸权主义的复杂国际形势,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20 字战略方针,其核心思想就是韬光养晦。 中国目前在某种程度上正处于一种所谓的“两难境地”:中国的崛起势所必然,中国的发展强大不可避免地会遭到超级大国的防范和遏制,中美间冲突、摩擦不断;但中国不发展、不强大,美国施加的压…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06,(3)
在我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的故事十分有名。国外,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立雪请罪”的故事也颇与此相似。  相似文献   

11.
邹吉权 《成人教育》2021,41(4):46-52
1+X证书制度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1+X证书制度涉及多方利益主体,事关人才培养体系重构。基于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出“四方联动、五链耦合”人才培养机制。所谓“四方联动”,是指政府、学校、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四方高度协同、实时联动;所谓“五链耦合”,是指基于1+X证书重构教学流程、再造课程结构,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智慧型岗位、模块化课程、结构化团队、项目化教学、复合型人才五个环节高度耦合、环环相扣,形成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以期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章依托学院“引企入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明确“为什么”要建“混编”教学团队,解决“如何管、如何用、如何实现校企双赢”等难题,实现师资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有效提高育人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2019年5月教育部批准建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职业技术大学、职业大学,全国首批(15个)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应运而生。在国家大力改革并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文章就当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目标宽泛、就业"双难"、师资单一、信息化教学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职业本科下"理实纵深"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具备知识理论高度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特色职业实践深度的职业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专业服务社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建立科学、全面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凝练出一支优秀的人才培养队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外高加索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沿线区域,语言服务在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和实现“五通”中起着重要作用。借助于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法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外高加索地区的语言教育服务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语言服务规划待完善、非通用语言人才培养不足、汉语国际教育力量偏弱、师资团队建设待改进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宏观战略指导与政策规划、实施多元化汉语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方高校教育合作和人才联合培养、优化教学提高语言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应对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身体在教师道德发展中的迷失主要体现为圣化的身体、规训的身体和殉道的身体。身体作为教师道德发展存在和发生的基础,可从身体主体、身体认知、身体体验等方面彰显丰富的道德意蕴。实现身体救赎的教师道德发展要注重从"离身"到"具身"的转变,要注重从"成神"到"成身"的转变,要注重从"蔽身"到"显身"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背景下,国家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也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直接关系。在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想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其关键在于构建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阐述了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结合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价值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态势及存在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应用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了“产-学-研”三结合的教育培养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难点”“重点”及“实施渠道”,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新常态背景下,国家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也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直接关系。在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想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其关键在于构建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阐述了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结合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价值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乡村治理要转型升级,凸出乡村建设的质量水平,走全面和谐发展之路。乡村治理要以人为本,夯实乡村多元化教育服务供给,注重社会成员身心健康,通过文体卫活动的组织引导来树立文明和谐的“新乡人”;乡村治理要凝心聚力,充分激发全体乡村社会成员的智识,通过设立规范化管理队伍,培育同心同德创业致富的“新乡情”;乡村治理要立足当下,实现乡村传统文化转化与创新,形成乡村社会成员良好的文化认同,培育理性化民间组织来孕育与时俱进的“新乡风”;乡村治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资源特色优势,开发协同化产业品牌,生成活力有效益的“新乡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