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云南少数民族汉语是客观存在于云南各民族社会实际交际之中的汉语,是交际中介语。从汉语的学科体系来看,其地位是汉语的民族变体,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依据母语、中介语、目的语的不同,云南少数民族汉语的类型呈现出多种具体的形态,其使用和习得方式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全国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80多种语言,双语和多语现象在我国民族地区是普遍存在的。何为双语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就是特指民族教育中运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为教学用语,借助民族语文学习汉语文,以实现民汉语文兼通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包括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以母语为辅助手段,以学懂汉语文为目的的初级形式;也包括采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与汉语文对比教学的高级形式。1.双语教学顺应母语与思维发展的规律。双语教学符合少数民族儿童语言、思维发展规律和现代教育学原理。任何民族的第一语言———母语,都是思维和表达…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云南10所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外语教育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探讨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的母语文化、汉语文化和外语文化三者的认同程度,以及三语之间的结构性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文化认同程度对汉语文化认同有积极的影响,并通过汉语文化的中介,对外语文化产生间接的影响。研究还发现外语文化认同程度对外语教育实践以及丰富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不少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教学必须考虑这样几个因素:一我国以汉语为通用语,东西南北中工农学商兵各领域都以汉语进行交际,因而培养的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科技人才要通汉语;二要发扬光大本民族优良传统,就离不开培养懂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人才;三为了使学生克服学习汉语文教材时产生的语言障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步伐,于是“母语为主,汉语为辅”或“汉语为主,母语为辅”等形式的双语教学便应运而生。不过,把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是  相似文献   

5.
1.双语教学 目前民族教育领域的双语教学是指用民族语言和汉语进行教学。国家为保证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因地制宜,在中小学采用民族语和汉语双语教学,逐步形成了民族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汉语授课为主,加授民族语的两种基本教学模式,并积极开展三语(民族语、汉语和外语)教学实验。目前,全国共有1万多所学校使用21个民族的文字开展民、汉双语教学,在校学生达600多万人。在民族院校和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部分中、高等学校也开展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6.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边疆省。在2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少数民族使用着26种本民族语言,其中近70%的人主要使用自己的母语,约30%的人除操母语外,同时兼用汉语或邻近民族的语言。边疆和内地山区的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  相似文献   

7.
笔者探讨云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的双语、双文化现象,双语观念的转变,双语语码的转换及云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民族性特点和云南少数民族的汉语习得特点等。研究主旨在于提高和加深人们对母语的价值、兼用语的价值,民汉双语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西部大开发及保存和发扬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语言、文化中的作用的认识,共同关注双语教育研究这一跨文化、跨学科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我国法律规定"各民族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上都有自己的自由".在少数民族教学中推行"以少数民族语文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文"或者"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加授少数民族语文"等双语授课形式,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实施手段.推行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并重的双语教学,与我国及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相符,是少数民族发展的最好选择.本文主要从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实施建议与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大变革,商品大通流,人员大流动,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少数民族要走向世界,必须先走向全国,必须通过语言关。下面我就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自己通过实践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意见。 一、双语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各少数民族除少数杂居区外,汉语和少数民族母语将长期共存。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中的多数仍然只懂本民族母语而不懂汉语,现在全疆民汉合校与汉族师生交往越来越多,而且学校、报刊、图书、广播、电影、或只懂少量汉语,本族母语仍然是本民族内主要的交际电视都使用汉字,逐渐形成民族文字与汉字并行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黔西北民族杂居地区民族种类支系繁多,语言、方言分布密集,多民族使用、兼用两种、三种或更多语言的情况极为常见,形成较为复杂的语言生态。上古时期,黔西北的语言生态格局便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经中古时期至元明清以来,由于族群的迁徙和融合,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语言生态格局。黔西北民族杂居地区的语言生态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类型,即少数民族母语强势型双(多)语类型、汉语强势型双(多)语类型和少数民族母语濒危型双(多)语类型。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语文教学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指我国少数民族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学校单科加授的汉语课程(以下简称汉语教学)。在我国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学校单科加授汉语。在内蒙古自治区特指用蒙古语授课学校单科加授的汉语教学。语文教学则指国内汉语授课学校的母语(或第一语言)教学。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非常重视,从1982年到现在分别制定了《汉语文教学大纲》、《中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草案)》、《汉语教学大纲》,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也正在制订中。根据要求,内蒙古自治区蒙古…  相似文献   

12.
新疆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就必须要互通语言,这样就产生了双语或多语现象.汉语是中国的国语,绝大部分人都在使用.如果少数民族不懂汉语,那么就不能与汉族人交流,就不能吸收汉民族几千年文明文化的优秀成果.为了培养少数民族的汉语能力,新疆各院校普遍开设了汉语课来适应社会的需求.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汉语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最重要的问题是在口语方面.如何上好汉语口语课,一直是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弱点.作为交际工具,语言与文字两者比较,语言是第一位的,文字是第二位的.因为语言是一种最直接的交际工具,“听”和“说”则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而“读”和“写”则是一种间接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一个民族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标志,是民族主要的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同一种语言在为不同的民族使用时会在语言结构等方面发生变化,形成鲜明的特点。笔者研究客观存在于云南各民族社会交际中的云南少数民族汉语,认为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以中介语方式体现出的汉语的民族变体的初级阶段;就其习得方式而言它是交际中介语,具有双重制约性、阶段性、相对稳定性、个体差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是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总结教学规律和方法,研究探讨其性质和特点,不仅是学科理论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实践的需要。佤语、汉语分属不同语系,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佤族学生汉语习得实际属于二语习得性质,习得实践表明母语干扰是佤族学生汉语普通话习得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基于教学实践,针对佤语母语干扰特点对佤族地区汉语教学提出可供参考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是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总结教学规律和方法,研究探讨其性质和特点,不仅是学科理论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实践的需要.佤语、汉语分属不同语系,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佤族学生汉语习得实际属于二语习得性质,习得实践表明母语干扰是佤族学生汉语普通话习得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基于教学实践,针对佤语母语干扰特点对佤族地区汉语教学提出可供参考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6.
塔吉克族是居住在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母语为高山塔吉克语,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南次语支。高山塔吉克语和属于阿尔泰语系的维吾尔语无论是在词汇组成还是语法结构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区别。近代以来,我国塔吉克族使用阿拉伯维吾尔文拼写高山塔吉克语,在不利于民族文化传承的同时,也给本民族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近年来,有学者提议塔吉克语应恢复使用传统波斯文字以保护传统文化、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号召。经过实地调研得知,塔吉克族的教育和生产生活中汉语和塔吉克语占主导地位。由此可见塔吉克语可以进行以恢复波斯文字为基础的改革,并坚持双语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深入研究以获得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解放后新创制文字的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多实行的是一种过渡性的以汉语教育为主的双语教育制。这种双语教育制,指母语是少数民族语的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龄儿童入学后,先学习民族语文,在掌握了本民族文字的符号系统,能较熟练地认读之后(一般需要一年左右时间),开始学习汉语文,并逐步增大汉语文的比重,最终过渡到全部用汉语教学。湘西苗族地区的小学教育,目前基本上实行的是这种过渡性的双语教育制。但是在实践中,这种双语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双语教育的目标问题、双语课程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设新的里程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部新制定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这是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设新的里程碑,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我国是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通用语言文字的国家。在56个民族中,除汉族以外,其他民族多数都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如何提高少数民族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是关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部于1982年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汉语教学大纲》),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  相似文献   

19.
双语教学在我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使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教授知识,两种语言的运用比例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来合理分配。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少数民族预科阶段和民族地区的幼儿以及初中等教育领域。二是对教学对象使用外语教授知识,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高等教育领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随着我国各民族间经济、社会、文化交往的深化,汉语成为我国通用的交流工具,掌握和使用普通话成为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广泛沟通、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指出: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藏区小学生由于地区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学习汉语普通话的能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方面,受藏语母语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用母语表达方式转换为汉语口语表达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家庭缺乏汉语口语交际的环境,致使在藏区小学生汉语普通话教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和复杂性。那么,如何有效提升藏区小学生的汉语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