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政治是民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参与政治、了解政治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网民在网络政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对政府决策、政务管理都产生了极大影响。网民在网络政治中扮演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角色,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政治中的政治主体分三个层次:网民、网络共同体、网络政府.其中网民是网络政治生活中的基本组成单元,本质上说是虚拟人与现实人的统一体;在网络政治中,网络共同体正在成为重要的政治主体,其发展速度将会更快,影响及作用将会更大;网络政府将在政治主体中处于核心的、关键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价值,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即网民的作用和意义;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引领网民精神生活、促进网民个体社会化、发展网民主体性等方面;实现其价值,必须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民的网络学习、网络人际交往、网络娱乐、网络购物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 ,针对网络影响 ,利用网络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网民的思想和行为发展规律以及对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学科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经验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是一个质的飞跃过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是这个飞跃过程的必然结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创立是有条件的。首先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特殊矛盾性 ;其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创立满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需要 ;再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创立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既深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应是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简单网络化,而应根据人们的网络实践和发展需求打造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有效地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拓展。在当前网络大发展的背景下,积极关注网民的"网络自我"教育,加强网民"网络理性"的培育,突出网民"网络实践精神"的塑造,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的几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网民的思想和行为发展规律以及对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学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经验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是一个质的飞跃过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是这个飞跃过程的必然结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创立是有条件的。首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特殊矛盾性;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创立满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需要;再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创立符合人社会科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既深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具有多元性、即时性、开放性和无界限性。网络对网民的吸引,网民对网络的依赖,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应充分认识网络影响的双向性,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充分认识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充分认识网络发展规律,切实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网络政治、网络社会、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的和谐稳定发展对网络公民的网络参与意识、网络参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公民的培育应考虑:在网络政治动员中培育网民的公民意识;在网络政治参与中锻炼网民的公民技能;在网络文化共建中强化网民的公民责任;在网络社会治理中树立网民的公民道德。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纽成部分,更是广大网民和政府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网络的不断发展.已经对法治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何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强化法治保障方面的建设,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网络作为信息来源、沟通手段和虚拟公共空间,与政治参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作为信息来源,网络显然为人们获得政治信息提供了新的途径,但人们获取政治信息的动机、必要的网络使用技术、网络使用者自身的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网络上大量政治信息的存在并不直接导致人们政治信息拥有量的增加.政治信息的增加与政治参与之间也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作为沟通手段,网络对不同的政治沟通方式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不同的政治参与方式受网络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网络因其分散性、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商业化等特性,而对于扩大公共空间的作用有限,网络还不能形成“一个”公共空间。尽管如此,网络论坛还是为网民表达意见提供了新的平台,因而有利于提高网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和信息交流的需要已推动世界迅速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撑,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在极大地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信息安全、网络综合症、网络低俗文化泛滥以及网络犯罪等问题.网络的健康发展需要社会教育力量的积极介入,引导网民对网络的社会效应形成正确认识,培养网民的正确网络价值观.在网络价值观教育中,社会、学校和家庭要相互配合,共同构建网络价值观的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中心(CNNIC)2004年1月15日公布的第十三次CNNIC调查结果,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4.1%,其次是18岁以下(占18.8%)和25~30岁(占17.2%)的年轻人,统计表明30岁以下的网民已达70.1%,这一部分网民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青少年。由此可见,在当今网络潮流中,青少年一代已成为互联网的主体,因特网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网络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影响主…  相似文献   

13.
网络民主,是由网民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政治参与的民主形式,其主体是虚拟空间的网民。网络民主具有虚拟化、去权威化、非正式化、交互性四大特点,在信息时代,网络不仅仅是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资源、一种重要的政治影响力。网络民主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效率,都具有传统民主参与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民主建设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促进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客观上防止和抑制了独栽专制行为的泛滥,巩固了民主的阵地,同时加速了公民民主意识和权利观念的形成,进一步促进民主程序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拓展了网民对政治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展现了网络时代民主监督的威慑力,加快了信息社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也助长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泛滥,影响和破坏国家的统一、社会稳定和公私信息安全。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消极影响的产生,涉及到诸如官僚群体的廉洁程度、执法水平、诚信等方面,还涉及到网络运营商和网民的道德自律意识和有序政治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5.
网络所固有的特性使得网民参与政治以群体主体的形式出现,并且在网络政治参与中表现出“群体极化”现象。群体极化对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双重影响,全面评价群体极化的影响,探索造成群体极化的深层原因,是引导网络政治群体理性参与政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网民人数的不断增多,网民通过匿名的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网络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实行网络实名制将给网络参政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克服实名制给网络参政带来的不利影响,化挑战为机遇,将会为网络参政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网络参政有了更大发展空间,将会促使网络实名制从可能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17.
网络所固有的特性使得网民参与政治以群体主体的形式出现,并且在 网络政治参与中表现出“群体极化”现象。群体极化对我国的政治文明建 设具有双重影响,全面评价群体极化的影响,探索造成群体极化的深层原 因,是引导网络政治群体理性参与政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广泛普及,网民政治参与话语表达呈现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群体极化与网络道德审判等非理性现象。这种非理性政治参与与话语表达凸显出片面性、盲目性、情绪性与偏激性等特征。为了进一步规制网民非理性政治参与与话语表达,需要营造理性舆论氛围、提升网民自律能力、引导网民理性发声、完善网络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9.
网络人机矛盾是透析网络社会问题的重要视角。网络人机基本矛盾是人的网络活动需要与计算机网络物质技术状况制约需要的满足之间的矛盾;网络人机具体矛盾是人机异质矛盾、人机时空矛盾、人与物化智力的矛盾以及人的网络异化。依据网络人机矛盾可以从深化网民的信息素养教育、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智库"、强化网民的"网络自我"培育等方面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0.
网络民主参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主参与是普通网民或网络社团以网络技术为手段,以网络公共空间为平台,参与政治,表达个人或社团意愿,从而影响国家机关权力运行,影响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的活动。它具有虚拟性、多向互动性、去权威性和离散性、直接性、快捷高效性等特征。网络民主参与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功能,其中积极功能是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