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5名公路自行车女运动员在夏季训练的两周时间中,在不同训练负荷下血清尿素氮与血红蛋白水平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训练负荷减轻的情况下,血清尿素氮水平显著降低。血红蛋白水平并未显著提高;在夏季训练短时间内,血清尿素氮比血红蛋白在监测运动疲劳时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以浙江省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六年的训练负荷反馈指标和机能反馈指标的采集、测试和分析,探讨上述指标对我省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男子运动员成长存在的影响,为我省场地自行车男子短距离项目的持续高效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六年的训练周期中,对我省自行车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清睾酮、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进行定期测试,并形成比较完整的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优秀组和普通组的血清睾酮、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6年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血红蛋白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②在机能反馈变化方面,与优秀组相比较,普通组的血红蛋白平均值在2012年、2016年和2017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血清睾酮则在2012年、2013年和2016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③在训练负荷反馈方面,仅在2017年,优秀组的血清肌酸激酶平均值与普通组相比较,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对场地自行车短距离男子运动员来说,血红蛋白在训练初期可能不是最主要的机能指标,但是到训练中后期可能会成为评价运动员恢复能力的一项主要指标;②血清睾酮水平的高低对场地自行车短距离男子运动员的成才至关重要,是训练初期就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指标;③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分别是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机体反馈指标,优秀运动员在训练内容转换的过程中,适应能力要好于普通运动员。  相似文献   

3.
为及时了解训练负荷强度和调控好运动员参赛时的身体机能状态,在赛前6周,对赛艇男子公开级优秀运动员训练中的心率、血乳酸、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肌酸激酶进行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赛艇赛前训练中血红蛋白和尿素氮能很好的反应赛艇运动员所承受的训练负荷和身体机能状态,运动强度增加,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呈下降趋势,血尿素氮水平呈上升的趋势;在大负荷的运动训练期间,赛艇运动员的肌酸激酶水平呈上升的趋势;在赛艇的日常训练中,血乳酸值的变化与运动员个体能力密切相关,在完成相同的亚极限运动负荷时,优秀的运动员血乳酸值相对更低.运动员在周实战模拟比赛中,心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赛前随着训练水平的提升,运动员的赛后心率相应提升.定量监控赛艇运动员训练课上的投入情况和阶段负荷变化情况,对科学安排和调整训练负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对备战第6届城市运动会的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进行赛前训练阶段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血清睾酮(T)及尿蛋白的跟踪监测。结果显示:女运动员HB明显下降,赛前训练开始阶段和赛前训练结束阶段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血清CK水平升高明显,男高于女,有显著性差异;BUN、T较稳定,波动不大;尿蛋白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江苏省参加2015年全国皮划艇锦标赛的10名女子皮艇运动员在赛前6周训练中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血红蛋白、红细胞积压、尿PH值、尿比重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在赛前第6周高强度大运动量后,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含量出现较大程度的上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整体偏低,表明高强度训练产生强烈刺激,且未能在短期内较好恢复;经过积极调整后,血液指标逐步降到正常水平,部分队员尿液指标处于正常值以外;第3周适当增加训练量和强度后,训练后增加了恢复手段与营养调整,第2周继续增加训练量降低强度,部分产生应激反应,采取积极恢复方法,赛前第1周整体处于正常范围。结论:生化指标能反映运动员对赛前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以及身体机能的状况;通过及时分析生化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恢复措施,能有效控制运动员身体机能;建议训练负荷的安排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训练恢复方法多样。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试了10名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经过三周大运动量训练前后血液中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睾酮和铁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三周大运动量训练血红蛋白明显低于训练前(P<0.05),晨血尿素氮明显高于训练前(P<0.05),血睾酮变化不明显(P>0.05),血清铁蛋白明显低于训练前。经过一周恢复性训练后,各项指标均恢复训练前水平,其中血睾酮明显高于训练前。以上结果表明应用这些生化指标指导、安排训练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在赛前训练阶段采用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与单独SIT训练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名云南省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身体成分测试、递增负荷测试和Wingate无氧功测试。结果:(1)两组运动员训练前后体重、肌肉量无明显变化,加压组体脂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对照组骨骼肌含量较训练前有显著差异(P<0.05);(2)训练后加压组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无氧阈心率 、最大心率与每搏输出量较训练前差异非常显著(P<0.01),最大有氧输出功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对照组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加压组相似,但增长幅度较加压组小,无氧阈心率、最大心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每搏输出量较训练前差异呈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运动员VE均较训练前有所下降;(3)训练后加压组峰值功率、相对峰值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对照组峰值功率与相对峰值功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平均功率与相对平均功率较训练前稍有下降。结论:(1)赛前3周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和单纯SIT训练均可引起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和降解加速,而导致骨骼肌含量下降;(2)赛前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和单纯SIT训练均可有效提高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且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较单纯SIT训练的增长幅度更明显,训练效果更佳;(3)赛前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可有效提升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爆发力水平和无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广东女子手球运动员赛前综合训练的负荷大小、负荷积累程度、机能恢复状态,测试了12名参加2012年全国冠军杯赛的广州女手运动员赛前五周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1)与赛前五周基础值相比,Hb、Rbc、Hct、MCV恢复值变化幅度不大;与赛前五周训练值相比,赛前四周、三周RDW训练值显著性升高,MCV/RDW训练值显著性下降(P<0.05),提示铁储备下降明显。(2)与赛前五周基础值相比,赛前二周CK恢复值显著性降低,赛前一周BUN恢复值显著性升高(P<0.05);与赛前五周训练值相比,赛前四周、三周CK训练值显著性降低(P<0.05),提示综合训练负荷强度积累效应不明显,BUN训练值呈逐步上升趋势,赛前二周升至最高值,达7.60±1.42mmol/L,提示赛前训练负荷量积累效应明显,可能与综合训练课时长有一定关系。(3)在赛前五周备战中,WBC总数始终在正常值参考范围内。与赛前五周基础值相比,Lym、Lym%、Mono、Mono%恢复值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合理营养可以改善训练负荷对机体产生的影响,赛前综合训练模式,负荷强度积累效应不明显,负荷量积累效应较为明显,机体免疫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9.
吴芸芸  张翠苹  陈旭 《精武》2012,(10):8-9
研究跆拳道运动员赛前训练中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血清睾酮(T)的变化规律,为跆拳道运动员赛前训练提供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家女子青年赛艇队运动员在备战世界青年赛艇锦标赛集训期间血清睾酮、血肌酸激酶、血红蛋白、血尿素氮指标的系统监测和分析,结果发现:1)血睾酮指标及血清肌酸激酶指标可以有效反映女子青年赛艇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及其对运动强度的适应性,两个指标之间呈现相关性。2)血红蛋白和血尿素氮指标可以反映女子青年赛艇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适应程度,同时可以反映运动训练计划安排的科学性及合理性。3)结合各测试指标对运动员进行具体分析,可以了解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变化程度及疲劳恢复时间,有利于对运动员赛前状态的调整和训练的安排。  相似文献   

11.
<正>公路自行车是一种长距离的周期性耐力项目。耐力素质特别是有氧耐力对于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尤其重要。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含铁蛋白质,在体内参与氧气的运输和体液酸碱平衡的调节。血红蛋白的水平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携氧能力,而携氧能力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血红蛋白水平的状况是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重要检测指标。一般在青少年运动员由业余训练转入专业训练的量以及强度变化的时期,或者训练  相似文献   

12.
杨明祥 《体育科研》2012,33(6):80-83-92
摘要:目的:旨在观察不同训练目的的4周高原训练对不同水平优秀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对8名优秀男子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4周高原训练,内容包括公路专项力量、速度和公路有氧耐力,健将级组(c1)组以专项训练为主,一级组(C2)组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每天监测晨脉;分别在高原训练2、3、4周和下高原1周后测试血常规;分别在大负荷训练后、休息后和下高原后2周测试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分别在高原训练前后测试身体成分。结果:两组晨脉均随运动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并表现出高原训练早期升高后期下降的变化趋势;两组白细胞(WBC)和淋巴细胞(LY)均在高原训练期间有所降低,结束1周后回升,C1组变化幅度更大;两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均在4周高原训练期间持续升高,并维持到结束后1周;C1组BU和CK变化与训练负荷相一致;高原训练后,C1组脂肪和C2组骨骼肌质量分别降低4.5%和3.9%.结论: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对高原训练的适应性变化会受到高原训练经历和运动训练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国家女子马拉松队7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在备战柏林世界锦标赛期间平原准备阶段、高原训练阶段和赛前平原准备阶段的血液指标(白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睾酮、肌酸激酶、血尿素)和机能指标(血压、晨脉)进行监控。总结在备战柏林世锦赛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探索适合我国女子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模式。研究发现,高原训练期间要有节奏地安排训练负荷,不同训练负荷性质的内容要穿插进行,尤其是在高原训练的强化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较为明显,应当增加训练监控的密度,避免过度训练的发生;同时赛前高原训练阶段、赛前平原训练阶段大负荷强度的训练,必须建立在雄厚的有氧代谢能力基础上,否则运动员很难完成持续性的高强度的训练负荷。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男子拳击运动员赛前训练期机能变化规律,对安徽省男子拳击队8名参加2013年全国运动会决赛的运动员进行连续6周的赛前训练生化指标监控。结果显示:1)安徽男子拳击运动员在本次赛前训练期的血红蛋白初期逐渐下降,中期明显回升,出发前达到最高水平;2)血尿素从第2周到第5周与第1周相比均有升高,每周变化幅度不大,赛前最后1周调整至较低水平;3)血清肌酸激酶在第3周和第5周出现两个高峰,呈"双峰"状态,赛前最后1周下降至平均水平;4)血清睾酮随运动负荷的变化呈阶段性变化,赛前最后1周回升到较高水平;5)每个优秀拳击运动员反应运动负荷和疲劳的各项指标波动范围各不相同,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在进行具体评价时建立个人正常值参照系,训练和比赛中可进行比对,更客观地判断个体机能情况。  相似文献   

15.
肖梅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5):25-26,29
跟踪观察与测定广东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备战全国冠军赛、第10届全国运动会预赛和决赛前训练期间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清睾酮(T)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Hb、BUN、CK、T四项指标的综合使用,可有效全面地反映女子曲棍球队运动员赛前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对武术套路运动训练监控的可行性 ,对 2 4名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进行了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 :在周大负荷训练后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升高显著 ,可作为评价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负荷的敏感性指标 ,而血尿素氮含量升高并不明显 ,表明血尿素氮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负荷的监测敏感度不高 ;在大强度间歇训练后 ,运动员血清 CK活性显示 ,院队各组比专项班各组升高显著、且恢复慢 ,各组内男子比女子升高幅度大 ,说明 CK活性的变化也受性别的影响 ,血尿素氮含量说明 4个整套的负荷量较大。提示 :教练员在提高强度的同时严格控制负荷量 ,绝对不能出现量和强度同步增加的情况 ,以免运动员机体出现过度疲劳。  相似文献   

17.
通过慢性动物实验,建立过度训练模型,为辽东楤木延缓或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Wistar大鼠77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C组)12只、运动对照组(EC组)17只、运动+人参组(EP组)16只,运动+辽东木忽木低剂量组(EAL组)16只、运动+辽东楤木高剂量组(EAH组)16只.6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后,分别测定血清睾酮(T)浓度、皮质酮(C)浓度、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血清尿素氮(BUN)和尿蛋白(TP)含量.结果显示,运动对照组大鼠血清睾酮浓度、血清睾酮/皮质酮比值、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血清铁蛋白含量明显下降;血清皮质酮浓度、血清尿素氮和尿蛋白含量显著增高.楤木低剂量组大鼠血清睾酮浓度、血清铁蛋白含量明显增高;T/C的比值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增高;血清皮质酮浓度、血清尿素氮和尿蛋白含量显著下降.楤木高剂量组大鼠血清睾酮浓度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血清铁蛋白含量、T/C的比值明显增高;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血清皮质酮浓度、血清尿素氮和尿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提示辽东楤木可以提高大鼠血清睾酮浓度、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含量,降低血清皮质酮浓度,血清尿素氮和尿蛋白的含量,有利于机体消除运动性疲劳,加快机体的恢复,与人参一样,具有类似的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训练课RPE对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场地专项、素质力量和公路有氧训练课的负荷水平进行监测,比较不同水平、不同性别运动员的评分差异。方法:上海自行车队短组运动员8名,其中男子6名,女子2名。赛前4周共完成16节场地专项训练课、8节素质力量训练课和7节有氧训练课。采用Borg的11分量表对运动员单节训练课的自感劳累水平进行评分,训练课RPE由RPE乘以训练课时间进行计算,分别统计单日及每周训练课RPE(sRPE)总和。采用Pearson相关对单日sRPE与次日晨尿PH和SG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总sRPE在赛前4周逐渐下降,场地专项和素质力量训练sRPE分别在第3周(W3)和第2周(W2)达到较高水平,4周期间有氧训练sRPE维持在较低水平;后两周3组运动员sRPE总体上表现出E-Female>N-Male>E-Male的变化趋势;仅女运动员的尿比重(SG)与sRPE存在低度相关,其它指标均未见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训练课RPE是评价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训练内部负荷的有效指标,但会受运动员不同运动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武汉市备战第六届城运会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赛艇测功仪多级负荷进行测试,测定不同负荷下功率与乳酸值,通过对乳酸阈曲线变化进行详细分析,以评价赛前训练效果及运动员个体能力。结果表明:运动员在体重没有显著性变化的情况下平均乳酸阈功率显著性提高,说明赛前训练有效地提高了运动员的有氧代谢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男子竞走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血细胞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对男子竞走运动员冬训期间及赛前训练中血细胞指标监控进行分析,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计数等血细胞指标。结果:青少年竞走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不同训练阶段的血项指标存在不同的波动性,其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血细胞指标对评定运动员赛前、赛后身体机能状况,训练负荷强度、负荷量等是不可缺少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