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从教育人类学概念的引进,到对少数民族以及社会转型时期教育问题的关注,教育人类学在我国历经了概念引进、研究兴起和学科初步形成的发展历程,正朝着本土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但客观而言,我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存在价值模糊、专业共同体缺失、研究主题模糊、研究范畴狭窄、研究方法缺乏专业性等问题。应从明确学科价值、完善专业共同体、拓展研究范畴、创新研究方法论这四个维度,探索我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和实现该学科本土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核心命题是教育与文化。少数民族教育和文化一直是教育人类学研究的传统领域之一,而今越来越多的民族志作品也将教师、学生、教育政策等主流教育问题写入了教育人类学的田野,而在此方面的学术贡献,彰显了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优势和解释日常世界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胡森(T.Husén)主编的《教育大百科全书.教育人类学》全面地阐述了教育人类学学科的内容,体现了这一学科的特点,整体论、文化分析、田野研究是其中突出的几个方面。《教育大百科全书.教育人类学》对当下我国教育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教育人类学从其产生之初就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有着紧密而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梳理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以及民族教育的关系认为,这一学科应既体现人类学的特点,又发挥教育学特有的功能,真正体现教育中人的本质和发展以及人的本质和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从学科间的关系来看,教育人类学属于教育学与人类学的边缘学科.教育人类学与民族教育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的名称不能混同,但两种学科可以互相借鉴研究成果,促进学科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透过“他者”视角China’s National Minority Education—Culture,Schooling,and Development一书,记录和再现了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眼中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社会文化图景,聚焦了教育人类学领域关注的核心议题:族群、文化和教育,其中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优惠政策、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理论、少数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等问题的探讨,在时下仍有其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本书凝聚了一批研究中国民族教育的国际著名专家学者,包括本书的引介者、译者在内,这一代教育人类学人对中国民族教育相关政策、成功案例、研究成果起到了推介、传播等积极作用,并在20世纪90年代,推动了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和民族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6.
樊秀丽 《教育学报》2008,4(6):11-16
从美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发展人手,通过分析“人类学与教育”到“教育人类学”学术用语在不同时期的使用,具体阐释教育人类学在其发展中所形成并具有的双重性格,即基础学科的性格和应用学科的性格。前者的目标是运用与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来推动文化人类学一般理论的发展,这是趋向于文化人类学方向的综合性教育研究;后者是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教育实际性问题的研究,以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珠三角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日益增加,基于有着不同生活学习经历、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逐渐被社会所重视,并成为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五十六个民族的团结融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珠三角地区民族团结工作的开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8.
陈学金博士撰写的《中国教育人类学简史》,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节点出版的中国第一部教育人类学学科史研究著作。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教育人类学从20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的近百年间,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学科意识、研究主题、代表作品、学科制度和代表人物。该书对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简明清晰地凝练了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发展线索,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与宏观社会演进的复杂关系,对中国教育人类学的话语体系建构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教育人类学本土化问题的探讨,既与其是全球化还是本土化、抑或二者兼收并蓄的困惑有关,也与学科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危机意识有关.为使我国教育人类学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兼收并蓄、视域融合,并最终实现本土生长,本研究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本土取向,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本土实践,学科体系和理论建构的本土探索,以及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本土诉求等角度,揭示了国内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实践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回答:教育人类学为何要本土化,以及如何本土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新世纪课程与教学走向丛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西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推出的聚焦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该丛书共6本,研究内容包括教师与教学研究、课堂观察与分析技术、学校课程管理研  相似文献   

11.
探索面向21世纪的教育哲学与教育经济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知识”与“价值”的冲突所构成的张力 ,将是主导 2 1世纪中国教育的基本力量。教育过程是教育参与者的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所展开的对话和不断阐释的过程。而以“最小成本实现每个参与者的个性的最大程度的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是教育经济学所探索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家 《大学教育科学》2007,5(5):109-112
对于"有没有用",有必要追问:何谓有用、对谁有用、何时有用、何处有用、是大用还是小用、是有用还是无用等问题.以这些来思考教育,就会发现,教育之"用",不仅是传授,更在于陶冶,其意义十分深远.讨论教育之用的出发点在于人,人的多种需要使教育有多方面之用,教育的地位由人的地位、而非政治经济的地位来支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行教育在“度”的方面有一个“过渡”、“失度”的问题,在“量”的方面有一个“过量”、“超量”的问题,在“衡”的方面有一个“均衡”、“失衡”、“权衡”的问题。凡此种种,都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教育全球化也在如火如荼地涌动着。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教育开放是世界各国发展教育、增进了解和交流的一项策略。从教育国际交流到教育区域一体化、全球化,教育开放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教育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开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开放战略要在全球化的视野里,主动扩大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教育交往,积极增强自身发展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教育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作为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学科--教育史,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长期被忽略的原因,探讨了教育史的教师教育价值以及教师教育中教育史课程的教学原则、内容和方法等问题.笔者认为,教育史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育史学科应当在教学原则、内容和方法深入革新,以胜任其承担的教师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16.
教育现代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的教育应如何实现教育现代化,笔者认为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新的学科教育现念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是不同的概念,创新教育充其量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教育观念、手段、方法而己。实施创新教育,必将有助于实现大学的目标和大学的理想,导引着高等教育工作者向着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正确的航向上前进。但创新教育在不久的将来必将被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所替代,因为人们对为实现高等教育终极目标而采取的教育理念、方法、手段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相似文献   

18.
家长在子女心目中是否有威信,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初中生家长有一种“失”威倾向,文章从家长的教育能力,教育方式,教育效果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当前初中生家长“失”威信的原因,并对如何树立和维护家长威信进行了深入探讨,据此,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建议,这对于树立和维护家长的威信,促进初中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网络教育自1998年起步以来,发展迅速,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然而,目前我国网络教育存在的一些缺陷却使得网络教育的整体效应和存在优势没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缺陷是:教学过程缺乏情感性、实践性、交互性;教育主体无法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教学质量没有得到保障;以及网络教育使得各种效应凸显.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国内外教育发展的现状,梳理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它主要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