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评价井地层压力预测其主要是对已完钻井地层异常压力进行检测,为邻近新井的钻探提供较为可靠的地层压力资料。胜利油田在济阳坳陷探区已经开展了十多年的评价井地层压力预测研究,完成了千余口井的地层压力检测剖面。评价井地层压力预测的推广为探井工程设计提供了必要依据,促进了胜利油田科学化探井设计和科学打探井的进程。而作为一种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其预测精度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焦点,因此本文结合济阳坳陷多年来的评价井地层压力预测的实践和大量的数据,详细分析了评价井地层压力预测精度的影响因素,指出了地层压力预测方法、正常压实趋势线的确定及参考井的选择等为三种关键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解决办法,有效的提高了济阳坳陷评价井地层压力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本次钻井的目的是获得该区的地层剖面,获取二。煤层的储层参数,主要包括:煤层埋深、厚度、水文地质条件等。完成该井的钻井、地质录井、地球物理测井、生产套管固井等工作,为后续射孔压裂及排水试气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长深D平1分支井为例介绍了松南长岭1号气田地质简况,欠平衡水平井分支井钻井剖面优化技术、研磨性硬地层造斜钻头优选、动力钻具优选、分支侧钻工艺以及欠平衡水平井压力控制技术和完井工艺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林强等 《内江科技》2014,(2):53+55-53,55
<正>氮气欠平衡钻井技术目前广泛运用于我国各油田开发当中,欠平衡钻井技术最大化的保护储集层。由于欠平衡井段地层压力是参考邻井或预测得来,再是欠平衡钻井工艺所致,钻进时井筒只有氮气和少量的原油及岩屑,井底处于负压状态,井口处于压力极低状态,井壁在高速流体的冲刷条件下也会带来一系列的井下安全问题。所以,在实行氮气欠平衡钻井时,考虑其特殊性将会给钻井工程带来一系列安全问题,本文主要从井控问题、井下安全问题、防火防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小玉 《内江科技》2009,30(7):89-89,178
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属于华北石油局华北分公司勘探开发区块,为进一步探索塔巴庙区块西北部古生界地层发育及含油气情况.开展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研究,落实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变化及厚度特征,探索下古生界盐下储层和油气发育状况,及寒武系含气性,力争钻获工业气流。华北分公司在本区块部署了D67井,本井为三开探井,设计井深:3615.00m;实际完钻井深:3610.00m。在钻井过程中,不断探索地层特性,加强技术研究,圆满完成了本井下古生界取心任务。为本井区古生界钻井地层剖面,区域地层对比和沉积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实钻资料。  相似文献   

6.
水力压裂高度预测,对试油和储层改造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地层强度参数、地层闭合压力(一般来说是最小水平应力)和岩石破裂特性计算出应力强度因子和岩石韧度来获取地层压力剖面和裂缝高度。同时运用破裂点最小水平应力与加压值之和与预测点最小水平应力相比较的方法来预测射孔层段压裂缝高度。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例中,达到了预期的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7.
井喷是钻井过程中地层流体(石油、天然气、水等)的压力大于井内压力而大量涌入井简,并从井口无控制地喷出的现象。而井喷事故则是由喷发时巨大的压力和冲击波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笔者就这一情况进行一下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前,石油钻井技术科学化的主要特征是以钻井信息化、智能化为特点向自动化钻井迈进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技术成就有:(1)发展了井下信息实时检测技术,如随钻测量、随钻测井、随钻地震、随钻地层评价和钻井动态数据实时测量,使钻井过程中井下地质参数、钻井参数和井眼参数能够实时测量、传输、分析和控制;(2)开发了井下导向和井下闭环钻井系统;(3)发展了有利于发现新油气层和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新钻井技术和方法,如欠平衡压力钻井、水平井钻井、多分支井钻井及连续油管钻井;(4)随着IT产业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提高石油行业勘探开发、数据应用和经营管理水平而进行的钻井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磨溪构造寒武系筇竹寺组与下伏层震旦系灯影组呈假整合接触,震旦系顶遭受了严重的分化剥蚀,分化剥蚀面上下地层是呈锯齿状接触。且寒武系与震旦系地层分属两个不同地层压力系统,上部寒武系地层属于高压地层,而下部震旦系地层属于低压地层,地层孔隙压力发生了巨大变化。钻井进入震旦系地层过多时,将会发生严重失返性井漏,给钻井井控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未进入或进入太少时,上部龙王庙组是磨溪构造的主产层,在以后开采时容易造成上部龙王庙组与灯影组的串气,给开采留下隐患。  相似文献   

10.
图4430C1井本布图油田一口小井眼套管开窗侧钻井。套管开窗段钻具扭矩大,小井眼轨迹不易控制;斜井段煤层发育,井壁不稳定,井眼尺寸小,井眼清洁困难;油层套管与二开井眼尺寸间隙小,固井施工时压力大,固井质量要求高。为此,本文采取了优化井身剖面,优选小尺寸复式铣锥,优选钻井参数,应用聚磺防塌钻井液体系,应用韧防窜水泥浆体系,顺利完成了该井的钻完井施工,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深部地层钻井问题堪称世界性重大工程技术难题。胜利油田初步形成了复杂地层条件下深井超深井配套钻井技术但还远远不能满足钻井生产的需要,尤其像胜坨这样的老油区,4000m以上的深井逐年增多,钻井施工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已成为制约加快勘探开发步伐的障碍。我们根据该油区的地层特点,建立了胜坨深部地层钻井技术模式,加快了该地区的深井钻井的速度,达到了提高技术和经济效益,满足油田深层资源勘探开发需要的目的。本文详细介绍了胜坨地区深部地层钻井新技术及其应用情况,通过现场3口井的施工表明,该技术有效解决了胜坨地区深部钻井井身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沙河街组地层压力系数级差大,安全密度窗口小,易涌易漏的问题;沙四下盐膏层、盐岩层、盐水层及CO2气体侵对钻井液的污染问题,实现了安全钻井,对今后胜坨地区深部钻井施工将会起到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气田目的层是古生界奥陶系地层,其油藏类型比较特殊,一般埋藏在5500米以下,是一种以灰岩岩溶为起因,以缝洞系统储集体掩藏的复杂油藏。在钻井施工中,由于地层溶洞裂缝比较发育,地层孔隙连通性好.地层对钻井液密度很敏感,安全窗口小,地层的平衡点难以掌握和控制,常常井漏与溢流并存。根据该油田的地层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钻井技术,减少处理井漏、溢流情况的时间,达到了缩短钻井周期,提高生产经济效益的目的。本文详细介绍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灰岩各种漏层对钻井的危害及相应的钻进技术,通过现场4口井的施工表明,该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奥陶系灰岩漏层的钻进,解决了钻进过程中井漏与溢流并存,即开泵井漏并置换出油气、停泵外溢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川西地区敏感脆弱的生态坏境,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提出了川西气田油气绿色开采战略目标,致力于油气开采过程中的成套技术研发,着重在压裂返排液重复利用技术、钻井液重复利用技术、地层水利用技术3个方面积极开展工程技术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于对西南油气分公司技术创新内外环境的分析,揭示西南油气分公司技术创新的本质,阐明在需求拉动和技术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企业要同时具备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和创新增效的理念及良好的制度保障,才能真正实现绿色低碳、持续创新的原理。  相似文献   

14.
胜利油田低渗透稠油区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主要以济阳坳陷为主,大多储层为低渗透油藏,突出的地质特征是油层多且单层薄、物性差、岩性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常规开采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由于水平井开发具有延缓底水锥进、增加油气井的泄油面积、提高油气井产量和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等优势,特别是能够实现难动用储量的高效开发,已成为胜利油田新区高效开发、老区挖潜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在胜利油田八面河、高青等五个油区所施工的的水平井多为1500米左右的浅井,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些油区水平井优化井身结构和轨迹方案、钻进施工技术、安全施工技术措施、钻井液工艺技术、完井技术等钻井工艺技术及其应用情况。该技术现场应用12口井,平均井深1633.5米,实现了安全优质钻井,提高了机械钻速和电测成功率,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对今后该油田水平井施工将起到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深厚表土层冻结法凿井井壁安全,从冻结压力、提高井壁强度,尤其是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于以后类似地层条件下冻结法凿井井壁设计和施工安全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气井一点法试井工艺技术简单,施工成本低,施工周期短,已广泛应用于大牛地气田气井产能预测和评价,一点法试井只要求测取稳定的地层压力、一个工作制度下的稳定流压,但一点法对资料的分析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和统计性,分析误差较大。特别是大牛地气田属于低渗透气藏,压力恢复缓慢,所测的地层静压值偏低,求产开井3天以上多数井测取不到稳定的流压,所取流压值偏高,计算的无阻流量均偏高。因而根据一点法所得到的产能方程来预测地层产能往往偏大,经验统计表明,开井时间越长,所求的无阻流量越低。  相似文献   

17.
技术学习是实现页岩气开发技术工程化的重要途径,开发技术工程化是实现规模化商业开发的前提。页岩气开发极大地区别于常规油气,具有显著的技术学习效应。依据涪陵页岩气田实地调研数据,拟合不同开发阶段对应井别的钻井总成本学习曲线,并与传统的技术学习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开发早期相对中后期,技术学习速率更高,钻井成本变动更剧烈;考虑规模效应时,钻井成本变动较为平缓,但技术学习的间接作用则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根据Demenico理论进行正演模拟能够敏感的检测到气层的AVO响应,因此AVO技术在气层检测方面占有比较大的优势,在AVO正演基础上,利用弹性参数的差异,通过选择适当的弹性参数表达式,对吴起地区30口井进行拉梅常数(λρ/μρ)交会分析,用λρ和μρ来区分含油气性,效果比较好,λρ和μρ剖面可以比较直观地解释含油气储层。研究发现在(λρ/μρ)交会图中好的含气性砂岩样点与其它样点(一般含气或者差气层)分布区域不同,含气性较差砂岩样点与其它样点基本处于同一区域中。研究结果不但对AVO正演结果进行了检验,还将含气性好与含气性差点砂岩区分开,对气藏商业价值研究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检索德温特国际专利数据库,获得控制井壁稳定的钻井液技术专利5243件,分析发现:1998年至今是全球控制井壁稳定的钻井液技术的成长阶段;技术主题包括钻井液体系及处理剂类、设备类和方法类;关键技术主要由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和技术服务公司掌握,国内三大石油公司的专利数量还较少。对此,建议我国要有针对性地开发符合国内现状的特色技术,加大自有技术的专利申请力度以尽快形成相应的专利保护网,通过学科交叉等手段超前研发下一代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