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策 《科学学研究》1991,9(1):25-31
数学与物理学的关系,和两个学科的知识一样,既是极为深奥的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与哲学密切相关的。对于数学与物理学的关系,杨振宁除了做出重要的理论贡献以外,还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提出了“数学与物理学的二叶理论”。本文结合他的理论贡献,初步探讨了他关于数学与物理学关系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2.
现代物理学对宇观和微观领域的研究对科学理论和科学仪器具有高度依赖性,这就在科学理论、科学仪器、观测结果、对观测结果的解释和评价这四者之间建立了某种统一性的关系。这一关系导致了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既是科学的,又是哲学的,并且,同时又是源于科学的哲学,还是源于哲学的科学。爱因斯坦和玻尔的世纪大论战、爱因斯坦的理想试验和相对论理论、量子力学的微观模型、超弦理论的构想,以及现代物理学对微观终极性的探索体现出来的正是现代科学中所呈现的科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科学化的一般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与评论了在高能物理学、智能科学、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中,哲学与科学跨学科研究的近况。在简要说明了这些学科的哪些前沿问题与哲学发生了相互碰撞的同时,也介绍了近年来这些方面在国际上出现的交叉研究机构与人物。  相似文献   

4.
刘岩 《知识窗》2015,(1):55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必须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物理学与其他各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哲学、天文学、建筑学等。教师只有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着手,努力探寻高中物理学历史与教学的结合路径,才能实现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一、从知识与技能方面从物理学的历史来看,所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建立在实验之上,而实验技术与实验思想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希腊哲学与希腊科学之间的联系,向来认识比较模糊。文章通过对古希腊物质构成理论、行星天文学和"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考察表明,巴门尼德的"是论"、柏拉图的"相论"和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对于上述理论之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希腊哲学是科学之母。  相似文献   

6.
科学哲学的文化研究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哲学的发展,除了自身内部的逻辑张力外,还受到外部的两个“大环境”的影响:一是科学,特别是重大科学理论发展的状况,比如,20世纪上半叶的物理学革命对当时的科学哲学的发展就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是哲学主流的走向,科学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密切,可以说,科学哲学是在作为更大背景的西方哲学中发展的,后者的每一次重大理论发展都会对前者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随着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兴起及盛行,后现代科学哲学亦成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态势。实际上,西方科学哲学也一直存在着两个相应的发展主流:一是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这一分支更多地出现…  相似文献   

7.
写下这个题目,自己都有点觉得匪夷所思。现代物理学告别思辨的形而上学已有一百多年了,难道当今物理学界的顶尖级泰斗霍金与思辨哲学真的还有什么瓜葛吗?当年似乎只有谢林和黑格尔合办过一份《思辨的物理学》杂志,自那以后,“物理学”和“思辨”二字始终无缘,谁要再想起这个话题,将被人视为从坟墓里爬出来的古尸。不过,双方接近的苗头至少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物理学在它的发展中越来越像是思辨哲学。我本人当时就是从“内部发行”的不定期杂志《自然辩证法》和《摘译》上的那些大批判文章的字里行间里,去捕捉现代物理学最新进展消息的。我像读哲学文章一样怀着巨大的热情读那些宇宙学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量子物理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一种分支,与普通的物理学研究的宏观领域不同,量子物理学研究的是微观世界,也因此人称为量子物理学未研究量子现象的物理学。量子物理学始于20世纪初,显微镜与望远镜不断发展,物理学家门通过对微观世界中粒子组成与运动规律的研究逐步讲量子物理学建立起来。量子物理学的现象并不同于在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其理论极其抽象,其数学工具比较艰深,要想对量子物理学有一个深入研究与了解,必须对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进行研究。文章基于高中生视角,以多元化客观化的态度分析研究问题,对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史作一个浅析。  相似文献   

9.
一科学哲学的产生科学哲学的产生是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0世纪初,科学理论加速度出现和发展,特别是经典物理学的崩溃和新的物理学的发展,非欧几何系统的建立,几何、代数、算数的公理化,命题逻辑的符号化等。这种根本性的变革自然地唤起人们对科学进行元研究。另有一些哲学家要用科学改造传统哲学。赖辛巴哈在《科学哲学的兴起》一书中指出:“本书认为,哲学思辨是一种过渡阶段的产物,发生在哲学问题被提出,但还不具备逻辑手段来解答它们的时候。它认为,一种对哲学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不仅现在有,而且一直就有。本书想指出,…  相似文献   

10.
刊发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的《对立统一时空观》、《量子图像与量子哲学》和《浙江大学学报》的《复八维时空理论导引》,构成了对立统一时空观内在统一的理论整体。其理论框架如图所示。该图表明 :这一理论是根除克服当代物理学三大基础理论的重大缺陷、谬误和困难的产物。当代物理学基础理论的根本性缺陷 ,集中表现为狭义相对论无法解决专为检验这一威力无穷的物理学理论能否自圆其说而设计的基本“思想实验”——“宇航年青”的物理本质问题。《对立统一时空观》之“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片面与修正”,在人类认识史上首次论证了 :被“介…  相似文献   

11.
尼耳斯·玻尔关于原子结构的量子理论在1913—1925年占据原子和分子物理学主流地位。这一理论不仅在理论上有创新之处,在经验上也十分成功,这一点成为人们在早期接受该理论的主要原因。玻尔本人十分热衷于实验预测和实验检验,从未忘记一个好的物理学理论必须与实验结果一致。本文将概述玻尔原始理论的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相关实验,继而介绍他在1921—1923年提出的修正模型。玻尔雄心勃勃地希望在此模型中能够用元素的电子组态来解释周期系。在本文结尾部分,笔者将简述玻尔轨道原子模型向基于海森伯量子力学的新原子理论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
干涉现象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一直是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对干涉现象中能量的空间分布问题分别用电磁波理论和量子理论进行分析,来探讨干涉现象中令人困惑的光能量分布的形成机制。由此给出光的波动理论的局限性,并指出量子力学的解释具有更大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对称性理论的发展达到空前的繁荣,尤其是对称性原理在量子理论中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指导性原理。我们通过对称性的发展来谈论物理学课程的创新与实践,有着两个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可以强调对称性在物理学课程的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找出物理学课程中潜在的创新点,用来指导实际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15.
Though it is still a big challenge to unify general relativity and quantum mechanics in modern physics, the theory of quantum field related with the gravitational effect has been well developed and some striking phenomena are predicted, such as Hawking radiation. However, the direct measurement of these quantum effects under general relativity is far beyond present experiment techniques. Fortunately, the emulation of general relativity phenomena in the laboratory has become accessible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up to now, these simulations are limited either in classical regime or in flat space whereas quantum simulation related with general relativity is rarely involved. Here we propose and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 a quantum evolution of fermions in close proximity to an artificial black hole on a photonic chip. We successfully observe the acceleration behavior, quantum creation, and evolution of a fermion pair near the event horizon: a single-photon wave packet with positive energy escapes from the black hole while negative energy is captured. Our extensible platform not only provides a route to access quantum effects related with general relativity, but also has the potentiality to investigate quantum gravity in future.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物理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教学过程中一些制约大学物理教学的因素,同时提出了提高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积极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The important role of ionized atoms and molecules in many aspect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henomena is being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Typical research areas are astrophysics and interstellar molecular syntheses; plasma physics and fusion research; aeronomy and effects of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on high atmosphere constituents; ion-molecule reactions; mass spectrometry; fundamental research on structural problems; behaviour of excited species; quantum theory of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chemical kinetics. This paper emphasises the role of the autoionization process and discusses some of its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used for its study.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质一元论"的观点,文章阐述了量子力学如何描述微观世界的客观属性。文章认为,由于采用了不具唯一性的波包塌缩假设,哥本哈根诠释对哲学基本问题构成的挑战并非根本性的,有人由此得到物质-意识不可分的结论在科学和哲学都是不严谨的。针对卡尔·波普尔"三个世界"哲学,文章基于量子测量理论描述了多个观察者如何对微观系统进行探测,形成客观的量子测量,产生微观世界的客观知识,从而对波普尔的客观知识世界(世界3)给出了基于量子力学本体论的哲学解读:物质世界(世界1)与精神感知世界(世界2)的物化载体(认识主体)相互作用,形成二者的关联和纠缠,它们对应了主观世界在内的精神感知全体,其中具有客观性的部分构成了微观世界的客观知识。文章还指出,伴随着微观系统客观知识世界的形成,信息从物质世界流向主观客体,信息流的指向定义了不同于通常物质世界的精神感知的物化载体。  相似文献   

19.
The standard model (SM) of particle physics, comprised of the unified electroweak and quantum chromodynamic theories, accurately explains almost all experimental results related to the micro-world, and has made a number of predictions for previously unseen particles, most notably the Higgs scalar boson, that were subsequently discovered. As a result, the SM is currently universally accepted as the theory of the fundamental particl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However, in spite of its numerous successes, the SM has a number of apparent shortcomings, including: many free parameters that must be supplied by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no mechanism to produce the dominance of matter over antimatter in the universe; and no explanations for gravity, the dark matter in the universe, neutrino masses, the number of particle generations, etc. Because of these shortcomings, there is considerable incentive to search for evidence for new, non-SM physics phenomena that might provide important clues about what a new, beyond the SM theory (BSM) might look like. Although the center-of-mass energies that BESIII can access are far below the energy frontier, searches for new, BSM physic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its research program. This report reviews some of the highlights from BESIII’s searches for signs of new, BSM physics by: measuring rates for processes that the SM predicts to be forbidden or very rare; searching for non-SM particles such as dark photons; performing precision tests of SM predictions; and looking for violations of the discrete symmetries C and CP in processes for which the SM expectations are immeasurably sm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