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已建立的最小劳均耕地面积、耕地劳动力承载力、耕地规模种植压力指数和耕地劳动力承载力指数的概念及模型[2],对鲁西北地区未来50年不同情景下的耕地劳动力承载力的可能变化进行了多情景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何种方案,鲁西北地区最小劳均耕地面积均呈增大趋势,而规模种植压力指数只在理想方案下呈逐渐降低态势,在不理想方案和适中方案下均呈升高趋势,且以不理想方案下提高的幅度较大;由2010年到2050年,耕地劳动力承载能力将逐渐降低,劳动力超载程度逐步加剧,农业劳动力剩余现象将十分严重.因此,要保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必须寻求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途径,确保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下,实现耕地数量与农业劳动力总量的动态平衡,从而消除压力.  相似文献   

2.
曹揆昕  邓寿安 《预测》1992,11(6):27-29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当前,尤其是今后困扰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难题。安徽省作为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农业剩余劳动力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尤为突出,这个矛盾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安徽省九十年代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基础。因此,对未来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状况和转移进行定量分析,以便于我们能够正确制定经济、社会、人口发展战略,显得至关重要。 1 当前安徽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规模估算农业劳动力规模与耕地的比例关系,是衡量劳动力不足、相适应或过剩的尺度。据调查,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也随之产生。如何为大批剩余劳动力寻找新的出路?本文以云南禄劝县为例,对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一、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关问题分析禄劝县地处滇中高原北部,有耕地39.07万亩;1986年全县总人口40.27万人,其中农业  相似文献   

4.
运用劳动-耕地比例法估算了从1978年到2008年的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并且预测了剩余劳动力数量的变化趋势,文章指出,强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根本出路,而加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应建立合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赵路 《未来与发展》2012,35(7):95-98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大,面对经济结构转型下的巨大就业压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愈加突出。国外研究者从多角度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途径以及各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践。针对我国国情,国内学者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约因素、制度缺陷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新时期,我国必须顺应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规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6.
苏中义 《今日科苑》2007,(12):11-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劳动力基数大,且供给不断增加,到2006年我国农村的劳动年龄人口已达到60012万人。而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由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过度;农业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减少;乡镇企业劳动力吸纳程度的降低;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不断减少,致使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不可回避的一道难题。只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7.
金崇芳 《资源科学》2012,34(7):1369-1374
从资源经济学角度来看, 人力资源的质量, 即人力资本, 是影响劳动力效率的重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 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本文采取耕地劳动比例法对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行了估算, 并对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质量现状进行了简单地实证研究。分析显示, 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人力资本方面目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陕西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且总体数量呈增长趋势;②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质量较低;③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结构明显不尽合理。因此, 改变陕西乃至全国经济过去多年形成的城乡发展不均衡局面, 全面提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 既是体现社会公平、和谐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 同时更是实现陕西及全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大策。促进陕西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加强农村教育入手, 积极通过公共政策有效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健康水平、受教育程度及劳动技能, 充分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社会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源,充足的劳动力是保证社会化大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但是过多的劳动力沉淀在农村,不仅是对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影响农业的规模经营、现代化进程和非农产业的发展.本文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从内部和外部阐述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原因的基础上,对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趋势和流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源,充足的劳动力是保证社会化大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但是过多的劳动力沉淀在农村,不仅是对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影响农业的规模经营、现代化进程和非农产业的发展。本文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从内部和外部阐述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原因的基础上,对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趋势和流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已经演变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和进入小康社会的制约条件,我们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规模和结构、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的现状.以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A的四川农业规模效率的两阶段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要素规模的扩大与农业的生产效率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采用两阶段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的农业规模与其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先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对四川的农业进行规模效率的实证分析;再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四川省农业规模效率的主要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耕地面积和农林牧渔业劳动力的变化与规模效率呈现负相关关系,机械总动力的变化与规模效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湖北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一定程度上在于农业科教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在对湖北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曼奎斯特指数方法测度2000-2012年湖北省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结果表明:农林牧渔业科研机构技术效率平均提高了1.6个百分点,说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技术进步率的降低导致农林牧渔业科研机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下降了0.6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科研机构的规模效率值大于1,逐渐达到适度的规模水平。政策建议:要合理定位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同时注重政府作用的发挥。农业科技投入的强度、方向适度微调。进行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2005年和2007年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墨玉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所处的发展阶段、务工农民的行业分布、地域分布、收入水平等总体特征,探究了促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墨玉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起步进入加速阶段,外出务工农民主要从事农业和餐饮服务业,从收入上看在疆外务工的人员收入远高于疆内.根据墨玉县发展的实际和调研表明,促使农民外出务工的原因主要包括:县域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剩余劳动力数量增加、外出务工预期收入高于务农收入和人均耕地资源量少等.同时,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是否为低收入户、户均可耕地面积、性别等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要因素,充分体现了干旱区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和民族因素等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外出务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雯  张小雷  雷军  杨德刚  杨宇 《资源科学》2009,31(2):185-192
本文根据2005年和2007年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墨玉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所处的发展阶段、务工农民的行业分布、地域分布、收入水平等总体特征,探究了促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墨玉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起步进入加速阶段,外出务工农民主要从事农业和餐饮服务业,从收入上看在疆外务工的人员收入远高于疆内。根据墨玉县发展的实际和调研表明,促使农民外出务工的原因主要包括:县域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剩余劳动力数量增加、外出务工预期收入高于务农收入和人均耕地资源量少等。同时,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是否为低收入户、户均可耕地面积、性别等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要因素,充分体现了干旱区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和民族因素等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外出务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9亿多农民。目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问题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耕地、土壤、水、种子、气候和季节的稀缺性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人地矛盾尖锐,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由于农外就业机会较少,使一部分劳动力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人力资  相似文献   

16.
罗剑朝 《资源科学》1990,12(5):41-47
一、问题的提出 土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它既是农业劳动力劳动投入的吸纳体,又是人类改造和利用动植物生理机能以获得一定要求的农产品的主要手段。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产出,必须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投入为前提。也就是说,土地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往往决定着土地生产率及土地承载量的大小。作为土地主要组成部分的耕地资源,是农产品产出乃至农产品总供给的基础资源之一。在传统农业时期,由于农业投入的短缺和工业发展水平的限制,农业是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南阳市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辖农业大市,该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巨大,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直呈现较大规模,为了更好的体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的程度,本文通过构建贡献测算模型,来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南阳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寿光农业结构类型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寿光农业结构类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寿光耕地、劳动力、化肥、农药以及科技等农业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寿光属于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农业经济相对发达和农业生态环境状况相对较差的农业类型.寿光人均耕地面积小,2002年只有0.084hm2,但每公顷耕地产值高,为29 969元,是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全国平均值的2.9倍.寿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物资投入水平高,每公顷耕地的投入量分别是全国平均值的4倍、7倍、21倍.近年来,科技进步对寿光农业新增产值的贡献率有所下降.文章最后提出了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对策:保护耕地资源,发展节地型农业技术;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普及优良品种资源;转移农业劳动力,发展节劳型农业技术;推广节肥节药节膜型农业技术;研究开发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李缜  苏小斌 《预测》1992,11(3):36-41
1 城市人口机械增长与城市化城市人口机械增长是指国内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净迁移的社会进步过程。它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必然导致有限自然资源条件下的农村劳动力过剩,需要转移到其它产业或地区寻求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城市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数量增加,城市本身再生产的劳动力已不能满足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成为必然的补充。在农村和城市对劳动力资源的推拉合力作用下,农村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农村在全国占有面积非常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但是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这些剩余劳动力根本无法得到转移,农村劳动力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这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