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前教育学术界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论述.由于所秉承的理论基础与论说立场各有不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过程与结果存在相当差异。但总结起来.可归结为三类取向: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和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的注意力不是学习某些学科知识或教育知识。也不是个别教师的所谓“反思”.而是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一种真正体现“教师为本”理念的教师文化。其最理想的方式.是一种合作的发展方式.即由小组的教师相互合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的形成与改进。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文化”。正是教师文化。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和身份认同。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基于教师之间的开放、互信和支持的合作互动的教师文化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当与本地课程发展结合起来时。是最为理想的一种文化。只有建立合作互动、充满活力的教师文化.才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之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丁洋 《江苏教育》2023,(19):87-89
“小步长程”描绘了一种教学伦理图景,要求教师的每一种教育活动、教学行为都具有完整的、指向明确的教育意义,让课堂教学成为一种结构化、科学化的活动。同时,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小步长程”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具有目的性、组织性,使教师专业发展的集体性的自觉行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价值冲突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在学校内部表现为不同教师个体之间和不同教师群体之间的冲突。教师管理就是一种关涉到价值冲突及其协调的实践哲学。学校管理者要正确认识教师内部存在的价值冲突,建设学校文化引导教师价值走向,并采用利益分析、层级量化等方法消解教师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4.
教师常常感觉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有条鸿沟,通过案例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本文通过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从学生的认知、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教学冲突也是一种有效的课堂资源、教师需要典型案例的专业引领四个视角进行分析,以此来提高教师的分析、反思能力,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专业素养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提升和高效课堂打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多维度、多途径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和重点。综观教师专业生活的现状,我们可以把促进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归结为三类:一是外在的培养与培训,对教师进行专业服务和学术引领;二是个人的实践与自我反思,激发内驱力,促进教师个体实践行为的改进;三是建构合作共生的教师文化,有利于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与共同进步。但长期以来,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相轻”的偏见,也由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繁重,缺乏专业对话的时间和氛围,更由于教师劳动具有比较明显的个体性和教师考评制度以个体为主的导向,学校文化中充斥着浓厚的个人主义和学科本位思想,教师处于单兵作战、孤立无援,甚至是“假合作、真竞争”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是教师文化式样的建立和发展。然而,一种新型的教师文化式样的发展必然存在诸多的矛盾、不协调和冲突。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文化冲突包括教师文化价值观的冲突、教师行为文化的冲突等。面对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文化冲突的种种困惑与挑战,我们应该在教师的生活世界和教师的非日常生活世界中更好地认识、引导、消解教师文化冲突现象。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师专业化相关理论的不断丰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主题。为了克服教师之间同质性的“可学”现象,教师必须整合整体经验与个人经验,形成个人风格,实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从“可学”到“不可学”。营造优良的教师文化氛围、强化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意识和构建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是教师专业发展超越“可学”达到“不可学”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观念作为教师个体成长的“伴生物”,是教师文化的核心构成元素,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依据结构功能理论,教师身处和谐社会体系之中,其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体系结构的规约,教师教育观念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来自学校或其他专业团体的外部支持对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冲突理论则认为,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其教育观念的形成是教师进行主动社会建构的结果,教师应该担负起建构个人教育观念的主要责任。而符号互动理论则强调,个体不能无视和脱离社会结构与情境的影响,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教师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与他人互动、对话、沟通的动态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中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需要处理企业文化和职业院校文化的关系,两者源自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和学校的分化与发展.企业文化和院校文化之间存在冲突、互补、渗透和融合四种关系,两者之间的冲突妨碍了学生、教师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需要整体设计,从观念、制度和行为多层面综合推进两种文化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教师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的教师文化有利于教师个体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发展成长的环境不仅仅是让教师学习某些学科知识或教育知识,也不是个别教师孤立的“反思”,而是根据共事、开放、信任的原则,构建一种合作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1.
教师发展是教师文化的创生与转变,“文化人”是现代教师的一种崭新形象。教师的本性是文化性,教师是文化的建筑和寓所,教师文化能够充分表达教师的完整形象和存在方式。从“专业人”走向“文化人”,整合教师的多元发展路径,致力于为教师打造一种“通过文化、在文化中、为了文化”的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教师发展与教育实践转变的同步化变革,是当代教师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个体的文化能力是指教师个体建构和创造文化的能力。它是教师文化变迁与发展的动力之源。目前学校中存在着教师个体文化能力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师"委曲求全"、"文化趋同"、"文化依恋"与"主体缺失",其根源在于"职业风险"、"文化冲突"、"预定和谐"以及"品行没落"。  相似文献   

13.
"教师发展地图"的实质是融合学习资源、专业能力要求、教师专业发展导航路径为一体的校本化的教师培训体系。"教师发展地图"由"教师学习资源库"、"专业发展要求表"和《教师发展手册》三部分组成,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情境性和实用性、开放性和持续性等特征。"教师发展地图"让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更有动力、教师培训更有实效,形成了动态更新的学校知识系统。  相似文献   

14.
当“产业化”的喧嚣、“世界一流”的激情、“教育公平”的呐喊都失却“新颖”,成了老生常谈的话语之后,作为理性堡垒的大学确实需要反思本身。尽最大限度地将趋利性为我所用,正确引导,将其转变成促进大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必须有一个利益权衡的基点。利益基点确立对位,就有助于大学的发展;利益基点如若与肩负的历史和组织使命不相吻合,一定会束缚大学的发展。其要义正是在于打破利益分配中的官僚垄断地位,在行政与学术之间建立平衡系统,让两者都找到各自的正确位置——行政在为学术服务的同时获取利益,学术在为大学目标的实现中有所作为而获取利益。  相似文献   

15.
“国培计划”的成效不仅得益于党和政府对教师培训的高度重视,不仅得益于长期积淀的培训经验和仁人志士的精心组织,其关键更有赖于对教师培训的理性认识和创新实践。从教与学的角度上讲,充分认识“学习者”、“教学者”和“生命者”的教师角色,深刻领会“状态大于方法”、“研究大于经验”和“关键大于整体”的培训取向,积极践行“以关键问题为基础”、“以反思研究为支撑”和“以幸福人生为追求”的培训策略,这既是“国培计划”高效实施的现实命题,更是推进教师培训科学化、专业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就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学校文化场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载体。学校文化场域中作用于教师成长的力量结构包括行政力量、经济力量、家庭力量、同侪力量、学生力量及教师自我,这些不同的力量以不同的文化价值存现或制约着学校文化场域,并存在着多种文化冲突,主要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组织文化与自我文化,规范文化与经验文化等。作为价值主体的教师的专业成长,正是在这多元文化场域中根据他们在空间里所占据的位置以其或规避、或迎合、或整合等各种行为选择,不断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价值定位,以求维持或力图改变其在空间的范围和形式,由此才由一名"新手型"教师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甚而"专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17.
王振生教授通过回顾教学生涯中的二三事,概括出他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的教学历程。相长、责任和补遗是大学教师由外及内进行能力与精神培塑的过程,是大学教师发展由因到果的逻辑,是一名大学教师的教学活动由个体行为转化为社会行为的总结与升华。我们衷心希望更多的老教师们来本刊“补遗”,希望更多的青年教师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8.
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文化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教师文化建设,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广泛的机遇和条件,目前的教师文化本质上仍是一种与教师的“技术熟练者”身份相适应的适应型文化,这种适应型文化因为背离了专业化的内涵而阻滞了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应该反思并积极寻求重建教师文化的路径和具体策略,与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者”身份相适应的创生型教师文化将是当下教师文化重建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19.
对人性的假设引导着制度设计的方向。现行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是以"理性人"为人性假设,师德规范则是以"德性人"为人性假设。这两种制度在学校并行,其人性假设的冲突引发了教师的角色冲突与内在焦虑。此种状况提示学校管理者应以系统的思维开发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加强对制度设计的人性考虑,以更加复杂和全面的人性假设来支持制度的设计与运转,对人性中的积极因素既要加以合理的利用,又要提供必要的约束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化作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它要求将教师教育过程融入到整个教育生活和学习生活过程之中,用教师的职业精神整合学科知能和教师专业知能,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准。针对当前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不足,我们提出了优化教师教育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和要求,在方案中体现了教师教育一体化理念,拓展了人才培养方案内涵,充实完善了实践课程体系,通过“模块化”设置课程,强化了学科特色和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