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教学主体论的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教学主体论的浅见江苏省沐阳师范学校华玉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谁是主体问题的论争已历时很久,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形成共识。《"学生主体论"质疑》(《上海教育科研》1995年第10期)一文指出:"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现实客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而新课标把“教学过程”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了过程的重要地位,这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举措。“结果”固然熏要,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判断、选择。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教师就早早地把结论交给学生,学生对结论足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因此,不注重过程,结果就会成为“空中楼阁”。那么如何施法于教学过程呢?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是建国以来教育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人们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持久的学术论争,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我们将沿着历史运行的轨迹,展示这一问题的研究概况,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一、历史轨迹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问题可上溯到本世纪初“现代教育”派“学生中心说”与“传统教育”派“教师中心说”的对峙和论争.赫尔巴特尖锐地抨击了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片面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权威,宣称“按照方法培养(学生)心智的艰巨任务,从总体上讲应留给教师”,“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杜威则走向另一极端,在他看来,学生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是在经验中获得生长的  相似文献   

4.
面向新课程,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职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为“会学知识”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启发学生善于质疑。因为科学质疑、不断探索的意识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动力,没有质疑、探索就没有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自己  相似文献   

5.
卢彩霞 《文教资料》2005,(2):125-126
学生时代的我就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熟知了这么一句话:“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把主体地位让给受教育者——学生”,登上三尺讲台后,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学生仍长期地处于被传授、被灌输的状态,主体地位并没有多大的体现,究其原因,原来该由学生展示的“舞台”给我们的老师给“拆”了,一番自责之后痛下决心,还学生一片广衰的天空,不再让他们被迫接受知识,把该属于他们的主动交给他们,以下是我在工作中的几点做法:一、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有利于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是提…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更加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和“主体性学习”,用“双主体转换论”来阐释教学,流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念,但这并没有科学地阐释出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律。教育视阈中有关主体间性的研究是我国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主体间性教育是对主体性教育的继承、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这已成为当代教师应遵循的教学宗旨。在社会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质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科学地认识并正确处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辩证关系。因此在进行“小学社会学科自主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过程中,我开始尝试“主导引学、主体探究”的“双主”教学。它以  相似文献   

8.
陈琼雯 《职教论坛》2001,(12):57-57
自质疑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提出问题,即“自问”,提问主体和提出问题都由教师转向了学生,学生由原来单一“答问”的任务变为“问”与“答”的双重任务,从而完善了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由被动态转入主动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质疑能力呢?本人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如下原则:1、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发展学生的自我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型”人格,弘扬人的主体精神。2、坚持平等性原则。教师…  相似文献   

9.
今年课堂上吹来了一股清新的“生态”风,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学生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如今课堂上,学生有机会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了。但是,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对学生这一主体的忽视,有意或无意地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致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尽管在教学主体以及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上存在各种分歧。但教育理论界似乎已基本上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即“坚持以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统一”,或“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我认为,这种观点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与学的统一问题上,尽管较之以往有所深入,但仍然有商榷之处。其一,它仅仅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由此导致把同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方关系加以分裂,而仅仅理解为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其二,由于割裂了同一过程的教与学的  相似文献   

11.
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问题,历来是教育学所关注的根本问题之一,也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这个问题之所以如此备受关注,不仅在于其对于构建教育理论的基石性作用,而且还在于它对于确立科学的教育原则,改革现行的教育模式的决定性意义。在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应当如何处理?学生究竟应当处于何种地位,发挥什么作用呢?近年来主要存在着“教师主体”、“双主体”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等多种观点的论争。造成分歧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师生关系问题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则“在于以往的研究没有把教育过程中施教与接受这两个既互…  相似文献   

12.
方叶强 《贵州教育》2012,(22):36-38
在孩子的教育、教学上一味求“快”,容不得“慢”,恨不得立竿见影,是目前很多教师教学的一种“通病”。“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教育是一种互相巡视、发现的过程。”张文质先生的阐述,让我们知道教育是慢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否能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活动 ,是衡量课堂教学优化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 ,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案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实中存在的现象不能不使人忧虑 :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不停地问不停地讲 ,根本没有学生“质疑”这一环节。即使有的课设有“质疑环节” ,但也形同虚设。或在检查预习情况时让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可教师仍按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教案教学。究其原因是 :如…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也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即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影响学生的是教师,没有课堂上的指导和影响就没有了教学过程。总之,体育教学的根本所在就是教师要教正确和讲明白。  相似文献   

15.
一、悬而未决的难题 社会的高度发展使人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使人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在教育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教育主体性问题的重要性。但由于观点不同,教育主体性问题至今为止还没有得到一致的答案。目前虽然主要聚集在三种不同观点的论争上,即“教师唯一主体论”、“学生唯一主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伴随着新课标的施行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也随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我们的老师都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质疑”环节,以体现学生学习实践的主体地位和教学过程的“有的放矢”。事实上,在教师的精心调控下,部分课堂里,  相似文献   

17.
一、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必须首先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少教师在思想上认同“学生是主体”,但一到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讲个不停,领着学生练个不停,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谈起。还有些体育教师片面地认为,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把主体性体育教学变成了“放羊课”,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确实“玩得很  相似文献   

18.
叶海深 《甘肃教育》2014,(10):56-57
正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占用了大部分课堂时间,力求把新知识讲得全面、详细和透彻,学生没有积极思考、质疑、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更没有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活动。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造成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而生本教育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  相似文献   

19.
学习是从“质疑”开始的,没有自己的疑问,就永远没有创造。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质疑,变教师的“问”为学生的“问”。古语有云:“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教师在语篇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然而,质疑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下而我将多年小学语篇教学心得结合《牛津小学英语》6B《Unit7 Aletter to a penfriend》一课,进行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20.
试论生物学主体性教学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虽然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由于教师的时常“越位” ,而无法保证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究其原因 :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致使教师没有完全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二是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存在种种顾虑 ,认为那样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教学时间 ,而且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 ,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三是目前还缺乏一套用以指导主体性教学的操作规范 ,致使主体性教学的思想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本文拟在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基本策略 ,以期对深入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