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体育科技》2006,27(3):77-79
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突出的问题有:体育教育观念、体育课程结构、体育教学训练化、体育效果个体评价、体育教师队伍等方面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发展理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不适应。指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从拓新高校体育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综合加以理顺,努力使高校体育教育进入持续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6):F0002-F0002
复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著名大学。在“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下,复旦大学体育教学部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在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学、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师资队伍优良为优化体育教育,提高体育课程质量,满足体育教  相似文献   

3.
就厦门大学如何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体育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等问题作较全面的阐述,并对未来大学体育工作的发展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试论终身体育与体育观念更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社会开始了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体育锻炼在社会生活中变得日益重要。如何使体育教育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本文尝试着从理论上探讨了这一问题。文章论述了引进“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意义,提出当前应改变过去狭隘的“小”体育观念,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来重新认识体育的作用与价值,建立广义体育观和体育文化观,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50年体育师资队伍培养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建国50年以来,我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到目前,体育师资队伍在整体素质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从体育教师的培养来看,还存在着培养体制陈旧,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注重术科教学,忽视学科教学;注重“专才教育”,忽视“通才教育”,等问题。通过对50年来我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分析,对未来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体育与大学职能如何实现深度融合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认为:大学体育与大学职能深度融合要坚持创新驱动、统筹协调、绿色导向和开放共享等融合方向。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应对结构性就业矛盾;着力点是科学研究,需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加快构建体育自主知识体系;落脚点是社会服务,需加强服务区域建设,开辟大学体育与区域协同发展新局面;精神动力是文化传承创新,在守正创新中建设中华体育文化,形成中国特色体育文化内核;重要使命是国际交流合作,需积极搭建对外交流的桥梁,扩大中华优秀体育文化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范维 《体育世界》2014,(2):13-15
贵州省地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经过近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特色项目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提高了办学的层次。但在调查中发现,它们受到地域环境、师资队伍、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发展不够平衡,改革力度有待加强与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体育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即大学竞技体育起始于1986年,对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但由于发展历程较短与单纯的追求锦标主义,使其体现为社会本位的“工具化”与中国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相悖,出现大学体育高水平运动队“竞技化”倾向,没有发挥大学体育培养健康与全面发展人才的现实功能。大学竞技体育目前缺乏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内核,它还需要历史的积淀与价值观念的转变。只有回归“人文性”,才能弥补大学体育在其发展中出现的“人文危机”。  相似文献   

9.
殷鼎 《浙江体育科学》2021,(1):53-57,100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法等,从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二维度,对在全球享有盛誉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流”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经验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该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以“会教体育”为核心设置课程,“严进优出”为原则进行管理,“实践现实”为要义开展教学;科学研究以“宽松多元”为宗旨养成研究人才,“实用服务”为理念引领研究行动。这些经验,为我国“一流”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50年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发展进行了简述,总结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发展的4个特点,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讨论了:(1)学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问题;(2)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确立;(3)学校体育教育理论教材的特色。针对我国未来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出:(1)如何确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主导思想;(2)如何使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具有新时代特征,与未来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刘明昌 《四川体育科学》2006,(4):129-130,136
本文采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校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以及高校体育评价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高校体育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大学生的终身体育,并探讨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体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项目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影响及作用:采用对冬季体育教学不同内容的教学效果实验与跟踪调查法,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行为和自我锻炼的表现,进行问卷调查和观察。冬季体育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与作用;冬季体育教学应注意发挥项目的影响优势,进行针对性教学,以便满足大学生的不同体育需求;使大学生确立选择冬季体育项目坚持长年的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提出冬季体育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校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了高校体育如何更好地适应大学生的体育需要的整体思路以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俞林  吴龙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3):65-67,70
高校体育教师必须与体育科学研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高校体育科学研究就是以高校体育教育现象和体育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体育教学规律及体育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科学实践活动。努力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育科学研究水平,有利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利教育科研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大学体育与社会群众体育的异同 ,对黑龙江省内外 9所大学的部分学生和省内主要城市厂矿、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等部分社会群众成员进行问卷调查、专访。并查阅有关图文资料 ,对大学体育与社会群众体育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 :在大学体育和群众体育这两个领域内 ,由于在时间、空间、地域和人文环境上 ,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不同 ,以及所受教育的程度不同 ,对体育运动的参与能力、参加活动的时间、场所及组织形式上、对健身目的认识和体育消费结构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为进一步开展社会群众体育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对社会群众组织的投入 ,利用大学优势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 ;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大力宣传健康与体育的关系和体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教育价值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文献资料、社会调研、分析比较等方法,以国内外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为背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阐述了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纵观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一些有代表性的、在我国高校体育发展史中有过重要影响的思想,现代高校体育教育要以健康为目标,突出个性化,培养创新意识,同时要努力开发高校体育教育的连带功能.只有这样,高校体育教育的功能才能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大纲、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环节、课外体育俱乐部、体育教学、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学文件。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措施主要有: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畅通反馈渠道;加强和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8.
大学体育的改革巳普遍展开,各有特色。为了进一步深化大学体育的改革,对华中师范大学前期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对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进行剖析,以稳妥地实现大学体育自身的转型。华中师范大学大学体育的改革与转型主要体现在体育理念和体育思想、体育教育模式、课程体系、管理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集大体院办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集大体院的办学指导思想、课程体系的改革与重组进行了探讨,就如何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材、保持竞技体育特色,如何发展体育产业、建立健全教育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产学研一体化等问题提出了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普通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出现了多种模式的大学体育教育形式,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已成为高校体育领域最为关注的论题。针对改革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自主体育课程模式-学分制体育课程模式-大学体育俱乐部模式,将是大学体育课程今后改革发展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