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区域开放大学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开放大学是完善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开放大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开放大学建设必须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种类教育资源,在"大学"的平台上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开放大学的建设将会引领教学模式的"文艺"化改革和教育价值观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建设开放大学是我国重大教育决策。在开放大学建设中,市县开放大学作为当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支撑平台,是省级开放大学服务全省、派出管理、考试服务和资源共建共享的中继站,必须按标准设立,按规范运行,在专业建设、课程(项目)开发与管理、教育资源共建与共享、教学辅导与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红 《现代企业教育》2014,(18):227-227
制度体系建设是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国家开放大学四级办学体系均以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为目标,妥善处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建成一个覆盖全国的实用性强的办学体系。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为学习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根基,反之,作为办学终端的学习中心也会对国家开放大学的体系构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开放大学和一些地方开放大学的成立,我国开始迈上探索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的新征程。抓住时代机遇,自觉进行重大的战略转型,建设内蒙古开放大学是科学的选择。根据内蒙古的区域特征,加强蒙汉双语专业建设可以形成内蒙古开放大学的特色支撑,分析梳理影响蒙汉双语专业建设的各类因素,可以帮助确定专业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对科学筹划和推进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开放大学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的重要任务,是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重要举措。因此,文化建设成了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借助于伯格奎斯特和帕夫拉克对大学组织文化的分类法,探讨我国开放大学文化建设问题,认为开放大学文化建设应以"发展文化"和"虚拟文化"为主导和主流,以"学院文化"和"管理文化"为驱动和支撑,以"实体文化"和"拥辩文化"为辅助和补充。  相似文献   

6.
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大学,微课程是在线、移动学习的重要学习模式。本文结合开放大学的教育规律和微课程的属性及特点,分析了微课程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及建设要点,为微课程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作为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高素质人力资源为支撑。新型城镇化为河南开放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机遇。通过开放系统、开放资源、开放师资、开放思想、开放特色等基本策略,使河南开放大学成为培养建设新型城镇化高素质人才资源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8.
发展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作为远程开放教育重要载体的开放大学已经成为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而数字化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则是开放大学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学习产品和服务的纽带和桥梁。建设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的开放大学并以此为基础的区域性数字化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就必然成为内蒙古地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推进开放大学评价研究是优化我国开放大学整体性塑造、有效支撑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开放大学的办学特色要求其评价要创新模式和方法,秉持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支撑服务国家和城市战略、构建“开放、灵活、包容、高质量”的开放教育办学体系的价值导向。鉴于各地开放大学的体系架构和功能有所差异,本文立足上海开放大学的建设实践,以平台型大学的功能形态为切入点,探讨开放大学的评价对象和内涵,初步形成以五大平台为基本框架的评价维度和观测指标,以期为构建开放大学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为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的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赵志勇 《教书育人》2012,(24):70-71
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开放大学的建设,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是一个新的课题与挑战。《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中提出:国家开放大学的基本思路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开放灵活、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和数字化学习资源,探索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培养具有高度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1.
党的群众路线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科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放大学建设是一个过程,需要多方面支撑。从政治高度看,群众路线为开放大学建设提供方向保证、力量源泉和领导方法,是建设开放大学的重要保障。在开放大学系统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把学生的中心地位和教师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支撑。坚持高等教育规律,结合我国开放大学办学特点,加强开放大学学科建设,对于提升开放大学的科研水平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的途径在于:落实办学自主权,为学科建设奠定基础;制定规划,有序推进学科建设;整合现有学科资源,构筑新的学科发展基础;打造优势特色学科,突出学科发展特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学术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党的群众路线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科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放大学建设是一个过程,需要多方面支撑.从政治高度看,群众路线为开放大学建设提供方向保证、力量源泉和领导方法,是建设开放大学的重要保障.在开放大学系统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把学生的中心地位和教师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在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承载开放大学的基石,办学体系运行的终端,服务终身学习的窗口。立足于处理好当地政府、开放大学、准入机构三者关系,从资本组织和办学要素着手,整合地方政府事业发展管理权,开放大学资源配置权、准入机构资产使用权,建设开放大学混合体制学习中心,是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建设的全新探索。坚持"政策突破、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思路,建立利益各方参与的管理委员会,推行终身教育职业人管理制度,正确处理学习中心与当地政府、开放大学总部,准入机构各利益团体的关系,发挥学习中心在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中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开放教育"中国梦"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建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办学网络覆盖全国城乡的没有围墙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能学。这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我们要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即广播电视大学,来实现这个梦想。  相似文献   

16.
开放大学是山西教育转型跨越发展的主要支撑,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论证创建山西开放大学的可行性,从国家和地方政策层面探讨建设山西开放大学的方向和任务;从国内外开放大学的办学实践层面研究建设开放大学的思路和经验;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山西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层面研究建设山西开放大学的条件。事实证明,山西广播电视大学30多年的办学经验积累为创建山西开放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是开放大学的基础支撑和核心能力,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是开放大学作为远程教育系统办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和突出优势.随着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全国各级电大都在积极地探索电大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提升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和管理环境.山东电大在信息化发展中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对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信息化建设的近期目标和一体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开放大学数字化资源作为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支撑,具有普适性、针对性、实用性及服务性等特点。从理论层面解决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价值取向,准确定位数字化资源建设目标任务;进一步规范、统一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技术标准及建设平台,制定资源从建设到整合、开发、利用的完整工作流程;强化政府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就显得非常迫切与必要。  相似文献   

19.
文化引领数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是一个热门话题.当今社会,数字化不仅在悄悄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提出"推动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设国家开放大学",是完全正确的.不难设想,如果离开了数字化,离开了信息技术,远程开放教育将难以实施.但是,信息技术毕竟只是一种手段,作为一所新型大学,在确定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之后.应该考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大学处在向开放大学过渡的转型期,开放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整合各类学习资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以高质量的资源建设支撑高质量的开放大学,基本思路就是坚持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整合、改造、开发、开放多来源、多层次、多类型的学习资源,真正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